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俊锋(成都)
我的初中母校仪陇县大仪小学坐落在大巴山腹地。那里,山高路远,独特的山川风物、自然传统,形成“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淳厚乡土文化。我所在的大仪小学,就是浸染“那方人”的“那方水土”。
1987年9月,我从村小升入大仪乡小学初中部。是时,改革开放阔步向前,人心释放、物阜人丰,整个社会异常活跃。一种蓬勃向上的力量萦绕在校园,对一个常年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少年来说,大仪小学有我最初对人世间所有美好的想象和期许,是我人格形成的酵母。
鸡鸣犬吠的清晨,雾霭弥漫,紧急的集合哨声、召唤声,把我们从沉睡中惊醒。小木楼宿舍乱作一团,脚步声、各种器具撞击声,很快被整齐划一的跑步声、嘹亮的口号声代替。
中午休息时间的篮球赛,似乎是必不可少。初中部高年级同学与年轻老师随意组合成两支队伍,场外总有一大波拥趸,叫好声、欢呼声,不断地吸引场外的“流量”。
晚饭后的场景格外令人着迷,特别是夕阳西下的时刻,数不清的悠扬竹笛声,把整个校园营造得格外生动。有时,我们几个小伙伴躲在小河边,面对如黛的远山,仰望如血的夕阳,一股莫名的兴奋涌上心头,无际的憧憬,梦入未来。
“明星范”校长杨仕杰,在我们看来,他是万能的。他常常站在教学楼二楼正中的位置,面向全校师生部署学校工作、点评师生得失,手挥五弦,目送归鸿……
杨校长也是我的历史老师,颛顼与蚩尤的远古历史,在他绘声绘色的描述里引人入胜,俨然他就是亲历者、见证者。他的有趣教学,搭建了我们原初的历史观和偏爱文史的阅读兴趣。
可能没有哪个词比用“浩然正气”形容学校支部书记陈家元更贴切了。陈先生“天阔地方”端正的形象,或许是整个大仪小学众多学子的集体记忆。
首次遇见陈先生,是他在校门口书写一篇名叫《英雄耐特纳尔》的黑板报,工整、遒劲的粉笔字,完配雄劲的政论文风。书写完毕,他回头轻声细细地阅读着,我们也跟随他小声诵读。
我一直固执地认为,班主任刘洪老师是谙熟乡土世界的绝世高人,每次班会,他都会奉献几个“金句”。
在我的眼里,刘老师一两句话可以把你一生想不通的问题说得水清见底,大俗大雅的话语很“接地气”,这种眼界、那些表达,让我们对提纲挈领、直达主旨,有着不同于一般少年的体味与效仿。
如果要选一位敬畏的老师,那肯定非英语老师严端春莫属。严先生与我们的见面课,在一番英文自我介绍后,一下把我们带到一个十分新奇的世界。
他虽不苟言笑,但每当我们正确地答完一个问题,他一句简单的“very good”,如一道嘉奖,悄然激励我们自觉前行。
在明星匮乏的年代里,数学老师杜强显然就是我们的偶像。他刚走出校门初入职场,讲话句读干净、铿锵有力,一袭淡蓝的西服——玉树临风。
他喜欢打排球,也打羽毛球,偶尔也打打乒乓球。记忆中,好像没有他不会的项目。用今天的标准,他不就是全能型的运动达人么?
大仪小学还有很多教过我、影响过我的老师,一转念,他们仿佛就在眼前,在静好的岁月里,淡然,安详,从容地迎来送往,看花开花落,望云卷云舒,慈祥温和而又神情坚毅。
新闻推荐
(尹小丽)9月12日,位于仪陇县城紫云街的文铭农贸市场正式投入使用。当天,周边商贩纷纷入市经营,有效解决了过去该片区占道...
仪陇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仪陇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