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各类新型网络电信诈骗手段层出不穷,从一开始的街头骗局到微信、QQ等网络平台的诈骗,诈骗手段可谓“与时俱进”。如何才能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不被骗子钻空子?本报记者梳理了近期发生的几起有代表性的网络诈骗案例。
名网络电信诈骗嫌疑人落网平果
年月日,浙江省永康市公安局民警在百色市平果县抓获名网络电信诈骗嫌疑人,经审理查明,这是一个以犯罪嫌疑人潘某、丘某为首的,以微信方式冒充企业老板实施诈骗的团伙,涉案金额高达多万。
在侦查过程中,永康警方从犯罪嫌疑人所使用的微信号、QQ邮箱账号和手机号入手展开调查,初步判断诈骗窝点在百色市平果县境内。在平果警方的配合下,两地民警跟踪发现,多名犯罪嫌疑人曾有开车往返平果县和宾阳县的轨迹。警方对嫌疑车辆展开追踪,很快发现嫌疑车辆经常出没于平果县的某小区。通过连续几天的努力,警方确定该小区居民楼3幢2单元的室就是嫌疑人窝点。经过周密部署,抓捕小组悄悄进入指定地点,将名嫌疑人全部抓获,并缴获笔记本台、无线上网卡6张等大批作案设备。
【记者梳理】
市民防范心理有待加强
记者在整理本报往年的报道中发现,犯罪分子利用不少人在网上疏于防范的心理,用科技通信手段,通过“广泛撒网”的作案方式,准备在年前捞上一笔。不法分子利用虚拟网络化身为企业老板、财务人员,骗取公司财物;冒充校方,骗取学生高额学费;冒充民航客服发退票改签短信达到诈骗目的;冒充某银行,兑换积分行骗……手段可谓应有尽有,令人防不胜防。也有犯罪嫌疑人以情感作为诱饵达到行骗目的,如:在《经微信相识半个月
田林女子被骗走八千元》案件中,受害人李某珍年月上旬在田林县城通过微信认识一个叫“杨清华”的男子。“杨清华”为骗得李某珍的信任,声称自己已和前妻离婚,以与其重新组建家庭为由取得受害人的信任。随后“杨清华”以开货车拉货无钱加油及开车出交通事故为由,两次骗走李某珍元现金。目前,该男子已被刑事拘留,民警已把被骗的元现金追回,并交还李某珍。
年年初百色市某公司财务总监甄某到市公安局那毕派出所报案称,其公司于当日时许,被人采用网络聊天的形式冒充本公司老总诈骗公司万元人民币,被诈骗款项已通过网上银行转账到犯罪嫌疑人所在地江苏省苏州市某农业银行所开账户。接报后,右江分局刑侦大队打击诈骗组民警迅速赶往那毕派出所对涉案帐号开户人、涉案银行账号进行核对,立即录入公安部电信诈骗案件侦办平台,半小时内成功将万元止付涉案银行账户。
在这个微信盛行的背景下,各大微信用户玩微信时千万别什么都当真,一定要多个心眼,多问一个“为什么”。同时为防止陌生人发微信骚扰,微信用户可在隐私设置里进行设置,来保护自己的隐私。在虚拟世界里,切勿轻易相信,避免自己的财产遭受损失。
【警方提醒】
防范网络电信诈骗要做到“三不一快”
警方提醒,在防范电信诈骗时应做到“三不一快”,即不要随意接收陌生人在互联网上发来的文件,防止因木马病毒致QQ号被盗,更不要向陌生人泄露个人及亲朋好友信息。若QQ号被盗,应及时修改密码并告知亲朋好友。若对方提经济要求,要通过电话等其他方式联系核实。
财务人员最好不要轻信微信、QQ发送的转账信息,更不要通过微信、QQ等方式转账。遇到转账事宜,财务人员务必要与本人核实确定,不见本人不能汇款。
不透露自身信息,接到陌生电话和短信时要巩固自己的心理防线。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在电话和短信中透露自己、家人及单位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如有疑问,可拨打求助咨询,或向亲戚、朋友、同事核实。
快报案。万一上当受骗或听到亲戚朋友被骗,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提供不法分子的账号和联系电话等详细情况,以便公安机关开展侦查破案。
新闻推荐
本报田阳讯近日,田阳县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特殊的涉银行卡犯罪案件,被告人何某祖、何某仕、何某敏、何某、磨某远因使用他人身份证冒领大量信用卡,被该院以妨害信用卡管理罪提起公诉,并分别被判刑...
宾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宾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