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6年,四川总督鹿传霖创办四川中西学堂。作为四川古代和近代高等教育的结合点,以及四川引进西学的先锋,四川中西学堂既是四川当时唯一的省级新式学堂,也是西南地区最早的近代高等学校。自从成立之初,四川中西学堂就以先进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成为当时国内新学堂中的佼佼者。
此后两年之内,四川中西学堂与尊经书院、锦江书院合并,成为四川省城高等学堂,这是四川大学历史上第一次三强合并,成为当时全川的最高学府和四川新式学堂的范例,其在管理体制、人才培养等方面,都体现了锐意改革的精神。
当时的四川省城高等学堂,课程兼习中学和西学,既有经学大义、中国文学、历史,也讲授外国政治、地理,还有心理学等西式学科。是国内到国外聘请外籍教师最早的学校之一。这使得该校不但成为西南地区引进近代学术的先锋,也成为同盟会的重要据点和保路运动的中坚力量。
与此同时,自成体系的洋学堂也逐步步入四川,在开办小学、中学之后,1904年,英国、美国和加拿大的教会筹划在成都开办一所全新的大学。随后,华西协合大学临时管理部于次年成立,他们在成都南郊选定了锦江南岸的一大片空旷地带,作为未来大学的校址,这里便有了“华西坝”的名称。
在1910年3月,华西协合大学正式开学。从这时起,四川出现了两种性质迥异的高等学府:一是以四川省城高等学堂为标志的四川近代高等学府;一是以华西协合大学为标志的教会大学。它们一中一西,一官办一洋办,成为四川近代高等教育的先驱和主力。
那爱德:
当时月薪最高的外教
“亲爱的尤雯塔:我觉得自己有点像一个梦想家,横跨大洋看看我向往已久的不同天空下的生活。”1910年,美国人那爱德在前往成都的路上,给她的姐姐写信,谈到他即将在成都开始的生活和计划。
他在信中写道:“我从上海出发沿扬子江溯源而上,到四川成都约2000英里……我会随时写信,把沿途的所见所闻都告诉你。在中国有许多机会,我现在牢牢抓住了一个机会。”
1910年9月,那爱德来到成都,在四川省城高等学堂先后教授化学、数学、地质和矿物学等课程,担任过地矿部主任,为早期川大的学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学校总理(校长)周凤翔的珍爱和重用下,那爱德是全校薪酬最高的教师之一。
据资料记载:那爱德当时每周授课24学时,月薪高达360银元。当时成都一个普通家庭一个月的生活费只要1个银元。
按照他的说法,自己“在这里过得很好”,“有许多我从前根本想象不到的机会”。他在给姐姐的信中,还流露出或许在这里结婚生子的打算。
初到成都的那爱德,除了上课,他也花了大量的时间来了解这个城市和人民,还利用假期对四川北部和西部进行地质勘探,拍回了许多地质地貌照片。1913年4月,带学生外出在彭县北水河铜矿冶炼厂参观实习时,那爱德不幸染病去世,安葬在成都东门外南台寺墓地。
朱德:
最忆图书馆的军事地图
1907年初,年轻的朱德从仪陇县马鞍场步行来到成都,以“朱建德”的名字投考了四川省城高等学堂附设体育学堂。最后被录取为四川省城高等学堂体育甲班。
朱德在学校注意到的第一件大事,是有些留学回来的教师把长辫子剪掉了,这让他十分赞赏:“我对于一切革命的事物都很羡慕。”
据朱德回忆,在当时的四川省城高等学堂,教师中不仅有很多“蜀学宿儒”,和海归的新派人物,还有许多来自日本和美国等国的外籍教师。这些海归老师和洋老师,不但教授外国语言文学,近代自然科学以及西洋兵式队列和体操,还借讲课传播西方近代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介绍《天演论》、《原富》、《忏悔录》等著作。
学校图书馆是当时中国西部地区最大的外文文献中心,藏书逾万册。图书馆和上课的教室都悬挂着彩色的世界地图,有的地方还摆放着地球仪。这些都使朱德大开眼界,朱德兴趣最浓的是教室里悬挂着的几张外国陆战队和海战的彩色图。以至几十年后,在向美国记者史沫特莱回忆起这些情况时,他还能精确地讲述这些地图的某些细节。
