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新闻 南部新闻 营山新闻 蓬安新闻 仪陇新闻 西充新闻 阆中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南充市 > 营山新闻 > 正文

“盟地合作”的锁口样本———民盟营山县总支助力精准脱贫纪实

来源:南充日报 2017-05-19 04:05   https://www.yybnet.net/
●营山县记者站 杨汉国

营山县绿水镇锁口村位于大巴山余脉,全村地形两山夹一沟,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这里曾经是绿水镇辖区内基础条件最差、贫困程度最深的一个村。

遵循中共营山县委“产业融合、生态宜居、文化铸魂”的发展理念,2010年,民盟营山县总支与该村结成帮扶对子。8年来,民盟营山县总支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围绕“路通、业兴、民富、人和、村美”的目标,与当地干部群众携手同心拔穷根,通过长期坚持不懈努力,该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还成功入围四川2015“环境优美示范村”。

结穷亲 村里来了热心人

“进村第一天,这里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穷。”回忆起刚嫁到锁口村时的情景,村民褚方梅至今记忆犹新。“出门全是羊肠小道,过河全靠跳礅子。”褚方梅的老家在安徽蚌埠,20年前与同在一个厂里打工的锁口村小伙刘良全相识,最终成了锁口村的一位外来媳妇儿。“不仅是行路难,还存在用水难、用电难、看病难、上学难、住房差。”锁口村党支部书记吴明祥说。

转机从2010年开始,昔日闭塞的小山村,频频出现了一个个陌生的身影,他们进农家、访民情、问民生,为党委、政府建真言、献良策,张张蓝图徐徐启幕。

“锁口村具有秦巴山区贫困乡村的典型特点,为此,我们把该村作为开展‘盟地合作\’的一个社会服务项目,搞点示范,以此探索山区脱贫致富的新路。”营山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盟南充市委副主委、民盟营山县总支主委郑同春说。

规划是基础。受民盟营山县总支的邀请,四川农业大学农村研究中心专家来到锁口村,通过深入走访,精心编制了《锁口村新农村建设规划(2014—2020)》,涵盖基础设施、传统民居保护、产业发展等方方面面。

路,是困扰山区群众的“心病”。郑同春不厌其烦地请来县上领导、县级相关部门负责人,实地走访踏勘,并把锁口村百姓所呼所盼汇编成册,送到各级领导、爱心人士案头。

水,是困扰山村发展的“瓶颈”。农口部门的盟员主动担纲,发挥自身优势,搞论证、跑项目,提灌站、山平塘、石河堰、蓄水池建设纳入相关部门规划。

与此同时,按照扶贫与扶智同步的思路,民盟营山县总支创新思维,独辟蹊径,不仅通过多种途径培训村民近1000人次,还组织村干部、村民代表到重庆、江油、中江等地实地考察农业产业基地,开阔眼界,启迪思维。

真扶贫 同心协力拔穷根

帮扶从修路开始。2011年1月21日,锁口村村道建设拉开帷幕。应邀而来的县级部门、企业负责人、在外乡友纷纷慷慨解囊,现场募集资金9万多元。随后,民盟营山县总支多方筹集的23万元资金到位。当年,全长1.5公里的村道水泥路全面竣工。

寻求外援,向高校民盟组织借智,“盟地三元合作”模式应运而生。2012年5月,民盟营山县总支与民盟四川农业大学总支签订了“盟地三元合作协议”。在民盟营山县总支的推动下,先后与四川农业大学启动了《秦巴山区农业产业转型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课题研究;邀请西南大学、西华师范大学教授考察指导,帮助该村成功申报为四川省第二批传统村落,规划依托一批闲置民居筹建“秦巴山区民俗民居生态博物馆”,再以此为基础筹建乡村民俗微电影基地;西华师范大学、西华大学的教授来了,《锁口村志》的编撰工作正式启动。

