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新闻 南部新闻 营山新闻 蓬安新闻 仪陇新闻 西充新闻 阆中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南充市 > 仪陇新闻 > 正文

从“30后”到“90后”川北大木偶:一家三代的坚守

来源:南充日报 2018-01-20 02:37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罗琴/文 梁洪源/图 实习生 谭艳

他,年过八旬,仍坚持登台献艺;他,传承创新,将大木偶艺术带进高校;她,年轻一辈,立志让古老艺术散发新的活力……川北大木偶,从“30后”到“90后”,一家三代共同守护一个“传承梦”。

“30后”李泗元:耄耋老人传艺更教艺德

身穿一件赤红色的大衣,头戴一顶黑色线帽,走起路来步伐稳健,谈话时声音洪亮,布满皱纹的脸上一双眼睛囧囧有神……1月10日,记者在仪陇县义路镇钟呈寨村见到了李泗元,正值一年中最冷的“三九天”,82岁高龄的李泗元依然坚持同四川省(南充)大木偶剧院的演职人员一道下乡,为基层群众表演。“只要有演出我就高兴,精神好得很。”李泗元笑着说。当天的演出中,李泗元表演了一出《火烧濮阳》。82岁的老人,双手支撑着10多斤重的木偶,一边操作一边唱,几分钟的表演,李泗元将川北大木偶脱衣解帽等绝技展现得淋漓尽致,台下观众对这位老艺术家的精彩表演报以热烈的掌声。

李泗元是川北大木偶传承人,他8岁学艺,12岁独立登台,70多年的演艺生涯里,他见证了川北大木偶的发展。“我带着大木偶走访了十几个国家。”说起川北大木偶,李泗元神采飞扬。

川北大木偶发展的背后,李泗元倾注了太多心血。“这是父辈留下的东西,我有责任好好传承下去。”李泗元告诉记者,除了他的侄子、侄孙、孙女进入大木偶剧院外,他还带出了一批又一批学生。

除了带学生,李泗元还坚持写剧本。“有些历史题材的传统戏剧本很多人不知道,我就把他们写下来,传下去。”李泗元告诉记者,他一共写了50多个传统戏剧本,包括西游等题材,以及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故事。

“我常常教导年轻演员要有艺德,演员没有艺德就得不到观众的尊重,这门艺术也会打折扣。”李泗元说,他八十多岁仍下乡演出,不仅仅是因为热爱这门艺术,他更希望以言传身教的形式,向年轻演员传递不怕吃苦的精神。“只要身体健康,这条传承之路我就会走下去。”

“60后”李乐:把川北大木偶带进高校

李乐今年54岁,是李泗元的侄子,也是川北大木偶代表性传承人。说起和川北大木偶的缘分,李乐在青年时代曾三进木偶剧团,让他感慨颇多。李乐从小就喜欢文艺,再加上父亲李德三和四爸李泗元都是著名的大木偶表演家,因此他对木偶艺术情有独钟。

1979年,仪陇县木偶剧团因缺演奏员,喜爱文艺的李乐报了名,并顺利进入剧团。然而,在剧团待了四年后,李乐因为某些原因不得不选择离开。1985年,仪陇县木偶剧团第二次招收木偶演员,李乐激动不已,再次报名。

李乐非常珍惜这失而复得的机会,十分刻苦地训练,也是这时,他得到了父亲李德三和四爸李泗元的教诲。父亲将生、旦、净、末、丑的基本步法和各个行当的表演特技技巧,全部传授给了他。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所有学员再次被解散。1987年,南充木偶剧团招收演员,李乐凭借扎实的功底再次入选。虽几进几出,但他的热情不减,热爱大木偶艺术的心依旧如初。

李乐在父辈的栽培下,刻苦钻研大木偶的表演技能技巧。他饰演的角色鲜活充满灵气,他不仅擅长传统角色的表演,还把戏剧与舞蹈完美融合,在传承的基础上大胆创新。

李乐在多部大戏里参加演出,《玉莲花》中,他出演主角管家,寿星;《特技集萃》中,他出演主角龟丞相;《彩蝶的神话》中,他扮演月老仙翁;《龙门传说》中,他不仅出演了角色,还担任了整台节目的木偶表演动作设计。

