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target="_blank">●本报记者 张义成
今年3月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扶贫办联合印发《关于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对深入推进金融扶贫工作进行具体部署,明确要求完善***金融支持保障措施等。
近年来,仪陇县高度重视金融在脱贫攻坚中的杠杆作用,在金融扶贫方面先行先试,为脱贫攻坚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撑。今年1月至月,该县投放扶贫再贷款资金4.3亿元,发放扶贫小额信贷笔万元,极大缓解了涉农企业和贫困户的燃眉之急。
信贷支农 为贫困户发展产业“输血”
月2日上午,仪陇县马鞍镇险岩村,浓雾弥漫,寒气袭人。记者走进险岩村,由中国人民银行南充市中心支行挂牌的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示范站和仪陇农商银行建立的金融服务站格外抢眼。
顺着村道继续行走,到处鸡鸭成群,猪羊满圈,田间地头嫩绿的蔬菜长势喜人,新建的楼房点缀在田野乡间,一路上群众兴高采烈,争先向记者介绍自家发展的种养殖业。险岩村党支部书记张寿伯高兴地告诉记者:“我们村近几年的发展变化,金融机构和扶贫互助社为群众发展产业提供了重要资金支持,今年底全村将顺利脱贫出列。”
进入险岩村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示范基地,一个个蔬菜大棚整齐排列。有的村民在大棚里采摘香菇。“基地里的脱贫奔康香菇园,占地亩,年种植菌袋万袋,入园贫困户户。”据张寿伯介绍,香菇园采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的模式运行,实行保护价收购,入园农户持股分红,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3万元。
今年岁的张守举是险岩村1组人,他和老伴两人贷款5万元进入香菇园建立了一个蔬菜大棚,前两年利息由政府部门贴息。由于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合作社首批为张守举免费赠送了袋菌袋。“我和老伴计划一年发展菌袋袋,年收入可达4万多元。”张守举一边采摘香菇一边乐呵呵地说。
像张守举这样的贫困户通过金融贷款、政府贴息来发展产业脱贫致富,在仪陇县还有很多。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仪陇是农业大县,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以上。过去,农民多以分散的小农方式承包经营土地,因资金缺乏,生产规模小,商品率低,发展十分缓慢。
近年来,该县不断探索信贷支农新路子,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充分发挥金融助农作用。 (紧转2版)(紧接1版) 为缓解产业发展资金缺乏、信息资源不畅通、金融扶贫模式单一等问题,该县建立了金融扶贫“三大机制”:一是信贷支农机制。去年月,出台了《仪陇县扶贫小额信贷实施办法(试行)》,授权县农业银行、邮储银行、农商银行和村镇银行等4家银行,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额度2万元至5万元的“无担保、无抵押、基准利率”的扶贫小额贷款。县财政按万元/家向四家银行存入风险补偿金,银行按风险补偿金规模的倍至倍投放贷款,如发生风险则由政府承担%的风险损失;县财政还按每户贫困户元的标准,设立村级风险互助金,用于优先偿还小额信贷本息,有效提高了银行支农积极性。其中,该县还对贫困户的小额贷款给予贴息(贷款利率高于5%的给予5%的贴息,利率低于5%的给予全额贴息),以此激发贫困户发展产业的积极性。
二是金融扶贫对接机制。每季度定期举办形式多样的金融扶贫对接活动,为涉农企业、农业合作社和银行之间牵好线、搭好桥,有效拓宽了双方信息交流渠道。同时,建立了集政策法规、金融资讯、融资信息等服务功能为一体的仪陇融资信息服务平台。今年以来,仪陇县内涉农企业、农业合作社通过金融扶贫对接活动、融资信息服务平台共获得信贷资金1.亿元。
三是金融服务创新机制。针对产业扶贫的需求,该县要求各金融机构为扶贫产业“量体裁衣”,设计研发符合脱贫攻坚实情的金融服务新模式。仪陇农商银行、惠民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先后开发了“龙头企业+银行+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周转贷款、“公司+农户”的生产经营贷款、农民创业贷款、出国务工贷款等余种涉农信贷产品,并全力推广实施双基合作惠农贷款模式,一定程度满足了贫困农户脱贫致富需求,为贫困村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撑。
扶贫互助社 拓宽贫困户致富增收渠道
在充分发挥国家金融机构信贷支农“正规军”作用的同时,仪陇县还大力发展“草根金融”———扶贫互助社,通过建立社会化服务机构,培育以农户入股为主的村级资金互助合作组织,创新小额信贷扶贫的方式,帮助农民通过互助合作,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增强“造血”功能,有效弥补金融服务覆盖面不足、贫困户贷款难等问题。
该县拟用四年时间,通过财政补贴(万元/家)、社员自筹、社会捐赠相结合的方式,在现有家村级扶贫互助社的基础上,在贫困村再新增扶贫互助社家(今年新增家),力争资金总规模从万元升至1.2亿元,并规定互助社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占入社总户数的比例不低于%,以此拓宽贫困户致富增收渠道,充分激发贫困村脱贫出列的内生动力。
扶贫互助社按照“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原则,采取“富裕户入股,一般户配股,贫困户赠股”的方式,富裕户每户元,一般户自己出元,政府配套元,对群众评选出的特困户,由政府出资赠一股。
