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华
(受访者供图)陈素静
(受访者供图)唐基英
(受访者供图)韦桂莉
(受访者供图)
是谁教你认识第一个汉字,是谁教会你第一道算术题,又是谁在你迷茫时,给你点亮一盏心灯?你是否有太多的话想对老师说,以表达自己的感谢和怀念?为了迎接一年一度的教师节,我们采访了南宁市部分优秀老师,宣传模范教师,记录教师的动人故事,讲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点滴……
用“爱”的教育滋润学生心田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提到,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南宁三中张小华老师就是这样,用自己的心血、汗水和智慧,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坚持用“爱”来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影响学生;她也用“爱”来对待周围的人,对待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用实际行动
体现新时期教师形象
自1993年从陕西师范大学毕业分配至南宁三中工作至今,张小华已经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耕耘了24年。作为一名老教师,张小华说她现在最害怕的是职业倦怠:吃老本,混日子。这种心理源于她女儿一句不经意的话:“你教一辈子书,就教一本书,甚至许多课文内容都是重复的,不觉得没意思吗?”她思索了许久,认为孩子说的话也不无道理,年轻人是很难接受这样一成不变、没有挑战的生活。过了几天,她对女儿说:“百老汇的戏剧有不少经典剧目都有上百年历史,为何时至今日还能在舞台上常演不衰?剧本虽然没变,但是观众变了,这就要求导演、演员在改编、演出时要不断与时俱进,才能留得住观众!”
她对女儿说的话也让她自己茅塞顿开:坚决不做一个吃老本混日子的教师!认真备好每一次课,绝对不能重复上届的教法!认真出好每一次题,绝对不能炒旧饭!同一篇课文,每一次的课堂导入都要设计得不一样;每届复习的讲义,即使是同一板块内容,也必须去粗取精,加工改造。
近3年,她组织并参与了3个省市课题的研究,在专业杂志发表了近十篇论文,也连拉带扯扶持了一批年轻人。学无止境,她用自己的行动,充分体现了新时期教育工作者的光辉形象。
除了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她还多年担任年级党支部书记、年级组副组长、语文备课组长工作……有时候同事们开玩笑:你把学校最小的不是“官”的职务都当遍了。张小华却认为教师这个职业的伟大之处在于教师承担塑造人、培育人的重任,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她现在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家长把孩子托付给了我们,孩子把自己的将来托付给了我们,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负责、不勤勉?
用“真·爱”教育
滋润学生心田
南宁三中“真·爱”教育的办学思想: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张小华认为“爱”是最好的教育,她坚持用“爱”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平等关爱每一位学生,引导学生用一颗真诚的心,学会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她常说:当每一个孩子的心变柔软了,我们的工作就好展开;当一个孩子心中有了温暖,她就会把这种温暖散播开来。
她真诚关爱每一位学生,为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着想。2017届17班为高二下学期新成立的特训班,全班48名同学分别来自近20个班级。在即将进入高三的学期里,优秀生聚集到一个班级,同学们压力非常大。班级一成立,她采取鼓励学生主动与她聊天的方式,让师生之间更为了解和亲近,也便于更好地开展班主任工作。2016年3至4月,一对一的聊天进行了差不多两个月,导致她患上了嘶吼性咽炎,每天狂咳不止,医生给出的建议是尽量少说话。在她教学的班级里外地生比较多,遇到重大的传统节日,张小华会在第一时间想到班里不能回家的外地生:元宵节的汤圆、中秋节的月饼,缓解了不能回家团圆学生的思乡之情;端午节的粽子、周末的饺子,缓解了异地求学的孩子们的孤独之感。新年开学,她会给学生送去写着祝福语的红包……在她的引导和影响下,她的学生学会感恩回报。在张小华的耐心浇灌下,她的班级先后获评自治区优秀班集体、南宁市优秀班集体、南宁三中优秀班集体,她也被评为“自治区优秀班主任”。
16年的责任与坚守
在16年教学生涯中,36岁的横县那阳镇中心学校教师陈素静一直扎根在农村小学,把自己的青春、爱心全部奉献给了农村的教育事业。
爱是教育的源泉