盯住产业发展这个关键,通过民盟牵线搭桥,陕西乾佑禾生态农业发展公司来了,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种植黄精200余亩;四川深达科技有限公司来了,以“公司+农户”的方式,发展药用栀子项目;锁口村的能人回来了。村民张军高中毕业后一直在外打工,渐渐跻身白领阶层。在他的遥控指挥下,他们家养殖了40多只山羊,是该村为数不多的产业大户。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郑同春几次三番给他打电话,动员他回乡创业,最终张军回到了锁口村。他先后成立了荒山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四川省详昀生态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和家庭农场,建起1000平方米的标准化山羊养殖场,流转土地130余亩种植了黄精等中药材,年出栏山羊200多只,年收入近20万元,成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今年1月,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的锁口村行政服务中心正式完工,中心设置了村小、卫生室、文化室、村史馆,涵盖了农家食堂、农家超市、乡村客栈、农村电商、乡村邮递等多项功能,古朴典雅的建筑风格,成为该村一道靓丽的风景。

“能够在这么漂亮宽敞的新校舍上课,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村小教师吴勇是土生土长的锁口村人,在当地担任村小教师已有37个年头。“原先的教室阴暗潮湿四面透风,一到冬天,娃娃们的手冻得像红萝卜,如今,学生们不仅中午可以在村里的农家食堂吃上营养餐,而且定期还有城里学校的老师前来支教。”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经民盟营山县总支倡议,营山金华希望学校、云凤实验小学等6所学校决定自愿参加对锁口村小学的支教活动,派出教师20名,支教时间为3年。支教课程包括音乐艺术熏陶、体育训练、农技实践、国学启蒙、亲农教育、礼仪教育、心理教育等。随着支教老师的到来,锁口村小学上音乐课第一次用上了钢琴伴奏、第一次举办了家庭教育知识讲座、第一次整堂课都用英语授课……

好事一桩桩、实事一件件。8年来,民盟营山县总支积极帮助锁口村争取项目资金,建成10公里村道水泥路、3座公路桥,实现组组通水泥路,组道路入户率达到95%;帮助争取水利提灌项目,建起提灌站1处,解决了400余亩旱地灌溉难题;帮助争取土地整理项目,整理土地300余亩、囤水田100余亩,建设山平塘5口、石河堰3处、蓄水池3口,基本解决了用水难。到2015年底,全村31户贫困户已有16户先期摘掉了贫困帽子。

长相望 筑梦路上携手行

8年的结对帮扶,营山民盟盟员的足迹踏遍了全村,走遍了每一座民居,从开始的热心人变成了村民眼中的荣誉村民。

锁口村自然环境优美,至今保留着很多明清时期古迹,最具代表的就是李家大院、廖家大院、喻家大院和张家大院等家族院落,留存了大量的民俗文物。随着巴南广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原生态的真容成为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在民盟营山县总支的推动下,该村正着手建设“秦巴山区民俗民居博物馆”和乡村民俗微电影基地,计划推出一条民居特色旅游线路,线路沿锁口河而上,长约8公里,包括锁口村著名的蛮子洞、明清民居大院、避匪逃丁山洞和农耕民俗体验园等。经过民盟营山县总支反复动员,10余户村民开始尝试将闲置民居整合起来建设乡村客栈。今年初,锁口村首家乡村客栈、农家食堂正式开业,短短3个月时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000元、5万元。

为让村民们在产业融合发展、实现持续增收上吃下一颗“定心丸”,在充分听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充分讨论,民盟营山县总支决定,扶上马送一程,在锁口村建设“盟员之家”、盟员教育实践基地,共同为锁口村集聚人气商机,完善“脱贫不脱钩”的扶贫模式,在民盟组织与村委会之间,在盟员与村民之间、在志愿者与留守儿童之间,搭建共同追梦、共同劳动、共同发展、共同呵护、共同分享、共同感恩的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大舞台。

“扶贫起步早、帮扶时间长、三产能融合、发展可持续。”营山县委书记黄金盛在该村深入调研后如是评价。

八年弹指一挥,八年筚路蓝缕。锁口村的山水为证,锁口村的百姓为证,营山民盟人为了一个梦想,为了一次跨越,为了这片土地的发展,为了锁口村的飞翔,他们付出几多,收获几多。

新闻推荐

川北医学院志愿者赴***点开展“阳光童年”支教活动

近日,川北医学院团委、外国语言文化系、临床医学系等部门的学生志愿者赴南充市营山县千坵村小学开展“阳光童年”系列志愿服务活动。活动中,志愿者们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分组对全校60余名孩子讲授英语...

营山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营山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盟地合作”的锁口样本———民盟营山县总支助力精准脱贫纪实)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