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范淑强 本报记者 周 映
在宾阳县思陇镇,活跃着几支由文艺爱好者组成的乡村演出队。多年来,他们活跃在当地的乡村,白天做工务农,晚上以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表现新农村的新生活,传播正能量,进行科普宣传,受到群众的赞誉。
记者近日走访了思陇镇比较闻名的三个乡村演出队:众乐文艺演出队、中心文艺演出队和马岭文艺演出队。这些演出队的成员有学生、农民、商人、手工业者、幼儿园老师、售楼服务生等,年龄最小的7岁,最老的60多岁。这一群人,平时各忙各的事情,业余时间一起排练,只要队长一声呼喊“去表演了!”大家就纷纷赶过来。他们化妆之后往舞台上一站,音乐响起,就迅速进入角色,演得有板有眼,活灵活现,自己快乐,也给予别人快乐。各演出队表演的内容,都是新时代歌舞、科普小品、法制小故事等村民喜闻乐见的题材,当地农村凡是有修路剪彩、结婚庆典、球场竣工等喜事都会经常邀请这些演出队去演节目,演出队也有求必应,平均十天半月就会赶上一场演出,非常敬业,大家不为别的,就是图个喜庆。
众乐文艺演出队是思陇镇比较有影响力的一支演出队伍,自2012年成立以来,越“闹”越红火,已经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演出队,这两年已经多次在县级以上的文艺演出活动中获得好名次。调音师覃伯说:“众乐文艺演出队组建初始是镇上几个做生意的小商贩组成,因不甘心小镇夜晚文化生活的枯燥乏味,编排一些文艺节目用于自我消遣。后来节目越来越火,镇上十里八乡凡是有点文艺特长的人都纷纷加入进来,发展到今天已有32人。目前该演出队成为有服装、音响、舞美、化妆等明确分工的农民为主体的业余文艺演出队,这些是我们当初无论如何都想象不到的。”
“我们是乡村演出队,定位就是来自农村、宣传农村、服务农村。传播正能量、宣传新农村就是我们的目标。”马岭村文艺演出队队长唐忠阳介绍说,他经常到南宁去为演员搞服装,拉赞助,亲自把一些身边的事情编入节目,譬如村民在开展生态乡村建设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邻里之间的新风尚都能拿来做小品、编段子、排舞蹈,作品接地气,群众很喜欢。
思陇镇中心文艺演出队则侧重在“原创”,他们为了编排出高质量的节目,演出队员们经常把自己喜闻乐见的事情拿出来编成节目,其中《麻将夫妻》《婆婆也是妈》等小品就是从当地农村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优秀作品。小品《麻将夫妻》反映一对农村夫妻不从事生产,把主要精力放在打麻将上,导致妻离子散,越过越穷,最后在生态乡村建设活动的感召下幡然醒悟,痛改前非,自觉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这些小故事既让群众从中感受到快乐,又能受到启发。
思陇镇的乡村演出队演出从来不计较报酬。每次演出队到各乡村演出所得的几百元都用来为队里添置服装、音响、道具和支付交通费用。
为了提高各乡村演出队的水平,近年来,思陇镇的各个演出队还在镇中心市场以打擂台的形式进行“节目大PK”,选拔出优秀的节目参加县、市一级的比赛,多次获得上级部门的表彰,最近还受邀到邻近的上林、武鸣等县区演出,给美丽乡村建设添加了靓丽的色彩。
新闻推荐
本报南宁讯(记者/孟振兴通讯员/李粤玲)2月17日,记者从南宁市旅发委了解到,春节黄金周期间,南宁市累计接待游客168万人次,同比增长17%,旅游收入近6亿元,首府旅游业迎来“开门红”。基于生态乡村建设的成果...
宾阳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宾阳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