“以前在银行贷款,要房产证或车辆物资作抵押,我们农民哪有这些?而且银行方面还要反复论证,最少半个月,实在太慢了。”仪陇县大风乡金盆村农民李辉告诉记者,在扶贫互助社借款,不用抵押,几分钟的时间就能办好。
据李辉介绍,年,他看到农村很多农户建新房,需用汽车运输建筑材料,于是在互助社借款4万元,买了一辆农用车搞运输,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半年时间就还清了借款。
仪陇县回春镇新繁村非常适宜畜牧业的发展,可是农民缺乏启动资金。扶贫互助社建立后,帮助有养殖能力的农户解决了资金困难,实行有借有还,滚动发展。很快,全村发展养猪、养牛、养羊、养鸡、养鱼的农户有多户。村民文宗明年依托扶贫互助社4万元的借款,建起了羊圈,购回了种羊。现在每年圈存种羊多只,生产肉羊、小羊多只,纯收入在万元左右。在养殖大户的带动下,如今新繁村%以上的农户都搞起了种养业,收入大幅增长。
“一般性的金融机构都有‘嫌贫爱富\’的属性,只有在资产质押的情况下才能放贷,但贫困人口恰恰没有资产,仪陇县扶贫互助社用创新的办法破解了这一难题。”中国人民银行南充市中心支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年4月,由国家商务部经济技术交流中心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合作开展的农村金融创新试点在仪陇正式启动,目前该县已有多个村建立了资金互助社,互助资金规模超过了万元。
今年2月,仪陇县委办、政府办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村级扶贫互助社发展的意见》,就规范运行、强化管理、完善保障三大方面作出了二十一条新的规定。其中,不乏创新之举,譬如,“单个互助社资金规模原则上不超过万元”,经过特批的“最高额不超过万元”;对社员单笔入社与支取金额也有突破,即是入社“单笔最多不超过万元”、支出“5万元以上的要提前三天预约”等,因特殊原因还可以跨相邻两个村发展社员,以及“截至年底,互助资金规模未达到万元的,原则上按程序退出并注销”等。
实施“三大工程” 优化农村金融服务环境
“现在村上都有ATM机,取钱真方便。”月2日上午,在仪陇县马鞍镇险岩村,设置在村委会的仪陇农商银行自动取款机前,村民张建明拿着刚取出的钱,高兴地告诉记者。
良好的金融服务环境是金融扶贫的基础,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仪陇县通过实施“三大工程”,有力维护了优质的县域金融环境。
不断深化惠农兴村工程。为使贫困农户享受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该县将服务网点重点向偏远乡镇延伸,并限制现有乡镇网点撤并;扎实开展“村村通”工作,加大助农取款服务点和村级金融综合服务站建设力度;重点向贫困村布放ATM机、POS机具、转账电话和自助服务终端等金融电子机具。截至今年8月底,全县共建成村级金融服务点5个,设置助农取款点个,安装ATM机台、POS机台,实现了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
合力打造诚信文化工程。去年,该县依托扶贫小额信贷的开展,对全县所有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开展评级授信,并适当简化涉农信贷发放流程,合理确定贷款额度和期限,切实让贫困户“贷得到、用得好、还得上、逐步富”。同时,通过多种媒介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金融知识和政策法规宣传,切实增强了贫困户运用金融知识发展生产的能力和诚实守信的观念。
实施金融生态建设工程。全力为金融机构发展提供优质的政务服务和法律服务,多次协调解决金融机构在发展、改制、扩面等方面所面临的实际困难,严厉打击恶意逃避债务行为,努力维护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同时,该县还定期开展打击非法集资等专项行动,为金融扶贫提供了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要发挥金融扶贫的最大效应,真正‘贷\’老百姓脱贫奔康,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金融组织体系。”据仪陇县委书记陈科介绍,面对金融服务机构相对不足、金融服务覆盖面低等问题,全县将完善金融组织体系作为金融扶贫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明确了“以银行金融机构为主、准金融机构为辅、草根金融为补充”的县域金融“三大支柱”。
去年,仪陇县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投资促进工作的若干意见》,对新成立的地方法人银行金融机构和新入驻的国有商业,分别给予最高万元、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并在租赁或购置办公用房、土地出让等方面给予扶持。
目前,仪陇县正在研究制定《银行金融机构扶贫考核激励办法》,拟通过资金奖励等相关措施调动银行参与扶贫工作的积极性。同时,将准金融机构纳入全县金融机构综合目标考核,并根据涉农信贷发放和担保额度,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并积极协调银行加大对准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力度,以增强准金融机构扶贫助农动力。
新闻推荐
“世界以痛吻我,我报之以歌。”在巨玲的床头上摆放着一本名为《仰起头 笑对苦难》的书,在书的扉页上,她这样写道。“90后”女孩巨玲:带着瘫痪爷爷打工
">"target="_blank">●李斌唐明平唐伟8月20日上午,成都市龙泉驿区天生小区一套出租房内,巨玲正在收拾房间。客厅的花瓶里插着几束满天星,散发着淡淡清香,爷爷范修迪静静地躺在沙发上看着电视。这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