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新闻 南部新闻 营山新闻 蓬安新闻 仪陇新闻 西充新闻 阆中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南充市 > 仪陇新闻 > 正文

与仪陇交个朋友

来源:华西都市报 2017-06-24 04:05   https://www.yybnet.net/
梁平(成都)

仪陇在南充以北,距成都不过3个多小时的车程。但这么多年似乎要去一趟仪陇,还并非简单的事。

有朋友给我说,去仪陇就直奔那两个纪念馆,不可能经常去吧。其实,这是一个误会。就两个纪念馆而言,每次去的感受还真不一样。

仪陇的红,根深蒂固,生长成枝繁叶茂的巨大的树冠,几乎覆盖了所有的山清水秀,风土民情。这里的自然风光以及保存完好的客家文化,那种绮丽,那种难以言说的神秘,同样是可以引以为骄傲的仪陇的名片。

尤其是那里的人,得益于水土的滋养,淳朴、真诚、豁达、直截了当。如果你有仪陇人做朋友,那一定是你一生的受用,中途不会转弯,不会丢失。

仪陇的人也应该是一张名片,拿得出手见得人,高可以是共和国的元帅,低可以是烧炭的士兵。能够把生命筑成一座丰碑,把最后的呼吸和他出生的第一声啼哭还原成一捧土,还原成仪陇的胎记。

所以,仪陇这块土地上的人,无论在天涯海角,都有他不能忽略的地理意义。

我曾两次随队在朱德元帅纪念馆前庭,为这位仪陇人献过鲜花。例行的三鞠躬后,我每次都在队伍走过之后,一个人站他的塑像前,过滤我从书本上知道的那双草鞋、那根扁担,那数不清的枪林弹雨,那是我眼前这个仪陇人的丰功伟绩。

这一次,肃穆的献花仪式结束,我依然一个人,在一旁的松柏林前的条椅上坐了下来。突然想到一个与战火无关的这位元帅的奇迹,那是作为人的奇迹。

高处不胜寒,我理解的是,人站在高处总有敌不过的寒潮。眼前的这个人,戎马一生,运筹帷幄,指挥千军万马,疾风暴雨中从不曾马失前蹄。

新中国成立后,权高位重的他,依然是马鞍镇朱家大湾一杆笔直的竹,与中南海里的参天大树共襄盛举,与草木花卉共沐阳光雨露。无论风和日丽还是疾风骤雨,那支竹都站得那么笔直、谦虚、正派和坦荡。身后没有指责与诟病,没有计较与纷争,光明磊落,风调雨顺。

我在养育过他的这块土地上,想找到一个答案。这个答案,无非就一个“德”字,竟是那么耳熟能详,又是那么浩荡、高深。

朱德的德是厚德,可以修身,可以载物,可以让无言无形、看不见摸不着的万物万法之源的“道”得以昭示,这个“道”就是大道,就是泾渭分明的人间正道。

我在朱德故居开阔的院坝伫立良久。起眼望去,那远的山,远山之外的辽阔,都源于这一脉风水,一种气象。如果没有这样的气象,这个人很难在艰苦卓绝的一生中划出如此完美的句号。

这个“德”字在仪陇还有一座碑,一个叫“谷娃子”的农家娃,一个平凡得像棵草一样的生命浇筑了这座碑。

谷娃子和张思德,我更喜欢谷娃子这个名字。谷娃子是他参军前的小名,参军后就用了大名,这一用就用大了,大到了与一个政党的宗旨有了联系,大到了一个领袖为他亲笔写下彪炳千秋的一份悼词。

谷娃子年轻的生命终结在29岁。一个在延安窑洞烧炭的士兵,因为一次意外而牺牲了。领袖说:“他的死重于泰山。”这一座泰山的根基,就在丘陵起伏的仪陇。

我去过张思德纪念馆两次,我一直想看见他一生只穿过一次的那双最奢侈的白球鞋,哪怕复制的也好。不知什么原因,没有发现,或者是擦肩而过了。

这样也好,如果看见了,也许真的会心如刀绞。那双球鞋是谷娃子在延安窑洞比赛得的奖品,谷娃子把它当成了宝贝,想体面一回,又怕路走多了伤了这双新鞋,一直舍不得穿。

正好遇上那天上岗,站岗可以一动不动,不会伤鞋,就喜滋滋地穿在了脚上。这双鞋的确太打眼了,恰巧领袖从门前经过,一眼就看见了这双鞋,顺便问了一句,今天穿这么好一双鞋啊?

