南宁新闻 武鸣新闻 隆安新闻 马山新闻 上林新闻 宾阳新闻 横县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南宁市 > 马山新闻 > 正文

多措并举谱首府民族和谐繁荣发展曲齐心协力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南宁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纪实

来源:广西日报 2013-11-01 18:09   https://www.yybnet.net/

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建设系列报道 1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

编者按:

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以来,我区各级各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新举措,努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建设,取得了新的成效。为广泛宣传,动员各族干部群众关心、支持、参与我区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建设,今天起将推出系列专题,全面展示我区各地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成就和亮点。

核心提示

近年来,南宁市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为抓手,针对新形势下民族工作出现的新特点,积极主动地探索广泛、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方式和载体,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体制机制,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2009年,南宁市荣获国务院“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2010年,“13456”南宁模式民族事务服务体系得到国家民委的肯定和推广,与北京牛街模式、上海模式、广东模式、武汉模式并列为我国五大民族事务服务体系;2011年,国家民委将南宁市确定为全国首批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服务管理体系试点城市之一;2012年,中华中路社区通过了中宣部、中央统战部和国家民委的审定,列为首批35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之一,也是广西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今年9月,国家民委确定南宁市为全国13个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之一……如今的南宁,正以她独有的方式诠释“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定义。

服务均等 各族共享

南宁火车站外有一块大型公益广告牌,出站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员一眼就可以看到南宁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服务中心的地址和服务热线。

2010年10月,位于市中心繁华地段的全国首个地市级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服务中心——南宁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服务中心正式启用,负责统筹推进1个市级技能培训基地、2个清真食品供应点、4条少数民族创业街、29个创业孵化站和11个示范社区服务站、53个服务点的服务工作。服务中心及其构建的市、区、社区三级服务网络体系,工作准则、队伍建设、结对帮扶、法律援助四项基本服务制度,民族干部骨干、少数民族联谊会会员、社区“民族之家”成员、志愿者以及民族工作信息员、协调员、专家顾问服务队伍,经商就业、住房租赁、子女入学、法律援助、困难补助、清真食品六大服务内容,构成了“13456”立体服务平台。

服务中心是对少数民族事务管理服务社会化、日常化的一个重要尝试。该中心不仅为广大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提供良好的服务,还为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社区邻里亲情搭建了崭新平台,更是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员进行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在这里,大到少数民族同胞最关心、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小到日常生活中与衣食住行相关的琐事都可以顺利地得到解决。把与少数民族同胞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事情做细、做实、做出成效,就是中心最根本的工作目标。

服务中心成立以来,累计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提供就业创业服务3.3万人次,解决住(租)房问题5万多人次,技能培训3.1万人次,提供法律咨询2300多人次,成为南宁市协调民族关系、增进民族感情、化解民族矛盾的一个重要载体,被国家民委确定为“南宁模式”民族事务服务体系,与北京牛街模式、上海模式、广东模式、武汉模式并列为我国五大民族事务服务体系。

融入城市 乐业又安居

南宁是全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最多且比例最高的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超过50万人,比例超过四成。流动性强、文化程度和技能低、法律意识薄弱、市场观念淡薄、社交圈子窄等问题,使得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难以融入城市生活。

2011年,国家民委将南宁市确定为全国首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城市之一。南宁市政府迅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形成民族、流动办、民政、城市管理等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着力通过公共服务优化和民族领域社会管理创新,采取针对性措施帮助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经济、社会、心理层面促使他们迅速融入城市生活,在壮乡首府南宁享受和谐美好生活,实现安居乐业。

在南宁,户籍制度带来的权益壁垒逐步消除。制定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和便民利民措施,让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技能培训、公共就业、子女教育、医疗保健、计划生育、法律援助、社会管理等公共服务方面享有市民待遇。南宁与新疆和田、甘肃临夏、宁夏吴忠等地建立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流出地和流入地双向共管协作机制,从输出地到输入地全程做好权益保障工作。位于兴宁区、西乡塘区两个流动人口集中区域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法律援助站,着力提高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依法维权意识。每年各部门举办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不仅促进各级领导干部对民族政策、法律法规的把握程度,更增强了广大市民和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法律意识。

每年,定期或不定期举办的谈心交流、走访慰问、文艺演出、文化交流、百家宴等形式多样的交流联谊活动,促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与本地居民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感情沟通,营造民族团结、和谐、平等的浓厚氛围。两年来,全市共举办各类“心连心”主题活动120余次,参与活动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逾5万人。

“南宁让我感觉最温暖,这里就像家一样。”一位来自青海的撒拉族群众经营的拉面馆租赁时间到期后,业主提出了每月5000元的高租金。眼见撒拉族同胞一家的生计即将无法维持,民族关系协调员李慧勤通过走访知道这情况后,主动与业主进行协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将租金谈到了每月3000元。撒拉族穆斯林同胞十分感动,连声称赞。