在农村,学生成为留守儿童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留守学生的生活、学习、心理都需要班主任重视并给予关注、关照。陈素静刚开始参加工作的十年里,她选择了留校住宿,为的是方便家访和关注留守儿童在家的情况,经常在放晚学后或晚上,到学生的家里家访,关爱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诸多难题,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与此同时,陈素静积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引导教育工作,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正确引导小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远大志向、增加爱国主义情感,从而培养学生们明确学习目的、端正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班级管理做到严中有爱、严中有章、严中有信、严中有度,所带班级班风学风良好,由于班主任工作的出色表现,她曾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班主任”,2012年所带四年级一班荣获年度南宁市中小学优秀班集体称号,2004年被评为自治区优秀班主任,还获评2017年南宁市教坛明星。
教育是永恒的信仰
在教学生涯中,她不仅有执着的爱和坚守,还有积极的进取和创新,努力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方法,不断探索教育规律和教育发展的新模式。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认真学习新的教学理论,大胆实践教改,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扎实的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原则和有效教育教学方法。在教育教学上一丝不苟,在语文课上,把语文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为学生创设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学习情境,创设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氛围,体现其幽默、诙谐的教学风格,使学生乐学、善学,同时注重学生的探究发现,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提高学习能力。教学成绩硕果累累,教书育人工作成绩十分显著。
多年来,陈素静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主动争取学习机会,先后参加过国家级、省内外各种培训。面对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她系统学习和掌握了新课改理论知识,学用结合中,撰写的《浅谈新课改中小学语文课的教学 》《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等30多篇论文在区、市、县论文评比中分别获一、二、三等奖。
陈素静就是这样一个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灿烂人生的一位乡村女教师。
为学生搭建成长之桥
“教育是一份良心事业,既然选择了,就要深爱,爱到自己每天的呼吸中去。”这是五象新区第一实验小学老师唐基英经常说的一句话。从教14年以来,唐基英曾任教过几所学校,始终深爱教育事业,深爱每一名学生,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立德树人。因此,她深得社会、学校、家长和孩子们的肯定。
带领孩子快乐迎接成长彩虹
唐基英坚守“德无常师,以善为师”的教育理念,以学校的善文化出发,用自己的言行引导学生尚善、行善,并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发挥善的辐射作用,把善带回家、带进社区、带到社会,为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在班主任工作上,唐基英可谓是倾尽了心血。班级里大多孩子居住的地方都离学校较远,唐基英担心孩子们想家,她每天蹲点在班级与孩子们玩在一起学在一起,孩子们很快爱上老师,也爱上了学校。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走近学生,她每天积极通过各种方式与家长沟通,并对学生进行家访,她的家访要求与众不同,她对学生说:“哪名小朋友表现优秀或者有进步,老师就去他家进行家访。”于是,孩子们努力争取优秀和进步,把老师家访当成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耀,这样的家访把老师与孩子、老师与家长、家长与孩子的心拉得更近了。
