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忙的泸州港。
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
俯瞰四川泸州白酒产业园区。杨涛摄
泸州现代医药产业。
千年酒业不断提质做优,守正创新;发动机、扫地机器人,一批新兴产业正在生根发芽;搭乘自贸试验区快车,抢抓制度红利带来的发展良机……新中国成立70周年,泸州,这个地处西南一隅的内陆城市,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国家规划,勇担新使命,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打造长江上游产业转型发展示范区,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迈出了坚实步伐。
酒香浸润一座城
泸酒约占全国市场13%
泸州,长沱两江穿城而过,为古老的酒城带来了酿造的源泉。这个江边小城,自古以来因酒而兴,以酒为荣。目前,泸州拥有“泸州老窖”和“郎酒”两大全国知名白酒,泸酒市场占有率约为全国的13%、四川省的40%。
而关于“酒城”一名的由来,还不得不提到开国元勋朱德。
1916年除夕,因军务在身驻扎泸州酒乡的朱德,感慨不能与仪陇家人团聚,遂赋诗抒怀:“护国军兴事变迁,烽烟交警振阗阗。酒城幸保身无恙,检点机韬又一年。”
时至如今,泸州主城区和一些乡镇范围内仍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老窖池、老作坊,行走这座城市,大街小巷随时弥漫着酒香味。
在发展的进展中,泸州深知“一花独放不是春”,2006年,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应运而生。发展到今天,园区更名为四川泸州白酒产业园区。园区除了将白酒产业作为核心,还涵盖了白酒制造产业链和白酒包材产业链的完整产业体系。
具体而言,白酒制造产业链,包括原粮种植、基酒酿造、灌装生产、检验检测、仓储物流、会展金融六大业态。包装材料产业链,涵盖研发、设计、印制、防伪四个环节,覆盖玻瓶、瓶盖、包装箱和包装盒四大类产品。
同时,园区拥有公共的质量监督检验平台,并设有国家固态酿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酒类及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国家酒类包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三大国家级功能平台,为园区酒企提供质量保障支持体系。
由泸州老窖“一枝独秀”,到众多酒企“百花齐放”,泸州白酒产业园区改变了以往白酒生产“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散、乱状态,形成以泸州老窖为龙头、大中小企业配套发展的格局。
过去几年,白酒行业进入到“挤压式”增长深度调整期,面对异场激烈的白酒市场,泸州积极思考并应对。
紧盯中国白酒如何走近年轻人,泸州在酒的工艺、文化方面进行创新。比如,泸州老窖通过研发预调鸡尾酒,为古老的传统技艺注入时尚力量,使品牌更加年轻化、国际化;其推出的鸡尾酒品牌,基酒,颇受年轻人和海外市场的喜爱。
除了产品创新,泸州还注重推动标准创新以及工艺创新。大力促进泸州白酒产业园区产地标准的建立和完善,塑造区域品牌。工艺上,开展酿酒机器人、酒类包装机器人、调酒机器人、智能酿酒设备等研发,逐步实现酿酒智能化生产。
值得一提的是,泸州白酒产业园区会展中心还被确定为“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永久性会址,已连续举办十三届酒博会。
2018年,泸州实现全市白酒销售收入805亿,同比增长13.5%。泸州还提出目标:力争到2021年,全市白酒销售收入突破千亿达到1050亿,白酒园区综合服务性收入突破1000亿元。
聚焦千亿产业集群
助推泸州经济转型升级
新中国成立以来,泸州的工业经济发展曾因“天长地酒”(即天然气和化工;“长”字号国有企业;煤、硫铁矿等地下矿产;泸州老窖、郎酒等白酒产业)名噪一时。然而,经过多年开发,泸州天然气资源逐渐枯竭,天然气化工及关联产业持续萎缩。资源型高耗能产业占比偏高,核心竞争力不强,如何破解难题?