城市社区 幸福家园

2007年,南宁市第一个社区“民族之家”在位于火车站附近的中华中路社区挂牌成立。6年间,曾经默默无闻、看起来毫不起眼的小社区变成全国知名社区,一系列荣誉接踵而至。2012年6月,该社区通过了中宣部、中央统战部和国家民委的审定,列为首批35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之一,也是广西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社区党支部书记谢华娟当选十八大代表,是南宁市两名党代表之一。

中华中路社区始终把服务各民族群众作为开展工作的立足点,搭建党员服务平台,丰富社区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水平。社区设立“民族之家”的同时,建立了服务、教育、活动、管理“四位一体”的开放式便民服务中心,并以“爱心超市”的形式扶贫帮困,打造“民族团结和谐社区”品牌,形成了社区处处文明和谐、处处流露真情的为民服务氛围。建立了以党员为骨干的社区义工服务队、文体活动队、治安巡逻队等志愿者服务队,积极开展扶贫帮困、就业援助、社会互助等工作。社区还成立了“农民工子弟远程小屋”,假期在每周三、周四,平时在每周六、周日,都有大学生志愿者为中小学生开展教学辅导、绘画、书法歌舞表演等系列培训,开办了“少数民族汉语培训班”。社区连续多年组织古尔邦节活动,邀请社区居民与国内外穆斯林群众、留学生一起庆祝,壮族百家宴、回族歌舞、维吾尔族美食齐上阵,一派其乐融融景象。租住在社区的穆斯林同胞表示,在南宁过古尔邦节和在老家过的一个样。

如今,类似的社区在南宁各城区遍地开花,服务少数民族群众、打“民族团结牌”逐渐成为各社区工作的重心。目前,南宁市已建立11个市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社区。其中,有3个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点、1个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点。民族工作依托社区及社区资源,充分发挥社区贴近群众、联系群众的纽带作用,建立“民族之家”,搭建服务平台,为各族群众提供方便畅通的办事渠道,并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扶活动,促进各民族和谐共处。同时,形成大社区民族工作格局,不断丰富社区民族工作的载体,整合社区、企业、学校、机关、宗教场所等资源和功能,每年重点集中开展一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连片社区项目,先后培育20多个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机关、进宗教场所示范单位。

和谐理念 润物无声

每年9月,南宁市都坚持举办民族团结宣传月活动。经过长期的宣传教育,南宁市形成了各民族和谐相处、和谐共荣的良好社会环境。无论机关、企业、学校、社区还是乡村,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民族知识的宣传教育无处不在。2010年起,每年都有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小分队成员分赴各县区进行巡回宣讲,接受教育群众累计超过10万人次。在各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基地、少数民族流动人员集中活动场所、少数民族聚居区、公共交通车辆及影剧院、广场等市民休闲活动场所设立民族团结公益广告牌匾和建设民族特色园林景观小品等,以新颖、活泼、富有时代特色的形式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人民公园、南湖公园、狮山公园、花花大世界和昆仑关景区、青秀山风景区等一批公园、景区建设了广西世居民族雕塑、户外民族团结广告牌及民族文化、民族团结宣传长廊或展示室等。

南宁举办的各类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形式新颖、载体多样,例如文艺晚会、百家宴、游览南宁等就大受各族群众欢迎,古尔邦节、三月三、达努节等民族传统节日更是热闹隆重,许多人在参与活动中接受了民族团结的宣传教育,感受到各族人民群众之间亲如一家的浓厚感情。一名新疆维吾尔族同胞在参观马山县古寨瑶族乡民族中学后深有感触:“没想到瑶族学生这么困难,我要给他们捐助一些学费。”捐助500元给贫困学子后,他不好意思地说:“这次没有准备,带的钱太少,下次有这样的活动我要多准备一些。”

在南宁的各所学校,中小学生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蓬勃开展,有50多所学校开展民族团结大讲堂和民族文化展示活动,有30多所学校每年举办民族风情节活动。位于西乡塘区的秀田小学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学校将民族教育内容纳入课程设置,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主题班会,开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编印了《舞动民族旋律》和《走进民乐》教材,推进民族乐器(葫芦丝)进课堂,积极开展民族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美食展示等民族风情活动,传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学校将学生实践活动与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结合起来,组织学生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广西民族博物馆和民族村寨参观学习。多年来,该校在各项民族体育运动、民族艺术声乐、舞蹈比赛中屡创佳绩,四声部壮族童声合唱——《唱山歌》喜获全国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声乐类比赛一等奖及优秀创作奖,这是广西小学代表队首次获此殊荣。

新闻推荐

千年“欢哈”传天籁

本报记者李湘萍文/图■今日视点“开口像朵花,笑哈哈,歌如水开闸;日子唱着过,多潇洒,生活美如霞……”4月2日,一首悠扬悦耳的壮族三声部民歌《生活美如霞》在马山县古零镇安善村唱响,一年一度的“欢哈节...

马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马山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多措并举谱首府民族和谐繁荣发展曲齐心协力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南宁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纪实)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