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残疾人,没想到养蜂让我有了今天的好日子。”6月22日,记者见到残疾人聂绍敏,说起养蜂,他一脸甜蜜。
在营山县东升镇福乐村公路旁,一排排蜂箱整齐排列在农家院坝里,成群结队的蜜蜂“嗡嗡”地飞舞着。养蜂人聂绍敏一边忙碌着,一边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养蜂故事。
视力残疾 跟随哥哥学养蜂
今年45岁的聂绍敏,是营山县柏林乡小塔村人。“我1岁多的时候,左眼不小心受伤,加上当时医疗条件较差,左眼最终失明了。”在聂绍敏的记忆中,他从来没有体会到用两只眼睛看东西的感觉。
1987年,聂绍敏初中毕业后就没有再上高中。“初中时学过一篇文章叫《荔枝蜜》,当时被蜜蜂的勤劳所感动,因此一直很喜欢蜜蜂。”聂绍敏说,哥哥聂绍军从1983年开始养蜂,1988年父亲去世后,他便跟随哥哥学养蜂。
起初养蜂,聂绍敏每天都要被蜜蜂蜇几针,双手蜇得像包子一样。“被蜜蜂蜇一针,要疼好一阵子。”他说,自己在向哥哥拜师“取经”的同时,阅读了《中国蜂业》、《养蜂科技》、《蜂病与防治》等书籍,刻苦钻研养蜂技术。历经大量的探索和实践,聂绍敏逐步成为养蜂的行家里手,并获得南充市相关部门颁发的“养蜂技师证”。
奔走四方 养蜂有苦有乐
1994年,聂绍敏开始自己养蜂。“追随花朵,听起来是件很浪漫的事情,其实非常辛苦。”聂绍敏说,只要花开,他们就会像赶集似的带着蜜蜂转战田野,在“花的世界”采花酿蜜。
每年三四月,聂绍敏在家乡放蜂采集油菜花蜜、洋槐花蜜、柑橘花蜜。5月,他会带着蜂群到陕西停留1个月时间,采集槐花蜜。随后到青海德令哈农场采菜花蜜、到陕北采荞麦花蜜、到甘肃文县采党参花蜜。直到9月,他带着蜂群回乡进行育种越冬,沿途还会放蜜蜂采集果木、药材和牧草尾花上的花蜜。
在外流动养蜂的日子,帐篷就是聂绍敏的家,基本能满足遮风挡雨的要求。帐篷内铺上棕垫和草席,被盖往上一放就可睡觉。有时遇到下暴雨,就会出现“水在床下流”的“景观”。有时刮大风,沙粒飞扬,吃饭就躲在蚊帐里吃。有的地方,取水要走两三公里,甚至找驴子驮。“过去照明靠煤油灯、蜡烛,近些年用上了太阳能发电机,既可照明,还可看电视,煮饭用的液化气罐。”聂绍敏说,漂泊是养蜂人生活的主旋律,一年里约有7个月都在忙碌,其余时间则是休息。
得益于营山县的退耕还林和农业产业化建设,今年以来,聂绍敏在家乡除采集到油菜花蜜、洋槐花蜜、柑橘花蜜、玉米花粉外,还采集到五倍子花蜜、黄荆花蜜、摇钱树花蜜、乌桕花蜜等。目前,聂绍敏养蜂90箱,年产蜂蜜近3吨、蜂王浆300多公斤、花粉400多公斤。
执著坚守 带领乡邻养蜂致富
养蜂酿出了甜蜜的事业和生活,聂绍敏在县城购买了新房,一家人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并租赁门面开起蜂蜜专销店。
为了带动更多人养蜂致富,聂绍敏免费教乡邻技术,还培养出近10名徒弟。现在,这些徒弟都成了养蜂专业户,走上了致富路。
阳海权就是他的其中一名徒弟,正在青海省门源县放蜂。“感谢师傅的培养,让我掌握了一套较为科学的养蜂方法。我从前年40多箱蜜蜂发展到现在120多箱。”电话那头,阳海权激动地说。
“我有几个亲戚以前都养蜂,但由于干这行太辛苦,收入不稳定,纷纷改了行。”聂绍敏告诉记者,如今养蜂条件比过去好多了,无论交通运输、联络方式,还是养蜂人的装备,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他养蜂20多年,早已和蜜蜂成了很好的朋友,“要是哪天不养蜂了,我绝对不习惯。我一定会把养蜂事业坚持下去。”
新闻推荐
参与庭审前了解案情,与合议庭成员享有同等权利人民陪审员 让案件审理更加公平公正
●本报记者陈宇恒7月15日,记者从市中级人民法院获悉,目前,全市法院系统共有人民陪审员1067名,陪审员总数达到现有法官总数的2倍,全面完成了“倍增计划”。人民陪审员是如何被挑选的?又是怎么参与案...
营山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营山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