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扶贫)工作队派驻队员,来自自治区财政厅的黄仕锋自2013年5月入驻宾阳县黎塘镇三和村委的那一天起,就开始思考着3个问题:为什么要开展清洁乡村活动?工作队员驻村要做些什么?驻村期满给群众留下什么?一年多来,黄仕锋走村入户了解村情民意,求真务实地解决“群众最盼”,最终找到了上述3个问题的答案,同时也收获了“乡村最美工作队员”的称号。
科学谋划搞清洁
入驻宾阳县黎塘镇三和村委之后,黄仕锋并没有茫然开展工作。在工作队队长庞志东的指导下,他围绕着“美丽广西·清洁乡村”工作目标,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户家里,与党员干部、群众交流谈心。
针对通过调研掌握的三和村委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现状,黄仕锋以“提高认识—开展活动—制定制度—保持长效”为工作步骤,指导召开户主代表会,协助各自然村制定村规民约和保洁制度、选聘保洁员和监督员、实行“户前三包”制度,组织或参与开展“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等系列活动120次,带动群众清理垃圾地段32处,清运垃圾近500吨,引导群众自发拆除废旧房屋10余间。他还积极向县直、镇直有关单位汇报、衔接,为三和村委各自然村配置了三轮垃圾车17部、垃圾桶93个,按要求修建了垃圾池,基本配齐了保洁设备。
此外,黄仕锋还邀请了医卫界专家到三和村委开展“美丽宾阳·清洁乡村”义诊活动,并发放农村安全饮水及相关环境保护、卫生防护等宣传单,强化群众清洁卫生意识。邀请环保工程师为群众就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农村水污染防治技术与措施等内容开展培训,提高了群众参与清洁乡村的积极性。通过努力,陈树村、韦垌村和船埠村荣获宾阳县“百佳村”称号。
真抓实干办好事
三和村委共有6个自然村,因农业基础设施较差,除2011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已硬化少量渠道外,其他水田仍存在灌溉难问题,群众需要自备柴油机抽水,部分距离长达一百多米。
黄仕锋通过走访群众获悉这一情况后,依托后盾单位自治区财政厅,多方争取,尽最大努力为三和村委落实项目资金,解决群众热切盼望、参与程度高的事情。最终,争取了405万元资金,引导群众筹劳折资近35万元,硬化田间渠道10.4公里、修建机耕路3.5公里,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约2000亩,既缓解了群众灌溉难问题,也将为下一步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奠定了基础。
如今,建成的渠道和机耕路在2014年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项目区群众可以在渠道中直接取水进行灌溉,使用柴油机抽水灌溉农田成为历史,同时群众晚饭后在修建的机耕路上散步也成为村里一道“风景线”。
灌输思路促增收
按照自治区“生态乡村”活动部署,以及“促进土地流转、打造新型农村、提高农民收入”的原则,黄仕锋积极配合村“两委”班子选择工作着力点,谋划三和村发展思路。
在自治区作出“美丽广西”系列活动由“清洁乡村”阶段向“生态乡村”阶段工作部署后,黄仕锋围绕促增收工作思路,给村委干部、群众灌输土地流转有关政策以及林下经济的发展思路。就目前村里年轻人外出打工、在家群众为老幼妇女的现状,他积极灌输土地经营权流转将为群众带来好处等意识,为下一步土地确权后大面积土地经营权流转奠定基础。同时,他又针对塘村仍有山林种植松树、杉木等树种,与塘村干部、群众一起谋划林下种植、养殖思路。此外,他还与船埠村干部、群众一起谋划可持续发展规划,指导船埠村采取邀请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开发村里池塘、打造农家乐服务集镇群众的方式,开展生产转型准备工作,以解决船埠村群众持续增收等问题。
黄仕锋驻村报到时所思考的问题,在一年多的驻村生活之后找到了答案:“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不是简单的搞一下清洁工作,而是一项造福群众、改变机关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系统工程,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具体表现。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陈仕天蒙耀芳)近日,宾阳县戒毒所向社会开放。当天,宾阳县商会组织部分小学生和学生家长近300人到戒毒所体验毒品危害警示教育活动。同时,商会还为戒毒人员送去牙膏、毛巾、苹果,让戒毒人...
宾阳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宾阳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