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家庭为村里的贫困老人送上礼包
小朋友们在家长带领下到贫困学生家中做菜
■本报见习记者 李奕乐/文记者 梁枫/图
捐资助学的同时还可以体验农家乐?周六,合众助学“爸妈去哪儿”第一季来到了宾阳县古辣镇新胜村委三等村。与其他捐助活动不同的是,本次活动将家庭乡村互动融入其中,更利于对孩子寓教于乐。这种新颖的助学模式让不少家长直言,第二季活动还要报名。
本次受捐助的5名贫困生都有各自的辛酸故事。其中,文梦缘父母早逝,她和77岁的奶奶相依为命;个头矮小的文凤丽,因为妈妈患有癫痫,爸爸只好留守家中……为此,十个家庭决心用爱心暖化悲痛。他们两两组合,分成5个组,通过到贫困生家中与他们在两小时内共同完成四菜一汤任务的形式,实现帮扶心愿。
活动最后,5组家庭分别向帮扶的贫困生捐助了500元助学金。同时,也向村里6名孤寡老人送上暖冬大礼包。此次活动得到了南宁市和宾阳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大力支持。
“合众助学俱乐部突破了以往单一的助学模式,将家庭乡村互动融入捐资助学当中。”广西合众助学俱乐部常务理事会会长郏奇峰表示,这种形式是想在捐资助学的同时,能让孩子在和父母的乡村体验中提升独立处事的能力。
“这次活动最大的意义就是能让孩子接触更多陌生的小朋友,在一起玩。”Michael妈妈说,无论是找食材还是玩游戏,孩子都能在这个过程中与其他孩子互动。过程很难得,在家里玩玩具是玩不出的。“自从上一回参加了一次合众的活动,女儿就迷上了,一直嚷着再来参加。”黄河妈妈称,为了这次活动,一家人特地从防城港驱车来到南宁。
“活动反响很热烈,还没结束,就有几个家庭向我预约了第二季的活动了。”广西合众助学俱乐部秘书长李朝阳表示。
■精彩环节
做菜篇 寻食材适应厨房烹饪美食
两小时内要做出四菜一汤,这是代理村长李国平送给5组家庭的第一张任务卡。按照规则,每组家庭可自带生食材,也可以在流动小推车或货廊购买,还可以去贫困生菜园子里采摘,但数量要一样。
“这里有芥菜、红薯叶,还有蒜苗。”文凤丽自家菜园子里可采摘的蔬菜,让京京和肖家宝两家兴奋了起来。芥菜瘦肉汤、蒜苗炒肉丝……菜谱便在菜园子中诞生了。食材解决了,厨房的环境又给他们设了一道坎。凤丽家的简约小厨房,只有不到4平方米,这两家人只好弓着背在黑暗的小厨房里生火炒菜。
一番工夫后,美食上桌。自带的鱼被烧成了川味名菜香水鱼。刚报上菜名,立刻得到了不少粉丝称赞。
馨馨与多多两家的菜式以蒸食为主,还原原生态。其中的两个素材是在村里采摘来的,安全健康。芋头排骨是他们的特色菜。
雕刻篇 寿星图腾家庭照一齐亮相
农家美食的较量还未停歇,创意雕刻大战又迫不及待地上演了。
在滚铁环挑选雕刻食材环节中,小小的结瓜成了馨馨、好好与Michael一家选中的“宝”。在最后的亮相中,Michael爸爸让这小小的结瓜变成了活脱脱的壮族图腾。围观的人群惊呼,很有立体感。这个图腾还有两粒黑豆眼珠子、纸屑贴成的牙齿、南瓜帽子和白菜头发。“这就是20年后的我。”Michael爸爸自嘲道。
“顶部可以做寿星公的头,下面可以刻成胡须。”京京爸爸正琢磨着将儿子抢回的手掌般大小的土豆雕刻成寿星公。他表示,这次活动内容有一项是敬老,刻成老寿星很契合主题。土豆另一面则刻上了一个笑脸。“笑脸上半部有很多凹点,这很像《千与千寻》中母子巨人千变万化的眼睛,我的灵感也是来源于此。”
“我们这组家庭中有三个大人两个小孩,我们在南瓜上雕刻了我们五人的头像。”五个人脸相被平排地刻在巧巧与南瓜这两个家庭的南瓜上,惟妙惟肖。
新闻推荐
彭懿■本报记者李宗文文/图昨日,在广西图书馆,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儿童阅读推广人彭懿携儿童幻想小说“我是夏蛋蛋系列”和他所编著的工具书《世界图画书阅读与经典》《世界儿童文学阅读与...
宾阳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宾阳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