张培爵:
列五中学创办者
张培爵是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和辛亥革命元勋,也是成都列五中学的创办者。他在1903年进入四川省城高等学堂理科优级师范科,1904年创办了成都市列五中学(张培爵字列五)。1906年,张培爵结识了同盟会成员谢持,逐步接受反清革命思想,加入了同盟会。
1911年11月22日,张培爵和杨庶堪等领导重庆起义并成为了蜀军政府,由此引爆了全川各州县的独立浪潮。1912年3月11日,大汉军政府和蜀军政府合并并成立四川都督府,校友尹昌衡和张培爵担任正副都督,四川宣告统一。1915年4月17日,张培爵被杀害于北京苑平,年仅39岁。
对于四川辛亥革命,校友朱德在《辛亥革命杂咏》中这样评价道:“群众争修铁路权,志同道合会全川,排山倒海人民力,引起中华革命先。”另一位校友郭沫若指出:“辛亥革命的首功应该是由四川人民来担负”。其中,走在保路运动和辛亥革命潮头的四川大学校友更是功不可没。
川大博物馆与三星堆的不解之缘
1914年6月,华西协合大学古物博物馆筹建,由理学院教授、美国人戴谦和出任馆长,开始收集有关学术方面的古物。当时的世界局势正风云震荡,各种新思想、新潮流纷纷涌入神州,但博物馆在当时的中国还是个新名词,博物馆的陈列柜里尚无一件藏品。
1932年,在戴谦和的推荐下,美国哈佛燕京学社鉴于博物馆的重要性和可以预见的发展潜力,聘芝加哥大学考古人类学系博士葛维汉担任馆长,将华西协合大学图书馆二楼辟为博物馆的陈列室。葛维汉“材学兼长,搜罗宏广,研究精审”。在他的主持下,博物馆的发展有“一日千里之势”。
百年之后,作为西南地区年岁最老的博物馆,四川大学博物馆已成长为全国高校藏品最丰富的综合性博物馆,现有文物五万三千余套、八万四千余件,包含石刻、书画、陶瓷、青铜器、古钱币、古印、刺绣、漆器、拓片等几十个门类,其中尤以书画、陶瓷、美术雕刻以及民族文物、民俗文物等方面的收藏最有特色,称誉国内文博界。
四川大学博物馆与著名的三星堆古遗址之间可谓渊源深厚:在任职博物馆馆长的十年时间里,葛维汉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对三星堆遗址的首次考古发掘,并且得以珍藏三星堆最早的一批文物至今。
此外,葛维汉还主持了四川地区的部分汉墓,以及唐宋邛窑和琉璃厂窑的发掘。对收藏的文物加以科学的记录、整理研究,并写作发掘报告。他多次深入到四川苗族、羌族、彝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进行民族学调查和实物收集,使博物馆民族学文物,成为有系统的资料。
成都商报记者 樊英
(本版部分内容参考了党跃武等编著的《四川大学史话》)
中西学堂
四川总督鹿传霖在1896年创办四川中西学堂,作为四川古代与近代高等教育的结合点,学堂拉开了四川大学发展的序幕。
省城高等学堂
1902年,四川中西学堂与张之洞创办的尊经书院合并成立四川通省大学堂,后改名四川省城高等学堂这是一所中西结合、文理兼备的近代综合性高等学校。
强强联合
1903年,锦江书院正式并入四川省城高等学堂。这就是四川大学历史上的第一次三强合并。朱德、郭沫若曾在此就读。
华西坝
1905年11月,“华西协合大学临时管理部”成立并负责筹建工作,随即在成都南郊选定了校址,从此,这里有了一个新名字——华西坝。
华西协合
1910年3月11日,华西协合大学正式开学,成为今日四川大学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华西医科大学的历史起源。
…
新闻推荐
父去世母离家 申请救助遇尴尬…… 仪陇208名“事实孤儿”获救助
去年底,岁的小寅和姐姐身上多了一个标签:“事实孤儿”。过去5年,这对南充市仪陇县的姐弟俩,承受着比其他同龄孩子更多的心酸。年,父亲病逝,紧接着,因“外出打工”而离家的母亲再也没回来,小寅姐弟是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