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向流动人员征询意见和建议 本报记者 梁侦 摄
本报讯(记者 梁侦 )“在南宁工作和生活如何?”“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昨日,南宁市流动人口办的工作人员敲开了经开区龙光·普罗旺斯小区一户居民的门,详细询问了住在这里的外来人员的近况,并向他们征询意见和建议。当天上午,“开门纳谏,问计新市民”宣传活动在南宁市12县区及经开区、高新区、广西—东盟开发区流动人口办同时启动。不少流动人口在现场就解决了自己在南宁工作生活中的烦心事。
目前,南宁市有外来流动人口86万,他们作为南宁市的新市民,是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系统的服务对象。昨日,全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系统工作人员深入各县区流动人口聚居点,发放调查问卷,征集基层流动人口管理工作者和流动人口,对南宁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意见建议。
除了随机入户进行问卷调查和现场征询意见和建议,工作人员还在流动人口聚居点或人员流动密集的广场设点,征询流动人口的意见和建议。当天全市集中宣传活动共发放调查问卷1050份,征集到相关工作建议63条,大部分意见都集中在流动人口办理居住证、子女入园和入学、医疗保健、住房改善等问题。而部分流动人口的问题,在现场就得到了解决。
来自崇左市的农某夫妇平时靠打零工维持生活,因为是流动人口,他们的儿子学前教育都在民办学校完成。今年,小孩已达到读小学的年龄,两口子为小孩的入学问题发愁起来。在兴宁区的活动现场,社区的相关工作人员告知了目前南宁市对外来务工子女入学的相关政策和他们需要准备的材料。只要他们夫妇俩相关手续齐全,孩子可以就读公办学校。
来自贵州的徐先生拖着伤痛的腿来到活动现场。他说,他是在工地孔桩挖土方工作中,因吊桶钢丝绳断裂,掉落的吊桶和原料将他的腰和手脚砸断。事故发生后公司项目部支付部分治疗费,但对余下医疗费以及误工费、护理等其他赔偿问题推卸责任、拒绝赔偿。宾阳县相关工作人员认为他的情况符合法律援助,并告知他带齐相关资料到宾阳县法律援助中心去办理,同时留下了法律援助中心的电话。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林泉罗棚桢)来宾市兴宾区迁江镇雅山村开车多年的男子刘某以为经验老到,在倒车的时候麻痹大意,结果一不留神,就撞烂了两间民房。据了解,被撞的民房已呈危房状态,需要重建,至少要花费10万元。...
宾阳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宾阳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