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覃海明 本报通讯员 袁福斌
6月29日,记者在宾阳县中华镇赖村的留守儿童之家,看到马秀玉、张清秀、张小枝等共产党员“代理妈妈”,正陪着20多名4-12岁的留守儿童,指导他们看书、做作业、玩玩具。
“吃饭时要坐好,细细嚼慢慢咽。”“天气热了,没有大人带决不能去水边玩耍!”“平时不要追跑和打闹,见了长辈要讲礼貌。”这些原本属于母亲的叮咛和教诲,总挂在这些“代理妈妈”嘴边。
中华镇是劳务输出大镇,全镇常年有留守儿童700多人,占同龄儿童的32%。这些孩子基本上处于“放养”状态。为此,该镇妇联主席、共产党员马秀玉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首批募集当地11名有爱心、有责任心的妇女,组成“代理妈妈”,照料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在精神上给予他们关注和关爱。一年后,“代理妈妈”迅速发展到了52人。2015年7月1日,“代理妈妈”队伍成立了党支部,共有正式党员6名。
“代理妈妈”党支部建立后,通过建立机制、明确责任、规范管理,每半个月召开一次党支部成员及“代理妈妈”骨干会议,每月召开一次“代理妈妈”全体会议,收集意见建议,总结交流经验,不断完善工作方式方法,以确保代理工作做得更到位,为留守儿童撑起“爱的天空”。当初表情漠然的12岁女孩赖乐彬,经过马秀玉的真情关怀,最终走出父母离异的阴霾,剪掉了一直遮着半个脸的刘海;叛逆、顽皮、奶奶管不住的10岁男孩赖震霆,得到张清秀的细心教导,懂得了孝敬奶奶,学习成绩也进步了;6岁的赖湘婷、5岁的赖金广姐弟俩,在张小枝的照料下,不再体弱多病,变得活泼可爱了……
有了党支部的领航,“代理妈妈”的爱心得到了升级,队伍得到了壮大。目前,全镇80多名“代理妈妈”与留守儿童“一对一”或“一对三”结成对子,把母爱无私分给了更多渴望关爱的留守儿童。“七一”前,又有7名优秀“代理妈妈”光荣入党。
新闻推荐
本报宾阳讯(记者/覃海明通讯员/袁福斌)“以前外出务工时我腰部受伤,以为自己这辈子再也不可能改变贫穷的状况了。现在我又看到了希望,有了脱贫的信心。”8月22日,宾阳县甘棠镇八德村贫困村民詹太康对...
宾阳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宾阳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