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 行走在西充县鸣龙镇凉快垭村, 一栋栋川北民居错落有致地掩映在林木间, 房前屋后的庭院整洁规范; 一条条纵横交错的乡村公路环绕各个产业园, 宛如玉带的宝马河穿村而过, 河畔成片的柑橘树、 花椒树长势喜人, 一方方鱼塘成片相连; 村民们 在 产 业 园 内 开沟、除草、施肥,一幅村美民富、 生态宜居的美丽画卷映入眼帘。
土地流转 推动产业兴旺
2016年以前,凉快垭村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村经济发展滞后。“要致富, 就得从发展产业着手,要变‘输血’为‘造血’。” 该村党支部书记邓如云说,2016年, 为了促进村民增收、壮大集体经济、发挥土地效益, 村两委及村民代表经过多方考察和共同商议后, 决定流转本村土地发展花椒产业,并招引村民马攀回乡发展。
马攀成立“西充县英飞公司”, 流转该村土地1270亩种植花椒, 公司与凉快垭村建成联合党支部, 共同管理花椒产业园,通过“联合党支部+公司+农户”的模式发展花椒产业。2019年, 投入325万元建成全自动花椒烘干房和冷藏库。今年,300亩花椒实现初挂果,收获干椒近25000公斤, 产值70余万元,明年花椒进入盛产期,预计产值将超过150万元。
“联合党支部+公司+农户”模式推动花椒产业的发展只是凉快垭村促进产业发展的模式之一。该村引进业主,建立“民兴种养专业合作社”,通过“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流转土地420亩,发展水产养殖。建立土地流转合作社,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种植柑橘800亩,带动40余名村民就近务工,实现人均增收12000元。
多种方式 促进群众增收
9月的凉快垭村,处处是一片农业管护的繁忙之景。花椒、柑橘产业园内,村民们开沟、施肥、浇水,忙得不亦乐乎。
“在这里务工是按天发工资,就算做半天都要按时发。天天都有实实在在的钱拿到手里。”9月8日,刚领到工资的村民苏翠蓉攥着手中的钱, 高兴地说,“每天发的工资我都记了账的,去年有1万多元哩!”
邓俊太是该村的老党员,也是花椒产业园的区域负责人之一,目前,他管理着500亩的花椒地。“我的工资是月薪制的, 每个月保底工资有3000元,区域管护得好,还有额外的奖金。”邓俊太给记者算了一笔收入账,“我老伴也在产业园务工,还是‘优秀小组长’,我们两个一年工资加起来有近6万元!”
务工村民“每日结薪”,区域负责人的工资和奖金、 管理人员的补贴“按月发放”,为凉快垭村村民增收提供了保障。 在凉快垭村, 村民还可通过土地租金提前支付、入股分红等方式促进增收。
村民自治 夯实基层治理
“我认为扩大柑橘种植面积更有利于村上的产业发展。”9月8日,凉快垭村关于柑橘产业发展的村民大会在村委会召开, 经村两委和全体村民共同商议表决后, 决定增加流转本村土地150亩发展柑橘产业。
邓如云说,在凉快垭村,像这样的会议一年要开10余次,村民们积极参与, 踊跃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邓如云认为, 要想村子得到发展,必须取得村民的信任,全村干部群众劲往一处使。“第一步,就是要让村务‘上墙’,公开透明。”邓如云带记者来到村委会门口的公示栏, 只见村集体账务和村民的低保、 残疾补贴、 土地租金等信息都分门别类地逐项公开, 涉农补助的每一笔金额数量、 资金去向都可在上面找到答案。
村务公开透明、 账目有条有据, 使凉快垭村的全部“家底”都如期晾晒在“阳光”下,让群众对村里的每一笔开支都了然于心。 同时也充分调动了村民参与村务管理的积极性,村里的大事小事实现了由“替民做主”向“由民做主”的转变。
近年来, 该村围绕生态保护、 产业发展、 勤俭节约等方面,让村民主动参与建章立制,共同制定了“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章程”, 实行“八公开一评议”,坚持以制度管村,保障村务公开透明、民主管理。在村党支部带领、村务公开、村民自治、民主管理的良好氛围下, 该村铺设产业路9公里、村道路9.5公里、组道路13公里,建成山坪塘15口、蓄水池7口、提灌站2处、高标椎垃圾池21口,治理农田水系2公里、平整土地700亩,建设、改造无害化厕所200多户,天然气覆盖175户,全村实施“安饮工程”。村活动室、图书室、健身场所等一应俱全。
如今,凉快垭村村容美、设施齐、产业兴、村民富,被评为西充县“美丽乡村”。
西充记者站 衡欢 文/图
新闻推荐
新设立的南充临江新区,空间范围包括顺庆区、高坪区、西充县管辖的16个乡镇(街道)所属行政区域,其中包括高坪区老君街道部...
西充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充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