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一颗心,观世间万象;沏一杯茶,品百味人生。
———题记
高考时期,我的良师益友
我挑灯夜读,翻阅已经落满尘土的记忆。嘀嘀嗒嗒的时钟不停地分割着生命的每一寸光阴,面对着穿梭的光阴,思绪中忽然飘进一种莫名的念头,如同一杯无糖的咖啡,透着一缕苦涩,品味一种幽香。
作为一名南充人,最熟悉的报纸莫过于《南充日报》了,这么多年了,我和这份质朴而又亲切的报纸,有着平淡却深厚的感情。她像诺亚方舟一样,给我紧张的神经提供了一个小憩的地方。让我在每日工作之余了解世界,了解社会,感受市井百态。
每天读一读《南充日报》,就像与人生益友一起交谈。手捧新一期的《南充日报》,那淡淡的油墨清香让人心旷神怡,隽永的文笔让人如痴如醉。它不庸俗、有内涵、有深度。细细品读,如饮清茗,满口溢香,意犹未尽。
读南充的风景,为那巧夺天工的建筑而感叹,为那造化神奇的景观而折服;读南充的事,为那日新月异的变化而感叹,为那开创未来的人们而祝福。《南充日报》上流淌的不仅仅是文字和图片,更是一种浩然的精神,是一种博大的情怀,是一首首壮丽的诗篇。
在备战高考的日子里,《南充日报》告诉我:人生有很多风风雨雨,独木桥上不去也可以另辟蹊径,人生一样美丽!有了这份信念,我走出了阴雨绵绵的日子。
大学时期,我的家乡纽带
《南充日报》是一个纽带,系着我和家乡南充那割不断的山水情缘;是一座桥梁,沟通南充和外界的目光;她更是我的良师益友,是我身为异乡客的精神慰藉。
2001年9月,我顺利地考上贵州省遵义医学院。遵义和南充,远隔万水千山,却隔不断浓浓的乡情。大学四年来,是《南充日报》伴随着我这个远离家乡的游子,度过了无数个思乡之夜。
在外地看家乡的报纸,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如同面对亲人一样亲切。这些年,我把搜集的每一份《南充日报》都珍藏起来。她是游子了解家乡的桥梁,也是游子千里思乡的纽带。
我在报纸上努力寻找着有关南充的风景名胜和风俗人情,并剪下来贴在笔记本上,4年下来已贴了好几本。每次回学校,我都把这些家乡的信息带给室友,告诉他们有关南充的一切:家乡有淳朴善良、追求美好未来的人,家乡有赏心悦目的美景,家乡有源远流长的文化……
大学期间,我的课外生活几乎是在看《南充日报》、埋头写稿、积极投稿中度过。华灯初上,我拖着疲倦的身心在宿舍里挑灯夜战,直到我把酝酿已久的东西付诸笔端,装进信封,投进邮箱,那颗心才稍稍平静下来,却又陷入了焦急的等待中……
园丁时期,我的智慧明灯
《南充日报》是智慧的沙,带给人一份感悟,一丝清凉;《南充日报》是快乐的根,带给人一种心情,一种自在;《南充日报》是心灵的窗,给人的是一首诗,一种哲学。
大学毕业后,我仍然坚持每天阅读《南充日报》,南充市但凡贴有《南充日报》的报栏,我几乎都光顾过。两个月后,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参加了仪陇县组织的教师招聘考试,到一所乡镇学校当了一名人民教师。清苦的生活让我有了放弃从教的念头,直到有一天,一篇报道引起了我的注意。文章报道了先天右掌缺失的民办教师罗光琼独自一人扎根在偏僻的仪陇县秋垭乡苏家沟村小,与学生和睦相处的动人事迹。
感谢《南充日报》,唤醒了一个乡村教师的教育情怀,点燃了一个乡村教师的教育梦想。因你,我学会了奋斗;因你,我学会了坚守。
后来,我进入县城工作,更是每天阅读《南充日报》,从她那里汲取更多的营养,丰富自身的知识,提升写作水平。如今我们的老朋友《南充日报》六十五周岁了,我只想对她说:“人生若只如初见,但愿今生永相随!”
(仪陇县 许洪林)
新闻推荐
在31年的检察职业生涯中,肖建华一直奋战在反腐一线,先后参与办案300余件,主持办案近200件,为国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2亿多元。肖建华善于从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中发现案件线索,擅长运用侦查谋略,从个...
仪陇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仪陇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