“艺术的传承不能没有年轻观众的参与。”李乐说,为了更好地传承大木偶艺术,他决定利用高校这个平台。李乐多次在西华师范大学为大学生主讲大木偶艺术,深受欢迎。2014年以来,李乐被西华师范大学民间美术与文化研究所聘请为研究员。此外,李乐还与西华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学者,共同编写了川北大木偶“李家班”表演体系教材,进一步推进了川北大木偶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工作。“传承川北大木偶艺术是我的责任,发展川北大木偶艺术是我的义务,丰富和繁荣川北大木偶表演艺术是我终身的信念。”李乐说。

“90后”李雨静:让古老艺术散发新活力

李雨静是李泗元的孙女,23岁的她是目前川北大木偶最年轻的传承人。

在1月10日的惠民演出中,李雨静也和其他演职人员一道,从南充赶到了仪陇县钟呈寨村。“这是我第一次下乡去这么基层的地方。”说起这次演出,李雨静有些不好意思,“以前在外演出的机会很多,下乡演出的机会反而少了。”

仪陇县石佛乡是川北大木偶的故乡,义路镇钟呈寨村距离石佛乡距离很近。李泗元小时候,也曾跟随父辈到过钟呈寨村演出。这次跟着爷爷回到钟呈寨村演出,李雨静内心激动不已。“我经常听爷爷说起他小时候四处演出的事情,这次回来觉得很感慨,爷爷为了大木偶不怕吃苦的精神,也感染着我。”李雨静说。

1月的天气,愈发寒冷,演员们只穿着单薄的演出服装。“上一次下乡演出,遇到下雨就着凉了,前几天情况很严重,今天好多了。”李雨静告诉记者,看到爷爷80多岁了还和他们一起走基层,她再辛苦也能克服。

谈到走上川北大木偶的演出之路,李雨静说,在爷爷、叔叔的耳濡目染下,她从小就十分喜欢川北大木偶。15岁那年,李雨静走进艺校,17岁正式开始学艺。“练习大木偶很辛苦,不但要有两年的川剧底子,还需要练习臂力、脚力、台步和声腔。”李雨静告诉记者,川北大木偶的特点之一就是体形大,因而重量重,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女孩来说,托举起动辄十几斤的木偶表演绝非易事。“刚开始,我举起10多斤的木偶都吃力,更别说表演。”李雨静说,开始学习时跟着爷爷一起练习,爷爷很严格,每一个动作都亲自示范,一天下来腰酸背痛,痛苦不堪。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今,李雨静已经能挑大梁了。作为川北大木偶最年轻的传承人,“90后”的李雨静明白自己的责任。“我希望能够与更多年轻演员一起,让川北大木偶这门古老的艺术散发新的活力。”

■相关新闻

送演出到基层 展传统艺术魅力

(记者 杨晓江 实习生 何映卓 张茜)1月18日,四川省(南充)大木偶剧院“送演出到脱贫攻坚第一线”活动最后一站去到了仪陇县复兴镇玉皇观村,演员们为当地群众带去了一台精彩的表演,展示了传统艺术的魅力。

1月18日上午,仪陇县复兴镇玉皇观村村民文化活动中心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四川省(南充)大木偶剧院的演员们正在表演,每到精彩之处,台下观众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当天,演员们先后带来了《夜梦》《桃花韵》《木偶集萃》《长绸舞》、木偶变脸吐火等精彩节目。为了增加演出节目的丰富性,演员们还现场献唱《常回家看看》《望四川》等群众耳熟能详的歌曲。玉皇观村和附近800多名村民观看了演出。演出结束时,很多观众久久不愿离去。“以前一直是在电视上看木偶戏,这一次终于近距离看到了大木偶。”一位观众激动地说。

记者了解到,元旦之后,四川省(南充)大木偶剧院就开始在全市各个乡镇、学校进行惠民演出。目前,该剧院参加“戏曲进校园”“送演出到脱贫攻坚第一线”活动,将精彩的节目送到了基层。

“现在下乡的机会不断增多,有机会深入到基层,能让我们获取更多创作素材。”四川省(南充)大木偶剧院院长唐国良说,现在农村群众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很多感人的故事,这些都是进行剧本创作的源泉。

唐国良表示,“送演出到脱贫攻坚第一线”10场文艺表演已经完成,在群众中的反响十分热烈,目前,该剧院正在考虑到其他县(区)进行加演。

新闻推荐

农行四川仪陇金城支行新装开业取得开门红

1月10日上午,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农行四川仪陇金城支行新装落成隆重开业,众多周边客户闻讯前来参观并办理业务,热闹非凡。仪陇支行党委领导班子集体参加了支行新装后的开业典礼,为该支行取得“开门红”...

仪陇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仪陇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从“30后”到“90后”川北大木偶:一家三代的坚守)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