在班级管理上,唐基英公平、公正地爱着每一个孩子,座位每周轮换,班干竞聘上岗,不以成绩为标准,如果说偏心,她对班上年龄偏小的或者自理能力稍差的孩子给予更多的爱。对阿名同学而言,唐基英更是给予了他更多的爱。2016年寒假期间,阿名一家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得知这一消息,唐基英马上赶去医院,当她看到这一家所经历的巨大变故,她敏感地捕捉到阿名就是这个家现在的精神支柱,要让这个家坚强起来,就要鼓励孩子坚强。于是唐基英每个周末都去医院陪阿名玩,辅导他的功课,鼓励他勇敢地参加康复训练,争取早日回校上课。唐基英就是这样一直坚持到5月10日,阿名基本康复回校上课。返校后,阿名学习没有落下,性格也非常开朗,期末考试他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唐基英和阿名之间也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
经过一年的努力,唐基英带领学生和学生家长根据班级的情况建立起自己的班级文化,给班级起名为“彩虹班”,寓意经历风雨方见彩虹,班级口号:七色童年 快乐成长,寓意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颜色,我们用快乐迎接成长中的一切。
提高业务水平让孩子喜欢上课
教学上,唐基英积极参加外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面对新教材,她以学习者的身份,认真学习,认真备课,因此,她的课上得生动而有趣,孩子们都喜欢听她讲课。她批改作业特别用心,每一个作业本上,都能看到她鼓励孩子的话和笑脸。为了让孩子们掌握拼音,提高朗读能力,她都会花一到两个小时在班级群听每个学生读书的录音,给出恰当的点评,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她特别注重培养孩子们对知识的积累,短短一年的时间,一(5)班的孩子已经会背《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在期末测试中,一(5)班语文成绩名列年级前茅。
作为一名参加学校创建工作的教师,她主动承担起对年轻教师传帮带的工作,生活上关心年轻教师,经常与他们聊天,鼓励他们踏实工作;在教育教学上,就学校文化、班级的管理、班级文化的建立、备课、撰写教案、试卷难宜程度的把握、教学技能等方面对新教师进行耐心细致的辅导,受到新教师的好评。
正因为教育事业这份深爱,她为学校“开好头,起好步”奉献了自己全部的智慧和汗水。
为特殊学生开启美好人生
没有爱,便没有特殊教育事业的一切。宾阳县特殊教育学校老师韦桂莉把“爱心、耐心、信心”当做永远的基石,对学生有着至真至善的爱,兢兢业业,不辞劳苦地把自己的爱奉献给了一群群特殊的孩子。在她和学校其他老师的引领下,孩子们在这里沐浴着爱的阳光,缓慢而执着地向着美好人生前进。
为了孩子再累也值得
韦桂莉1998年师范毕业,从业19年来,在特殊教育学校工作了11年,在这期间经历了新学校的筹建、两次搬迁等。韦桂莉学会了修桌椅、换电灯泡等粗活。经常为学校食堂的柴米油盐酱醋在炎炎烈日下奔波。放学后还留校值夜班。
记得一个冬天寒冷的晚上,韦桂莉值夜班,半夜她起来巡夜,发现培智二班的小芳在卫生间干呕,孩子的父母远在离学校几十公里的甘棠镇一个偏僻的农村,无法及时赶到学校。韦桂莉立即开车把小芳送往县人民医院救治,在医院做检查时,小芳嘴里一边呢喃着一些无法听懂的话,一边流着口水,但韦桂莉不嫌脏不怕累,坚持把小芳抱到CT室的床上完成一系列的检查,最后在医院守上一夜等待孩子的父母赶到。
每当家长因工作繁忙而不能到校接孩子回家时,都是韦桂莉组织老师一同把孩子送回家,韦桂莉认为为了这一群特殊的孩子,再累也值得。每当看见这群特殊的孩子能画出美丽的图画,跳起动人的舞姿,唱出嘹亮的歌声,生活自理困难的孩子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韦桂莉觉得这是一份让人觉得幸福、值得骄傲的工作。
用智慧诠释对特殊教育的爱
教育需要爱,更需要智慧,要真正解决这群特殊的孩子的教育问题,让他们能有尊严地生活,就要从专业上寻找出路。一次在教培智班数学时,韦桂莉发现同一个班级的孩子差别非常之大,班级里只有少数人能够完成学习任务。
为此,韦桂莉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数学教学中智障儿童分层走班教学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通过多年的实践研究,学校的培智班孩子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有了大大的提高。韦桂莉负责的市级课题《数学教学中智障儿童分层走班教学的实践研究》也取得了结题。“我们不期待暴风骤雨式的进步,当你知道做一件事是对的就坚持下去。”韦桂莉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追求学生的教育成效。除了坚守,还是坚守,既有对责任的理解与态度,也有对特殊教育的诠释与追求,更多的则是对孩子们的爱,不离不弃,默默奉献。
新闻推荐
8月26日—28日,2017年第十届全国茉莉花茶交易博览会、中国(横县)茉莉花文化节(以下简称横县“一会一节”)在横县隆重举行,根据县政府的工作部署,横县卫生计生局高度重视,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圆满完成了这...
横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横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