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广西国家湿地公园之横县篇
南国早报记者 赵敏
在横县西津国家湿地公园,放眼望去,只见烟波浩渺的湖面上,大小岛屿星罗棋布,成片芦苇随处可见。夕阳西下时,各种鸟儿时而低空盘旋,时而水中起舞,构成一幅“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
1 湖光潋滟
水鸟长飞
横县西津国家湿地公园位于珠江流域郁江段,西津水电厂大坝建成后,上游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库——西津湖,因其拥有较大面积的水草丰盛浅水区,形成了独特的湿地生态环境。
5月4日下午,记者乘船行驶在湖面上,看见湖中有很多造型各异的小岛。登上其中一个小岛,只见遍地芳草,辣蓼草开出的小花绿白粉红,可爱极了,含羞草“羞”于见人更是惹得人见人爱。如果说整个湖像个碧绿的大玉盘,那么这些小岛就像是玉盘上的明珠。
更引人注意的是,波光粼粼的湖面和两岸葱翠的林间,有很多禽鸟,其中有鹭鸟、野鸭、灰背雀、长腿小雀,还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鸟儿,它们时而低空盘旋,时而水中起舞,时而婉转鸣叫,水面泛起一圈圈涟漪,鸟声在寂静的空中回荡,为湿地公园增添了不少活力。
尤其是夕阳西下之时,余晖洒在水面上,五彩云霞倒映水中,构成一幅和谐而宁静的图画。此刻也是鸟儿最活跃的时间,它们聚集在一起叽叽喳喳,像是在聚会,又像是在求偶,吸引了不少摄影发烧友来蹲点拍摄。
2 鸟的天堂
来之不易
“能够出现水鸟长飞的景象,得益于政府部门的大力保护和整治。”附近村民彭先生说,前些年,该湿地公园水域大面积发展人工养殖,每天都要投放很多饲料,造成湖水富营养化,水质遭严重污染,整个湖水的颜色都是黑的,难觅鸟的踪影。
相关数据显示,横县西津国家湿地公园规划面积1853.29公顷,其中1608.94公顷为水域面积,周边有平马镇、莲塘镇的3.6万多人,其中大部分人以种养殖为业,有1万多个养殖网箱及3000多亩淡水养殖珍珠,还有环湖的5000多亩筑坝鱼塘和1.2万亩拦网鱼塘。
2013年,西津湿地升格为国家级,经国家林业局批准,被列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工程;2016年,《南宁市西津国家湿地公园保护条例》颁布实施,为保护一个湿地公园专门进行立法,这在全国也属罕见。
在当地政府引导和监管下,湿地公园的养殖户最终转型:有的在附近村庄开设农家乐,有的当起湿地公园导游,有的销售特色农产品。经长期有效的保护和整治,现在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已明显好转,鸟儿越来越多,“鸟的天堂”正在形成。
3 人与鸟儿
和谐共处
“人们与鸟儿、大自然和谐相处,这就是我们保护湿地原生态的初衷,同时也见证了我们保护湿地取得的显著成效。”置身于美景之中,横县西津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办公室主任李官三感慨道。
据介绍,西津湿地是华南地区面积最大的人工湿地之一,是沿太平洋西海岸迁飞候鸟的重要中途停歇地和越冬地。经过调查统计,目前西津湿地上有鸟类100余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39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36种;自治区重点保护动物有77种。
为给鸟儿打造更好的栖息地,横县坚持“全面保护”原则,以“真湿地、深生态、大花园”为核心规划理念,布设人工鸟巢400个,种植多样性植被50公顷、湿地植物(芦苇)7公顷,并在内环湖水岸种植乔木防护林3670株、花叶芦竹4万株、荷花1700株、再力花1.8万株、菖蒲1万株。
此外,相关旅游设施也正逐步完善。记者看见,位于湿地公园的游客集散基地和科普宣教基地正处于装修阶段,生态停车场已完成。为方便游客观赏风景,湿地公园内还建有一座巡护监测观鸟亭,并采购了一批巡护监测设备,增加监测船、巡护船各1艘。
新闻推荐
本报讯据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24日通报,当日凌晨2时许,县委、县政府接马山乡政府报告,马山乡罗板村委茅田村受强降雨影响发生山洪,有两间民房被洪水冲毁,居住其中的2户共5名群众失联。横县县委、县政府...
横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横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