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韩沛 通讯员 陈飞燕)广西逐步将乡镇中小学教师、卫生院职工、石漠化片区居民、水上渔民等特殊群体纳入住房保障范围,并通过降低准入门槛,努力提高保障性住房覆盖范围。目前,全区城镇住房保障覆盖面由2007年的8%提高到19.56%,有望提前两年完成国家要求的“十二五”期末住房保障覆盖面达到20%的目标。这是记者昨日从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获悉的消息。
区住建厅有关负责人介绍,广西从1998年起开始启动保障性住房建设,2007年开始推进保障性住房体制建设,2011年开始大规模建设保障性住房。截至2013年底,全区城镇共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和各类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101.9万套(户),解决了351.6万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众的居住问题。
据了解,2011年以来,广西把公租房建设向乡镇延伸。至2013年底,全区共开工建设乡镇公租房9.51万套,大批乡镇干部职工住房条件得到改善。34岁的文仲坚是宾阳县古辣中学的教师,进入古辣中学任教7年多,一直住在学校马路对面的低矮泥瓦房里。今年5月,他和另外20多名教师入住新建公租房,房屋虽然不大,但整洁明亮,厨房、卫生间均有配套。
户籍限制此前也是让很多中低收入家庭对保障性住房望而却步的门槛。广西各地近年逐步打破这一限制,让保障性住房惠及更多中低收入家庭。去年10月,南宁市实施新的限价房管理办法,许多非本市户籍人口也可购买限价房。在梧州、桂林等地,符合条件的非本市户籍外来务工人员也可以申请保障房。
即便如此,目前广西还有不少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亟待解决住房问题。对此,该负责人表示,未来广西将继续努力扩大保障性住房覆盖范围,着力解决两大类型群体的住房保障问题。一是城镇现有需要解决群体的住房保障问题,包括城镇中无房户和住房未达标户中等偏下收入居民,行政事业和各类企业单位危旧住房和棚户区居民;二是每年因城镇化发展进城的新增中等偏下收入群体的住房保障问题,包括学校毕业和军转新就业人员及外来务工人员等中等偏下收入居民。
新闻推荐
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编排的情景剧本报记者宋延康摄本报讯(记者文艳玉实习生李秀萍)昨日是少先队建队65周年,由共青团南宁市委、南宁市少工委主办,南宁市希望工程办公室、共青团宾阳县委承办的...
宾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宾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