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玉竹
她,被誉为童心未泯的“儿歌词作家”。
他,被誉为“拥有花甲年龄,也拥有花季心灵”的作曲家。
从青年相知到半个世纪的相伴,从乡村小学的简陋讲台到国际性音乐会的艺术殿堂,他们在生活中同甘共苦、相濡以沫,在艺术上词曲唱和、琴瑟和鸣。他们就是作曲家雷维模和作词家杨霞丹夫妇。
“西充是我们的第二故乡”
日前,作曲家雷维模和夫人杨霞丹回到曾工作过的西充县,和曾经的同事、朋友欢聚怀旧,“西充是我们的第二故乡。在西充工作的那些年,是我们人生的起步阶段。”就着清茶氤氲的水汽,杨霞丹讲述起他们在西充工作生活的往事。
雷维模夫妇是武胜人。1967年,雷维模从南充师范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西充县原观音公社双庙子小学教书,杨霞丹作为家属随行。
“当时交通不便,我们是搭乘运肥猪的大货车到西充县城的。在县城吃的第一顿饭花了一角四分钱。在学校安顿好后吃的第一餐是野葱盐水面条。”初到西充,杨霞丹感受到西充人的善意:禽蛋食店的服务员给夫妻俩多盛了半碗冬瓜汤;初相识的学校看门员借给他们半把挂面,教他们使用煤炭灶。
“是金子总会闪光!”雷维模的音乐才华很快展露出来,他进入西充县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还作为西充宣传队乐队成员到南充参加样板戏汇演。他用风琴伴奏《红灯记》唱段《光辉照儿永向前》在当时的西充名噪一时。
而杨霞丹的创作之路却是起于病痛之中。上世纪70年代末,杨霞丹患上严重的坐骨神经痛,卧病于西充县服务公司仅四五平方米的宿舍。一天,她读了著名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想到年华易逝,她放声大哭,决心不能再虚度光阴。已过而立之年的杨霞丹提笔开始儿歌创作。
笔耕不辍换来硕果盈枝
西充是雷维模、杨霞丹夫妇艺术人生的起点。但他们注定会闪亮在更绚丽的舞台、驰骋于更广阔的天地。二人分别于1974年、1979年调离西充。雷维模先后发表歌曲400余首、音乐论文近百篇,多次荣获“群星奖”“五个一工程奖”等全国及省部级大奖,《五十六个民族一个中华》《中国,欢乐的海》《丝路驼铃》等几十首作品被收入《中华百年歌典》等20多种歌曲专集,《路旁的花儿还在笑》等被收入大、中、小学音乐教材等。
曾有人好奇地问雷维模:你产量这么高,到底是怎么安排时间的?他谦虚地回答:因为我笨,所以我把人家喝酒、打牌、抽烟的时间都用上了。又问:“你不感觉累么?”他说:做喜欢的事,快乐都来不及,何来累?
杨霞丹先后发表歌词、小说、散文、人物传记、影视评论等作品数百件,歌曲作品获省部级以上大奖30多次。她的儿歌《哪座房子最漂亮》《好妈妈》等入选全国小学语文、音乐教材。《中国当代歌词史》评价她称:她的歌词贴近农村孩子的生活,颇受注目。
2001年起,雷维模先后在四川、重庆举办个人音乐会,广受好评。曾出席2005年《中国,欢乐的海———雷维模作品音乐会》的唐力对当时的盛况记忆犹新:“座无虚席,人气之旺、贺信之多、名家之众、观众之广,让我又一次领略了雷维模老师的人格魅力……”
今年8月,亚洲国际艺术节在雅加达举办,雷维模作品音乐会在雅加达金莎国际剧院举行,这是一场国际性音乐会,也是中国作曲家首次在印度尼西亚举办的作品音乐会。
音乐界的“黄金搭档”
半个世纪风雨相伴,数十年艺术人生,雷维模和杨霞丹词曲唱和,共同编著的《杨霞丹雷维模儿童音乐作品选》,收录了两人合作的多部作品。夫妻俩也被音乐界誉为“黄金搭档”。有朋友曾对雷维模说:你在音乐上取得这么多的成就,军功章有一半是夫人的。雷维模笑着回答:四分之三的功劳都是她的。
采访中,杨霞丹一直称丈夫为雷老师。他们对彼此发自内心地欣赏、尊重和爱惜着,他们不仅是生活中的伴侣,更是艺术上和灵魂上的知音。
对此,雷维模说:“我的每一首曲子,她都是第一个听众。我写的每一篇文章,都请她过目。”而杨霞丹发表的歌词作品几乎都是雷维模代为抄稿投稿。
回望人生路,杨霞丹于2014年写就纪实文学《青春记忆之红与黑》。该书共20章,其中6章记叙了他们在西充的工作生活经历。几十年岁月流逝,雷维模夫妇对当年青春岁月的怀念与日俱增。1996年,他们特意带着孕育于双庙子小学的长子雷革霖到双庙子小学故地重游,忆苦思甜。2008年,他们又带上在省城当小学教师的小儿子雷果阳夫妇回双庙子小学“实地考察农村小学”,体味父母当年的艰辛。2011年,他们特意回西充寻访故友。西充已然成为承载着他们浓浓乡愁的第二故乡。
新闻推荐
四川经济日报南充讯(曾明辉记者张小星)11月20日,西充县100余名创业妇女齐聚一堂,围绕“巾帼建功新时代·乡村振兴展风...
西充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西充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