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斐
10月29日清晨5时,窗外还是一片漆黑,营山县安固乡浮山村3组村民杨桂元家的灯已经亮了。他和妻子分工合作,一个煮早饭、打扫院坝,一个煮猪食、喂猪。大约一个小时后,天蒙蒙亮,大雾笼罩着乡野,夫妻俩推着微耕机、扛着锄头,出门开始一天的劳作。
2014年,浮山村被列为营山县建档立卡贫困村。杨桂元和妻子何永淑因病致贫,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这些年得益于脱贫攻坚好政策和各种帮扶力量的大力支持,杨桂元家住上了新房、大部分医药费用都得到了报销。去年,他主动申请退出低保:“党和国家已经给了我们很多好政策,我不能一直依赖政府,致富最终要靠自己勤劳的双手。”
勤劳肯干 贫困户成蔬菜种植大户
当天上午10时许,秋日暖阳照耀大地。笔者在浮山村看到,今年63岁的杨桂元正挽着裤腿、打着赤脚,用微耕机在耕地。虽然只穿着一件秋衣和一件毛背心,但他额头上的汗水仍不停往下流。不远处,他的妻子正在另一块地里,松土、撒种。
“最近正是种莴笋的好时节,我已经种了三四亩地了,长得非常好。这不,趁这两天天气好,我和老伴打算再种点。”杨桂元告诉笔者,除了莴笋,地里还种了白萝卜、大白菜、蒜苗等。
“他现在是我们村的蔬菜种植大户。”同行的浮山村党支部书记陈建国介绍,杨桂元夫妇一直很勤劳,但由于杨桂元患有先天性障碍性贫血,一年至少输两次血,他的妻子何永淑患有关节炎、胃炎等几种慢性疾病,高额的医药费曾使他们过得十分清苦。
2014年,杨桂元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后,每年医药费报销比例达到90%以上,大大减轻了一家人的负担。村里还将他的住房纳入D级危房改造,重新修建了新房。此外,了解到杨桂元一直以来都在种植蔬菜,驻村工作队的农技员对他进行了一对一的技术指导,并隔三差五到家里来询问蔬菜生长情况。如今,杨桂元家里种植了6亩蔬菜。“你要是夏天到他家里来看,房前屋后的蔬菜地里,苦瓜、茄子、青椒、西红柿成熟了,每天早上、傍晚,城里的蔬菜商贩开着小货车到地里来收菜,简直供不应求。”陈建国说,在杨桂元的带领下,全村有22户村民开始种植蔬菜,面积达150多亩。
“每年种植蔬菜能挣2万元以上。此外,家里还养了5头猪。”杨桂元表示,现在党的政策好,只要勤快点,脱贫并不难。
主动退保 自力更生树榜样
2016年底,浮山村退出贫困村,杨桂元一家也摘掉了穷帽。
2017年3月,村里召开村民大会,推选低保户。考虑到杨桂元一家虽然脱了贫,但是夫妻俩还要长期看病吃药,修建新房的时候还欠了一笔外债。因此,村干部还是将他列为低保候选人。
没想到,在村民大会上,杨桂元第一个跳出来反对自己当“低保户”。“这几年,国家补贴我们修了新房子,让我们生病住院、看病吃药都几乎不花钱,我生活也没有什么大困难,不能再占着低保名额了,要把名额让给更需要的人。”杨桂元说,“虽然家里还欠点钱,但我们老两口还能做事,我相信只要勤劳肯干,日子会越来越好。”
杨桂元的一席话,引来村民热烈的掌声。当天,受到杨桂元的感染,村民张元清、王树德等也主动申请退出了低保。“以前,村民都是为了争低保名额吵得不可开交。现在,有了杨桂元当榜样,大家都不等不靠不要,靠双手辛勤劳作,不愿当低保户,村里的风气越来越好了。”陈建国高兴地说。
新闻推荐
营山大力实施“治水兴村”战略,着力解决贫困地区产水配套问题,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奠定基础涓涓甘泉润万家
●鲜润贫困与水资源,是高度相关的两个词汇。“有水难存”“无水可蓄”,曾是营山县很多贫困村的真实写照,脱贫的出路和希...
营山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营山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