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人物
本报记者 乔晓莹 本报通讯员 孙晓梅
“帮助他人,快乐自己!”这是韦欣的真切体会。
韦欣,一位有着高挑的身材、秀丽的容貌和美丽心灵的年轻女法官。她没有惊人的壮举,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散播爱心,传递美好。
身为南宁市中级法院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庭审判员的韦欣,多次开展针对未成年人的志愿活动,用智慧诠释法律,用真情感化心灵。
“谁来说说公交车上遇到‘咸猪手\’应该怎么办?”
“谁知道性犯罪分子最喜欢侵害哪一类女生?”
“青春期的女孩子应该怎样和异性相处?”
这是她在北湖北路学校上“关爱女童 预防性侵害”专题法治教育课中,与该校女生们互动的一幕。
2014年以来,她先后到南宁市三职高、十七中、凤翔中学、二十一中、北湖北路学校、五一路小学等多所学校开展法治教育活动,从防范性侵到预防犯罪,从禁毒知识到校园伤害,都是她上课的主题。
她善于运用案例,内容通俗易懂,形式生动活泼,深受学生欢迎。
她还设计了多版法律知识板报、发放了多份法治宣传资料,为广大学生普及法律知识,提供法律帮助,受教育学生达8000余人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除了到学校开展活动,她还多次走进广场、社区、街道参加义务法律宣传,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先后共为100余人次提供了法律咨询服务。近日,她被南宁市妇联聘为“南宁市妇女儿童维权法制宣讲团”成员,到广大妇女中开展法律巡回宣讲活动。
小龙是一名15岁的少年,5岁时父母双双去世后一直跟着叔叔生活。特殊的家境使他变得沉默寡言、自卑叛逆,初中还没毕业就辍学了,之后他认识了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青年,被人带去参与抢夺,后来被判了刑。
韦欣在审理案件中了解到小龙的身世,庭后特意留下他进行了长谈,从结识坏朋友被人利用的危险,到青春期如何进行情绪管理,再讲到今后人生规划,一点点帮他分析。还特意找来他的叔叔、姐姐,嘱咐他们不要放弃他,尽力帮他提供学习就业的机会。
除了小龙这样的缓刑少年,还有许多在监狱服刑的未成年犯,韦欣同样没有忘记他们。她每年都参加在自治区未管所、女监开展的回访帮教活动,看望服刑少年,与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近况和心愿。
留守儿童,特别是农村的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在心理健康、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很容易受到犯罪分子的侵害,也容易被坏人引诱误入歧途。
韦欣在工作之余,特别留心和关注这些孩子,想方设法为他送去点滴温暖。
2014年暑假,宾阳县乡下20余名留守儿童在法院叔叔阿姨的组织下,来到从未到过的南宁参观、游玩。韦欣领着他们参观了市中院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展厅,带他们观看法律故事录像,为他们讲解自我保护知识,还每人赠送了一本法制漫画书,最后还陪他们一起到儿童公园游玩。孩子们开心极了,像见到了久违的妈妈一样,度过了充实、温暖的一天。
除了关心留守儿童,韦欣还十分热心妇女儿童维权工作。她撰写的维权案例被收集编入市中院《妇儿维权案例集》,案例集向学校、单位、社区免费发放,为弱势群体维权提供了指导。
她积极进取,认真负责,在青少年法制教育、挽救失足少年等方面作出了显著的成绩,先后被评为市中院先进个人、调解能手、南宁市法院系统先进个人。
韦欣,正如她的名字一样,将法治的种子播撒在青少年心中,让他们茁壮成长,让祖国欣欣向荣。
新闻推荐
李勇于斌刘菲文/图保障性安居工程是一项民生工程、发展工程和德政工程,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是我国稳增长、拉内需、促改革的重要途径,也是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更是历史赋予的重任。我区以改...
宾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宾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