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北丘区跨越发展的“营山样本”·饮水篇
城市在扩大,场镇建设在加快,人口在增加。先天缺水的营山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问题——城市喊渴,农村喊渴。
营山是川东北典型的枯水县,地处渠江和嘉陵江分水岭,境内无大江大河,常是十年九旱,饮水安全问题突出。
“饮水安全是最大的民生,要改变营山缺水的面貌!”营山县委、县政府决定,把解决城乡居民饮水作为营山向大城市迈进的当务之急。
让营山的水丰盈起来!一场“盈水”攻坚战在营山展开。
□营宣 王青山 张立东
根治县城供水难题 城市发展不要“刀尖上的行走”
科学决策
再建一条原水输水管道,再造一座净水厂
“每天早晨起床,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水龙头看看有没有水。”这是家住营山县城金华小区居民张邦德过去每天必做的“功课”。“如果有水,则需要在第一时间把水缸蓄满水;如果没有水,那就得拿上水桶去楼下提水。每天最让我犯愁的问题就是水。”张邦德说。
与张邦德一样,缺水一直困扰着营山县城不少居民。据了解,营山境内无大江大河,县城的供水水源来自幸福水库,但从水库至县城只有一条1992年铺设的DN500铸铁输水管道。由于口径偏小,且使用时间长,日输水能力只有1.5万立方米左右,即使经过泵站加压输水,也只能达到2万立方米。输水管为单管供水,主管一旦出现爆管或其他意外情况,县城将全面停水,供水保障率极低。
县城净水厂建于1993年,设计规模为2万立方米/日。近些年,随着营山县城规模迅速扩大,人口急剧增加,工厂企业逐渐增多,供水矛盾日益突出。从2011年夏天开始,供水公司被迫分时段加压供水,尽可能保证县城群众在早中晚三餐的时间有水用,但上午、下午部分时段只有低楼层才有水,给高楼层和地势较高区域的住户用水带来困难。
2012年春节,营山县城供水紧张的矛盾十分凸显,3楼以上的很多市民家里停水了。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饮水问题得不到彻底解决,营山的发展就是在刀尖上行走。”营山县委、县政府向社会公开承诺“加强对幸福水库水源保护,启动城市供水设施改造,大力提升县域饮用水质量”,并实施“再建一条原水输水管道,再造一座净水厂”重大决策。
项目推进
城北净水厂加快建设
2012年6月25日,经过几个月的奋战,营山县城北净水厂原水输水管道正式通水。县城居民多年的梦想变成了现实,大家欢呼雀跃,奔走相告,从此告别缺水的苦恼。
而这场“盈水”攻坚战还没有丝毫松懈。“城市管网改造解决了管网末梢水压力较低的问题,而水质的问题必须通过建设净水厂解决,这是一块硬骨头。”站在正在加紧施工的城北净水厂一期工程建设现场,营山县供水公司副经理陈飚介绍。
营山县城原水取至离县城13公里的幸福水库,口径为DN500毫米,单线输水,输水保障率较低。根据最新的营山县城总体规划,到2015年,营山县城将达到25平方公里,25万人以上,日需水量将达到5万吨以上;至2030年,城区面积将达到40平方公里,人口超40万,日需水量达8万吨以上。
加快推进城北净水厂一期工程是必由之举。
走进营山县城北净水厂建设工地,我们看到,工程办公用房即将完成主体工程;清水池正在收尾;滤池、反应沉淀池及配水井正在实施,机修间及泵房工作已全面铺开。陈飚介绍,该项目概算总投资1.17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9500多万元,今年12月底前该项目将完成主体工程并试通水,日处理原水4万吨。二期工程将配套建设公共设施及管网,日处理原水达到8万吨。
城北净水厂一期工程竣工后,营山将形成两条原水主管、两座水厂为城区互动互补供水网络,日供水能力可达到6万吨。县城供水问题将得到彻底解决。
攻坚农村饮水难题 让老百姓喝上“放心水”
再穷不能穷民生
大力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工程
悦中乡是营山最偏远的乡镇之一,场镇位于山梁上,随着场镇规模扩大,供水矛盾突出。“三天才能抽17方水,五六天才能放一次水,老百姓意见大。”悦中乡党委书记马佳说。特别是位于低洼处的悦中乡九年制学校,正处于供水末端,放一次水到学校时已经不足,师生饮水困难。“枯水季节有私人老板自己拉水来卖,一方水达到50元。”
去年开始,营山县多方筹措资金200多万元,建设集中供水站,铺设新的供水管道,彻底解决了悦中乡场镇饮水问题。这也是营山对一个乡镇饮水最大规模的投资。“老百姓的饮水是天大的事情,再大的困难县委、县政府也要克服。”营山县委书记鲜俊才说。营山县在自身财政紧张的情况下,创新机制,大力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工程。
不仅仅是悦中乡。带河乡马包村是营山有名的旱山村,广大群众和农业生产企业多次反映生产用水困难。2012年以来,营山县投资75万元,目前,马包村新整治蓄水池11口,整治塘坝2处,新增蓄水0.85万方,为当地金银花和沙参基地提供了抗旱水源,在去年抗击旱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安化乡有一个民谣“安化是个山包包,人畜饮水要远挑,遇到天旱水如油,给钱无人愿意挑”,如今通过营山县的农村饮水工程,民谣描述的情况成为了历史。在安化乡爬山村10组村民陈名荣家,两个专门用来挑水的桶已经“下岗”,并被当作“古董”收藏了起来。“如今通上了自来水,天旱时我再也不用每天早晨到很远的母猪石河里去挑水了。这水桶是我专门留下来教育孩子的。”六旬老人陈名荣笑着说。
近几年,营山先后实施17个批次中央预算内投资和省级财政投资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0522万元,其中,群众自筹及投劳折资2000多万元;新、改、扩建各类饮水安全工程近万处,解决了全县53个乡镇297个行政村20万农村人口和25所农村学校3.62万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
建立科学运行机制
狠抓水环境整治
“建什么样的工程,谁来建,国家补助多少,群众筹资多少,都在墙上公布得一清二楚;从材料采购到工程施工,我们参与全过程。建自己的家业,怎能不积极?为建水池背砖背沙,我再苦再累也毫无怨言!”太蓬乡太蓬村村民魏泽明说。群众积极性高涨的背后,是一套科学的运行机制——坚持群众需求与国家政策相结合、坚持落实干部责任与实施群众监督相结合、坚持技术标准与注重群众建议相结合“三个结合”,推行受益对象公开、规划设计方案公开、工程结算情况公开“三个公开”,实行招投标制、巡回监理制、县级报账制“三项制度”,严把技术关、质量验收关、安全关“三道关口”。
与此同时,营山不断加大农村水环境整治力度,依托河流治理、饮水安全、水保生态建设等项目,切实加强水资源环境保护,维护河流健康生命,保证了良好的水源和水质。制定了《营山县重点场镇饮用水源保护规划》,对幸福水库、绿水仪陇河、带河流江河、小桥场镇取水口,按照规定标准制定了一级、二级保护区,并立桩定界,树立警示标志,张贴公告。不仅如此,该县将县城取水水源幸福水库的原水,每月送市相关部门进行监测。对承担饮用水任务的小(一)型水库水源由县疾控中心每月进行一次检测,并发布水质公告。
新闻推荐
国税试点优化税源管理模式本报讯(刘艳记者陈岩)“没有税收专管员,效率却更高了。”今年以来,资阳国税以简阳和乐至为试点,在全省率先取消沿用多年的“管户制”,建立“管事制”,优化税源管理模式。省国税...
营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营山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