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强老人凝视着父亲蒙雁烈的画像,给记者讲述当年父亲带领群众抵抗侵略者的故事
当年发生战斗的地方,早已被风雨侵蚀辨别不出原样。
村民在滕村入口建立了一块门牌纪念抗日胜利
■本报记者陈亮/文程勇可/图
初到武陵镇,便有所耳闻抗日英雄蒙雁烈带领滕村群众打退日本军队的佳话。几经辗转,记者来到宾阳县武陵镇北宁街一栋民房内,见到了蒙雁烈之子——蒙强,听其描述和还原当年滕村战斗的前前后后。
1939年12月宾阳县首遭沦陷。1944年11月21日,日军再次进军宾阳县城,驻扎在大桥罗江等村。时任宾阳县地下党南区抗日委员会的副主任蒙宗豪(武陵镇滕村人),于1944年冬在炎仓庙召集知识青年、开明人士及群众武装队伍等400余人秘密召开了抗日动员大会,并成立滕村抗日领导小组,以蒙宗豪、蒙雁烈为核心力量多次在滕村召开抗日会议,组织群众在村周围修筑围墙等防御工事,在村出入通道、池塘设计陷阱,并将民用自卫枪支收集后再分配。在日军来犯之际,带领村民两次痛击日军,先后击毙击伤日军50余人,缴获物资一批,成功捍卫了滕村群众的生命安全。
不堪侵扰村民奋起抗击日寇
作为当年曾亲历过滕村战斗,如今仍在世的唯一一人,蒙强在村中威望最高,村民都敬称其为“一公”。虽已有84岁高龄,但一提起当年和父亲蒙雁烈一起抗日的经历,老人格外激动。
1944年,蒙强只有14岁,日军在宾阳县城周边不断烧杀抢掠,哀鸿遍野。很快,日军来到武陵镇附近休整,并派来汉奸,不仅向村民索要大米、黄糖等一批粮食物资,还要求将村里的多名姑娘带走供日军寻欢作乐。
听闻日军如此嚣张,性格彪悍的蒙雁烈一怒之下赶走来者,也下定了将抗争进行到底的决心。由于滕村四周环绕着大量池田和农田,村边均为开阔地带,蒙雁烈立即组织群众利用地形优势,在进入村子的主要通道上,用竹篮、泥巴和砖头修筑两米高的围墙,并在40厘米厚的墙体上开凿枪洞。同时,在池塘和农田边插上削尖的竹子。收集全村枪支弹药统一分配给有开枪经验的青壮年后,静待日军。
全村众志成城抗击初战告捷
强征粮食和姑娘未果后,1945年3月15日早,200多名全副武装的日军从大桥罗江村一带来袭,气势汹汹地分成三路向滕村发起进攻。“领头的鬼子手举太阳旗,大摇大摆地前进。”蒙强回忆,因当时年纪较小被安排在村中帮忙运送弹药,眼看着父辈们临危不惧,他迅速到达预定枪位上。
正当日军距离村子还有100米时,随着一阵激烈的枪响,一名领队军官被当场击毙(事后获知叫土木二郎),多名毫无防备的鬼子也应声倒下。见状,其余鬼子均退到低洼中躲藏。
回过神来的日军,才发现整个滕村已经筑起了牢固的防御工地,村民们站在围墙后不断射击。日军开始用迫击炮和机枪疯狂进攻,无奈几次冲锋都被打退。为了掩盖进攻失败,日军一边释放烟幕弹拖回尸体,一边撤退回武陵镇。
依仗独特的地理优势,在蒙强父亲蒙雁烈的指挥带领下,初战告捷。据粗略统计,我方仅1人阵亡,被击毙的日军约30人。全村男女老少欢欣鼓舞,士气高涨。
一天一夜击退日军二次进犯
由于低估了村民战斗力,日军于当年4月18日清晨再次集结一个连队的兵力由芦圩向滕村进犯。有备而来的鬼子经过作战部署轻装上阵,排成丁字形从滕村南面竹林悄悄前进,试图偷袭滕村南侧闸门。
殊不知,滕村哨兵早已发现鬼子踪迹,蒙雁烈带领着群众立即赶到围墙,端着步枪瞄准敌人,没有枪支的人则站在墙下手持砍刀等待伏击鬼子。正当敌人一声不响地靠近闸门时,正是蒙雁烈率先开了第一枪,直接击毙一名鬼子。听见枪声,其余鬼子纷纷就近伏下,守在闸门口的村民则居高临下不断射击。偷袭不成的日军急忙用机枪疯狂反击,一时间,枪声、炮声、呐喊声交织在一起。
“战斗异常激烈,父亲与鬼子最近时距离不到一米。”令蒙强记忆最深的是,当时不少鬼子已经爬上围墙,修筑的围墙也突然被炸开一个缺口。危急时刻,一村民扯开手榴弹朝敌人丢去。枪声稍停,大家迅速找来砖块把围墙堆起,并一直坚守多次击退日军的进攻。战斗持续了一天一夜。最后,部分热血青年从侧面的围墙下开洞爬出偷袭日军,身心俱惫的鬼子不断被击退。敌军指挥官见状,赶紧下令撤出了滕村。
经过一天一夜的激烈战斗,滕村再次取得胜利,共击毙9名鬼子。在清理战场时,缴获9把“六五”式步枪、左轮手枪一把、子弹48发、指挥刀一把及一批日军用品。
纪念捍卫滕村胜利设胜利节
在滕村村民的带领下,记者来到当年发生战斗的地方。看着早已被风雨侵蚀辨别不出原样的土黄色围墙遗址,以及屡建奇功的古村道和池田,仍能感受到当年战斗的激烈程度。一块块抗日牌匾映衬出滕村人民不畏强敌,保家卫国的热血精神。虽然滕村保卫战已经过去69周年,但每逢正月廿六,滕村上下无不杀鸡宰羊,走街串巷设宴庆祝胜利,并在滕村入口建立了一块胜利纪念门牌,同时将正月廿六设立为胜利节。
“虽然我们最终取得了抗战的伟大胜利,但我希望下一代能记住这段历史,勿忘国耻。”临行前蒙老不忘交代。虽然此后日军再也没有来犯滕村,而将怒火撒向剩余的村子,屠杀手无寸铁的群众,烧毁房屋,甚至有的村子仅剩几人存活,但他希望在有生之年,要对滕村的每个孩子讲述这场战斗的过程,让他们记住滕村的精神,把父辈们的抗战故事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记者注意到,在村口的胜利纪念门上醒目地篆刻着:纪元“四五”勇杀倭奴惊敌魄,念昔“廿六”捍存桑梓报邦威。
讲述者
蒙强
简介:蒙强,84岁,南宁市宾阳县武陵镇滕村人,宾阳县供电公司退休职工。1944年宾阳被日军攻陷,其父蒙雁烈(已故)不畏强敌,带头组织村民构建围墙工事进行抵抗,分别于1945年3月15日和4月18日成功击退来犯日军的二次进攻。蒙强也亲历当年战斗。
关键词:成功击退日军两次进攻、当年参与滕村战斗,时至今日仍在世的唯一一人。
新闻推荐
本报携手广西汽车流通协会送车下乡 广西北部湾(宾阳)汽车展11日盛大开幕
■本报记者农慧娟马海春7月11日—13日,本报与广西汽车流通协会联合举办的“2014北部湾(宾阳)汽车展”将在宾阳县商贸展销中心举行。本次车展共设标准展位30个,将有超过30个品牌上百款车型现场展出并...
宾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宾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