泸州积极谋变,将自身发展融入国家战略,把战略转化为规划,把政策转化为项目,同频共振形成合力,打造产业转型平台,产业发展由单一结构向特色多元转变。
如今,泸州正大力实施产业升级攻坚行动,经济体系不断健全。当前,泸州正重点发展3个“1000亿”产业集群,除了“千亿白酒产业”,还包括“千亿电子信息产业”和“千亿新兴产业”。
智能终端产业,是泸州产业转型的一个重点。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泸州紧紧抓住东部沿海电子信息产业向内地转移机遇,按照“全产业链发展、全要素保障、全过程服务”思路,加大招商引资和产业培育力度,出台并完善系列政策,支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目前,基于华为政务云平台,泸州在政务云、医疗云和公安云等领域已处于全省领先位置;与此相应,一批围绕华为的上下游合作企业相继到泸州发展,如软通动力、必爱网、国信优易等,推动了泸州数字产业发展;四川明德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今年推进中高端晶体产品的生产研发,“泸州造”石英晶体谐振器销往全国……如今,泸州“千亿电子信息产业”初具规模。
而泸州的新兴产业发展,同样有着骄人成绩。
眼镜镜片、照相机镜头、冰箱的冷冻室抽屉、家用汽车都会用到的一种重要材料——聚碳酸酯,这些都在泸州生根开花。其中,简称为PC工程塑料的聚碳酸酯,用途极其广泛,而这种新材料,正是泸州传统企业泸天化集团近年来转型升级的成果,填补了国内非光气法聚碳酸酯国产技术应用和工业化装置建设的空白。
在装备制造方面,以汽车变速器齿轴领域为例,泸州高新中航传动转向系统有限公司生产的汽车变速箱齿轴、新能源传动齿轴、EPS和转向器等产品已成功配套不少主流品牌汽车。比利时邦奇、日本爱信、上汽等,这些精耕于全球汽车变速器领域的“隐形冠军”企业,都十分青睐该公司的产品。
同时,航空航天也不断传来喜讯,今年7月,泸州航空航天产业园区所属的泸州懋威科技有限公司自主设计建造的首台20-250kw涡轴发动机试车台成功运转,并达到预期性能指标。据介绍,该公司已完成150kg推力级别小型航空发动机实验台的设计和搭建,60kg推力涡喷发动机第一代产品及紧凑式微小型航空发动机试车台已定型并投产,75kw涡轴发动机预计年底推出样机,解决工业级无人机在油动航空发动机动力上没有相关产品的现状,填补国内空白。
这就是泸州“千亿新兴产业”,从低到高,不断做大做强,2018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00亿元。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工作获国务院通报表扬,7个开发区纳入国家公告目录,建成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4个。
从多点开花到集聚增效,从布局优化到共同提速,随着泸州千亿产业集群大步走上经济发展“主战场”,今后泸州电子信息和新兴产业的集群发展,将会成为推动泸州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和转型升级的强力引擎。
服务周边连通世界
川南临港片区扬帆启航
依靠长江这条黄金水道,泸州正逐渐成为辐射川滇黔的航运枢纽中心,并雄心壮志地打造中国内陆“自由贸易港”。
2017年4月1日,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以下简称“川南临港片区”)正式在泸州挂牌运行。两年多来,川南临港片区坚持高质量、高起点、高标准建设自贸“试验田”,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不断开荒扩土、勤恳耕耘,交出成绩单:截至目前,中央赋予的141项试验任务已推进实施139项,累计形成创新成果234项,全国首创性成果30项,“生产企业出口退税服务前置”将作为自贸试验区第五批改革经验全国推广,累计新增注册企业6626家、注册资本664亿元……
地处川渝滇黔结合部的泸州,在地理位置上有着与周边省市协同的先天优势。随着川南临港片区落户,国家赋予了泸州与周边协同开放的任务,近年来,围绕打造成渝城市群南向开放、辐射滇黔的重要门户,泸州致力于提升服务周边的能力和水平。
内陆城市要开放,建成对外连接的通道是首要任务。
泸州港作为四川最大的港口,集装箱码头业务繁忙。在这条水运通道上,泸州至武汉/上海的线路班轮最为常见,同时也开行泸州至日本横滨、韩国釜山、中国台湾3条江海直达近洋航线。沿长江而下,货物从泸州出港可一路向东直达出海口。
向南,泸州适时开通了泸州—广州、泸州—钦州班列。
以工业混合油出口为例,以前货物从泸州港出港后,需经江海联运抵达马来西亚,再从马来西亚发往欧洲。现在开通泸州-钦州班列后,通过铁海联运能比原来提高一半的效率。
7月22日,自南京港发出,沿着长江黄金水道溯江而上运抵泸州港的18标箱“阳极炭块”在泸州港进港铁路口装车,随后发运云南昭通站。这既是一次铁水联运的成功案例,也是泸州市与周边地区协同开放的一次实践。
“与泸州港的合作,为我们节约了成本。”中铝集团云南铝业股份公司云铝物流纪委书记、副总经理童耘晖如是直言。童耘晖表示,和泸州港合作以后,原材料从山西通过铁路到泸州再到昭通、曲靖和昆明,华东水运到泸州,水水中转到水富再到昭通海鑫,整个物流成本较之前节约近100元/吨。
再往前,今年3月29日,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北向通道白酒测试专列正式开行。随着这辆装载货值约2000万元的白酒专列开往石家庄集散地,泸酒北上新通道宣告建成。
这次白酒测试专列的开行,与东北—泸州粮食专列等,共同构建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北向通道。
而从川南临港片区自挂牌以来,泸州为顺应市场需求,南向开行了泸州至广州、钦州铁海联运班列,接入粤港澳大湾区和环北部湾经济圈;东向,开行泸州至上海、武汉升船机“五定”外贸直航班轮,每周四班,出海水运时间由18天缩短至12天。西向,开行“蓉欧+泸州港”班列。泸州“四向”开放通道基本成型。
贸易通道的不断构建、政府职能的持续转变,泸州正以强大的向心力集聚着各类企业,构筑新的经济增长点。川南临港片区已经成为带动泸州经济发展、完善经济结构、提升泸州区位优势的巨大助力。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徐庆
新闻推荐
“文旅新地标融合赢未来”主题论坛掀头脑风暴嘉宾建言四川文旅融合发展
“文旅新地标融合赢未来”主题论坛掀头脑风暴“文旅新地标融合赢未来”主题论坛现场。四川100网红打卡地颁奖。极具地方...
仪陇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仪陇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