谷娃子满脸通红说不出一句话来,像犯了天大的错一样。当时的延安,艰苦朴素,无论领袖还是士兵都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传家宝。还没等到下岗,他就把鞋脱了藏起来。这双崭新的白球鞋就一直放在箱底。

后来,领袖知道他牺牲的消息,非常心痛,专门嘱咐卫士长,把那双球鞋给他带上一起入殓吧。

就是这样一个士兵,生前没有大红大紫过,甚至没有可以值得一提的建树,我们也不需要去连篇累牍地为他编织一些光环。

他之所以会赢得这样尊重,我知道的是,他以仪陇土地上培植起来的质朴、勤勉和忠诚的品质,用生命阐释了“德”没有贵贱、没有高低之分,如夫子仲尼在《大学》里所言:“自天子以至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尽管此生已无缘与朱德和谷娃子成为朋友,但到了仪陇,这就是必须要朝拜的两个人。之所以用了“朝拜”二字,是因为他们品德所彰显的高度,以及在这块土地上潜移默化的浸淫。你若闲暇行走在仪陇的街头,“以德化人”就像空气里的负氧离子,几乎渗透了每一个角落。

年初又去了一趟仪陇,在葡萄庄园随意采摘吃得欢天喜地后,我因为有事要提前赶回成都。殊不知,刚下了山,车行至一个丁字路口,半寐状态的我被一个急刹、一声闷响惊醒,出事了。

下车一看,原来我这车与一辆小货车来了个亲密接触。从两车位置看,毫无疑问,应该是我这个车的全责。如果只是小的摩擦,我肯定立马叫司机赔偿对方开车走人,但那状况还得处理后才能动车。

我只好站在一边,两个司机在那里理论,各执一词,最后拨打110叫来了交警。这个时候,货车司机的老板也开了一辆越野赶到了现场。交警在那里拍了照、简单询问了两个司机当时的情况,把车子挪开带走了司机。

我人地生疏,一人很郁闷地留守在已经挂伤的汽车旁,也不知道他们到交警队什么时候能够解决好。出事的那个地方,周边几乎没有人迹,我顿时有一点孤魂野鬼的感觉。

那货车老板30多岁,看见他腕上戴一条差点比手指还粗的金手链,就压根不想与他搭理。交警出了现场,他也大致明白了结果,他的货车上还有其他工人,此时他完全可以一走了之。

但他却走到我面前递过一支烟:“哥儿,对不起哈,耽误了你赶路。”我原本就没有打算接他的烟,但这一句话让我把手伸了过去。我们彼此不认识,而且双方还发生了纠纷,他竟然留下来陪我,先安慰起我来了。

我说:“不要紧,你有事你先走吧。”他应了声“没事”,就拨通了一个电话:“喂,你赶快安排个工人过来,这里有个成都的车擦挂了,需要处理一下。”

然后放下电话说,修理工马上来先处理好车,等交警那边解决好,你们就可以赶路了。

这就是仪陇人,陌生、熟悉、包容、豁达,善解人意。我立马觉得有些惭愧,突然想起还真有一个叫狗娃子的写诗的朋友是仪陇人,他经常挂在嘴上有一句话:“天下所有写诗的人,都是我的亲人。”

以前我们经常拿这句话来开涮他,现在想来,这就是仪陇这块土地上培育起来的随处可见、随手可取的一种美德的馈赠。

离开仪陇,远远望去的金城山上,那个单字石刻面积达484平方米的“德”字,显得格外巨大而饱满。

隐约中,从那个“德”字上走出成千上万的仪陇人。在仪陇,在仪陇以外的任何地方,你应该与他认识,和他成为朋友。

新闻推荐

省政协原副主席解洪在南充调研秦巴连片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时要求抢抓重大政策机遇 加快推进脱贫攻坚

(记者杜杰)6月21日至22日,省政协调研组来南充市调研秦巴连片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情况,并召开座谈会。省政协原副主席解洪出席座谈会并讲话;市政府副市长林建国汇报南充市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市...

仪陇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仪陇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贫困村变产业村2017-06-23 04:06
评论:(与仪陇交个朋友)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