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者唐烁扬新民中学八(8)班
我极不愿意看到,一名学生,甚至是成绩优秀的学生,因为自家的经济困难,放弃了继续学习的机会。近日,我和《南宁晚报》的记者一道,前往马山,见证了两个学生,在社会爱心人士的援助下,逃过了被迫辍学的命运。
我们早上8时就从报社出发,过了约摸一个半小时后来到了马山县城。在县城的派出所拿到两位申请援助的学生的资料后,我们又驱车几十分钟,来到我们采访的目的地之一——马山县古零镇新杨村韦罗屯,第一位申请援助的学子黄秋谕就住在这里。
来到居委会的门口,只见到黄同学的爷爷和一名工作人员迎了出来。记者同她爷爷和工作人员聊天时,她在一旁静静地翻阅办公室内的杂志。她告诉记者,她很喜欢读卡耐基写的一些励志书籍,这些励志书籍里面,有许许多多股“正能量”鼓励她,使她不对自己失去信心。有时,她也会帮爷爷干农活。她喜欢听音乐,打羽毛球,跳流行舞蹈……从她的身上,我们可以体会到一股来自乡间的淳朴和正直,当然还有一丝羞怯。
车继续向前开,来到了杨圩村兑韦屯。韦丽萍同学今年暑假刚刚接到金伦中学的录取通知书,很快就要成为一名高中生了。但是家境本不宽裕的她为能否交付上高中的学费而苦恼。韦同学在等待我们来访时,在村委会看课外书。当我们到达时,她十分热情地向我们打招呼。她和我聊了一些关于课外书、学习计划、生活习惯方面的问题。她告诉记者,她想成为一名医生,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
黄同学和韦同学对待学习的态度都很认真。她们都会遵照自己的学习计划安排作息时间。同时她们均能协助大人承担一定的农活。兴许是同龄人的缘故,我和她们聊得都挺投机,而且从她们的言语中,我都能体会到她们对于知识的渴望以及对丰富的课余生活的满足,最重要的是,她们不会自暴自弃,向上的力量托举着她们。
也许只是因为贫困,她们差点就同高中失之交臂。然而贫困不应该成为学生放弃继续学习的理由。可能还有许许多多山里的孩子读完初中后,没能接受继续的教育,而且很可能他们有着甚至连城市小孩都难以比拟的天赋。我认为,希望是梦想的能量,而且在现实面前只要希望和梦想结合在一起,就不会支离破碎。我盼望山区的孩子,将来都可以继续接受教育。我们都是孩子,有权力同在教育的蓝天下,共同沐浴教育的阳光。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黄呈开)过坚持周末“大扫除”制度、“门前三包”工作责任制、综合执法制度、每天督查制度、严格问责制度等有效机制,并着手建立网格化管理制度,使得“美丽马山·清洁乡村”在马山稳步推进...
马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马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