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仙陪跌伤老人到医院检查
在宾阳福利院里,说起张爱仙,无人不竖起大拇指,她既是福利院里120位老人的“家长”,也是他们的“好女儿”。16日,张爱仙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能有机会伺候福利院120位老人是她心里感到最幸福的事。“这些年,我和工作人员能赢得老人们的喜爱与尊重,不在于院长这个官有多大,而在于为老人们实实在在做了多少事。”
创新工作 让老人生活安心快乐
张爱仙2004年6月来到福利院,看着破落老旧的建筑,野草丛生的荒地,她决定要把福利院好好“改造”一番。为了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她建起了“阳光走廊”,打造了园林式庭院,扩大绿化覆盖面,拓展了户外活动的空间。老人们都说:“张院长是最关心我们的人,什么都为我们想周全了”。
8月16日中午,记者一行刚刚迈进宾阳县福利院大门,就看到工作人员穿着统一的淡蓝色的护工服,红绿蓝三色交映,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是张爱仙创新的“视觉疗法”,为的是舒缓老人的内心。张爱仙还总结了办院的宗旨,“福利院不仅要照顾好老人的生活,还要关注老人的心理,让他们安心快乐。”
每天早上,“娱乐疗法”则是老人们的“必修课”。张爱仙与工作人员一起带领着老人做着欢快的“阳光操”,老人们手舞足蹈,合不拢嘴。“每天我最开心的事,就是和他们一起唱唱跳跳,老人家看到我这样也很高兴。”张爱仙望着坐在寝室门口聊天的老人,眼里满是爱意。
由于张爱仙的努力和付出,这十年来,宾阳县社会福利院取得的成绩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与好评。老人入住人数从2004年的10多人增加到现在的120人,福利院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基层单位,成为全县乃至南宁市同行养老服务业的耀眼新星。
尊老爱老 120位老人的“好女儿”
在福利院工作之前,张爱仙在妇产科工作。关于这两份工作的过渡,她做了一个恰当的比喻,“在妇产科接生,是迎接一个新的生命的到来,是人生的开始。现在在福利院工作,为老人服务,是人生即将要走到末年,我们更应该去好好关爱老人们,帮他们完成一个圆满的人生。”
张爱仙把福利院的老人当作自已的亲人来关爱和照顾,她把全部时间都给了福利院的老人。每天早上,她都亲自到老人房间嘘寒问暖,有时候还抓一把糖放在口袋里,哪位老人不开心了,就给她一颗糖;老人不好好吃饭,她就一勺勺地喂;老人发脾气,就笑着哄老人开心,甘当出气筒。在宾阳福利院这个乐融融的大家庭里,张爱仙成了老人们的贴心“好女儿”。
有一次,89岁的孤寡老人马祖达不慎跌倒受伤,手动不得。张爱仙把老人的事放在心里,关心到位。因老人没有子女在身边,张爱仙就陪老人到县中医院检查、治疗,还每天亲自给他换药。她用自己的行动感动了老人,老人拉着她的手说:“张院长不是我的亲生女儿,但比亲生的还要亲。”
舍小为大 她是福利院的大家长
福利院就像一个大家庭,而生活在这里的120位老人也成了张爱仙院长日夜牵挂的“家人”。十年来,张院长为了老人日夜加班不计其数,但她从来未拿一分钱的加班费,从未计较个人得失。在她看来,这些都是自己应尽的职责。她关心老人胜过关心自己,她就是这个福利院里最大的家长。
这些年来,她没有公休过一次,从未与家人过上一次完整的春节假期,不管工作有多累,她都无怨无悔。她总是说:“我们多付出一分关爱,老人就得到多一分温暖,我们每人多一点孝心,社会就充满爱心,我们多一分努力,社会就多一分和谐。”老人们感激地说:“张院长真是我们最亲、最爱我们的好领导啊!”
张爱仙的朋友常说:这些老人很难管的,你这么多年“伺候”他们,难道就不厌倦吗?她总是回答:“我和福利院的老人已经结下了深深的感情,我离不开他们,他们也离不开我!”
新闻推荐
抢救现场(图片由李先生提供)事故1货车失控将对向摩托车卷进轮底事故造成1死1伤,疑与肇事司机疲劳驾驶有关本报讯(通讯员林泉覃宁华)8月25日上午,一辆由贵港市开往南宁市方向的大货车途经国道324线南...
宾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宾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