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罗 琦 本报通讯员 杨 芸
这是一所在青山环抱中的乡村寄宿制小学,没有大门,没有围墙: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朗朗的读书声不时从一幢四层的教学楼里传出;300多名学生多为留守儿童,与17名教师同住在一幢三层楼房里;校园内干净整洁,平整的运动场地上有爱心人士所捐赠的篮球架、乒乓球台。
这里,是卢春拥任教的第3个学校——横县南乡镇天亮村委小学。
从卢春拥执起教鞭,便始终扎根横县西南偏远山区的村庄小学,至今,已有26个年头。
一砖一瓦总关情
“几间昏暗陈旧的平房,几套坑坑洼洼的桌椅,便是一所乡村学校仅有的家当。”卢春拥依旧清晰记得,10多年前刚来任教时的情景。最让他为难的是,由于学校没有厕所,学生们不得不到附近村民家里、庄稼地里解手。
时间长了,村民们颇有意见。
“厕所必须要建!”看着孩子们委屈的表情,卢春拥暗下决心。于是课余时间,他带领教师找来木材割模板,还自掏腰包买来水泥和砖头。然而,要建一个厕所,谈何容易?
“想不起被卢老师‘堵截\’多少次了。”村长李德福说。在家休息时,卢春拥反复找上门;田间劳作中,卢春拥边帮着打手干活,边诚恳地劝说:“没有厕所,苦的都是咱们的孩子啊!”
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于是,李德福积极动员乡亲们投工投劳,无偿修建。厕所建好后,孩子们乐了。
寒冬凛冽,夏日炎热,谁能想象全校300多名学生,挤在70多铺早已咯吱作响的旧木架床上睡觉。卢春拥又开始奔波劳碌了。没过多久,在县教育局的牵线搭桥下,横县第二高级中学、百合完全中学、那阳镇第一初级中学等学校积极响应,为小学捐献了170套铁架床。
卢春拥喜不自胜。为了节约费用,他与时任校长李静上楼下楼,肩扛手抬,硬将170套铁架床愣是从县里运回至学校。回来之后,卢春拥就病倒了。
更新学生课桌椅,平整凹凸不平的操场,申请项目改进用水和卫生设施……每到一所学校,他便想方设法改善基础设施,便利师生学习生活。
就这样,卢春拥像鸟儿筑窝一样,“一棵草、一点泥”地为师生们垒起学习工作的家园。
洒向学生全是爱
尽管时隔1年多,但学生农冬丽依旧记得卢老师送她到卫生院治疗的情景。彼时正值周末,在家玩耍的她不慎跌伤,疼痛难忍。年迈的奶奶顿时慌了神,一个电话打给了卢春拥。
卢春拥从学校直奔到学生家里,接了学生便赶往卫生院,让其得到及时治疗。
学生卢巧丽跌伤晕倒,卢春拥连夜将其送到县城医院;农小珍头部受伤,他整夜守在病床前;李文被开水烫伤,他为其找药、涂药,精心照料……26年来,到底为学生垫付过多少医药费,他自己也算不清。
由于学生普遍住得离学校较远,父母长期在外务工,学校实行全员寄宿。为了给学生家庭般的温暖,每天晚上,卢春拥都会习惯性地到学生宿舍转转看看、嘘寒问暖。
卢春拥的满腔爱意,也换来了学生的感恩回报。2011年,他因劳累过度,呕吐不止,起不了床,李爱莲等学生主动帮老师清理秽物,送饭到房间里来;2013年,他骑着摩托车到山里找柴火时摔伤,卢玉坤等学生每天为他熬药、上药,洗衣送饭。
“亲爱的老豆,您是我们心中的钢铁战士,但不要因为工作把身体累垮哦!”“在您身上,我感受到了父爱的温暖,谢谢老豆!”……卢春拥的一个本子,满满地写着历届学生的毕业留言,真挚朴实的话语透出浓浓的师生情。
辛勤耕耘结硕果
“卢老师,把孩子交给你,我们放心。”在横县南乡镇,让群众赞誉不绝的,不仅仅是卢春拥对学生的真情与付出,还有他在全镇名列前茅的教学成绩。
“玉振金声,勤奋苦练定乾坤。”在学生卢玉坤的练习册上,记者看到卢春拥所写上的班主任寄语。这本近百页的练习册,是他上网查找,整合资源,特意为卢玉坤量身打造的。而这样的练习册,班上的学生几乎人手一本。问起卢老师的课,学生们则七嘴八舌地抢着说,“上他的课很轻松,又容易听懂。”
针对山区学生学习基础薄弱、水平参差不齐的特点,卢春拥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班内分层教学方法;结合当地孩子家庭相对贫困,难以承担学习资料费用的情况,他便自行整理资料,装订成册给学生做题,并及时批阅指导,跟踪学习进度。
如果把教出的学生比作庄稼,那么卢春拥年年喜迎丰收。“所带的班级,每年走出不少优秀学生,学校的整体教学成绩也在不断提升;所教的学生也在县级多项体育赛事上取得好成绩。”提起同行,南乡镇中心学校校长陆诚向卢春拥竖起大拇指。
“南宁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横县优秀班主任”……26年来,卢春拥也先后获得2次市级奖励,14次县级嘉奖、28次镇级表彰。
村里的孩子有了出息,村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经常以山里人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谢。每当村民家里杀猪或者来了亲戚,总会邀请卢春拥过去;平日有什么好东西,也会悄悄地给他送过去。
新闻推荐
折旧建新,整村推进,旧的建材何去何从?横县校椅镇白衣村委那龙屯巧用旧建材,统一盖起了砖瓦菜园子,形成“生态乡村”建设中的别样风景。那龙屯约有180户,460人。获得移民新村建设项目后,群众积极建设新家...
横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横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