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盛鉴(左)捧着父亲的遗像,与儿子一起来到战争纪念碑前留影。 今报通讯员张小抗 摄
今报记者赵本高
9月1日,昆仑关战役博物馆在提升改造后重新对外开放,几名柳州市民特地驱车前往。他们此行不单是为了参观博物馆,更是为了完成抗战先辈的遗愿。
1
随身带着父亲的遗像
同行的人中,有李盛鉴和他的儿子李程成,李盛鉴随身带着父亲李国龙的遗像。
李国龙曾参加过昆仑关战役,战场上的荣耀、战友间的情谊始终伴随着他的余生,时常萦绕心头。去世之前,他一直期待着能重回当年战斗过的地方看看。
“父亲的这个愿望提过几次,但限于种种条件没能帮他实现,这也成了我的一大遗憾。”李盛鉴说。
在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日即将来临之际,9月1日,李盛鉴特地带着父亲的遗像来到昆仑关,以这种特别的方式完成父亲遗愿。此行他还带上了儿子,他希望年轻人能够从中得到教育,永远不要忘记先辈为今天的和平作出的贡献。
杨志前的父亲杨世达参加昆仑关战役时已是连长。身为军官,他带领士兵们与日本侵略军在昆仑关进行了艰苦的斗争。为缅怀已经去世多年的父亲,1日杨志前也冒雨赶到了昆仑关。
“70周年纪念日是全国关注的大事,作为老兵后代,我们更是感到自豪。”杨志前表示,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探访父亲战斗过的地方,向烈士纪念碑献花致敬,是对父亲以及所有抗战先辈的最好缅怀。
2
陌生游客向老兵致敬
每一位抗战老兵都值得敬仰。9月1日,当了解到李盛鉴的父亲是参加过昆仑关战役的老战士,前来参观博物馆的很多市民及学生都向他们表达了敬意。
“知道我父亲是抗战老兵后,一些陌生的游客围着我们要求合影,那一刻真的特别自豪,也特别感动。”李盛鉴说。
在合影的游客中,有两名年轻的女孩。她们告诉李盛鉴,自家就居住在周边,当年她们的祖父作为思想进步的农民,曾积极帮助部队从事相关后勤工作;此番来到昆仑关,她们也是为了缅怀先辈。
“崇敬抗战老兵,缅怀革命先辈,今天已经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心中,我相信先辈在九泉之下也会为此欣慰的。”李盛鉴说。
昆仑关位于南宁市宾阳县,距南宁50多公里,因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发生于1939年12月18日~1940年1月11日的昆仑关战役为抗日战争期间的大型战役之一,也是桂南会战中国军队投入战力最强的一场战役。
新闻推荐
施东明在参加义剪活动。受访者供图今报记者赵本高每个月的第一个星期六,施东明都会和店里的员工到柳州市社会福利院,为老人免费理发。与老人们的这一“约定”,施东明和员工们已坚持了两年。回馈社会...
宾阳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宾阳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