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充晚报记者 邓坦妮/文 乐校臣/图
铺锦见知一寸丹,肯将金色洒故园。 痴情仍恋钟情处,故遣黄蝶舞碧天。正值银杏泛黄,在南充晚报小记者训练营的精心组织策划下,11月24日、25日, 南充晚报小记者训练营的百余名小记者身着印有“南晚小记者”的外套,兴致勃勃来到高坪区都京丝绸特色小镇南充六合丝博园。他们现场探访丝绸企业,追溯了解南充本土“丝绸源点”文化底蕴,同时还感受了特色小镇秋天的美景,那一片由银杏叶制造的金黄色海洋,令小记者们快乐无比,流连忘返。
小记者有备而来
“为什么这里是丝绸之源?”“丝绸是什么时候出现的?”……25日上午9时,小记者训练营的小记者坐上包车, 从南充日报社前往高坪区都京丝绸特色小镇南充六合丝博园。 孩子们个个朝气蓬勃神采奕奕,还没到目的地,小记者们的热情已被点燃。能近距离采访丝博园,小记者们兴奋不已, 一直拉着随行的志愿者姐姐和训练营的老师问个不停。
不少小记者告诉记者,之前,在父母的带领下, 都曾去过高坪都京丝绸特色小镇,但这次作为小记者的身份去采访,对他们而言,感觉特别不一样。小记者陈筱筠告诉记者, 她之前在电视上曾看到关于南充的新闻, 南充被称为“丝绸之城”,当时,她在父母口中得知,南充的丝绸在整个中国乃至世界都非常出名,这让他倍感自豪。因此,了解丝绸历史,传播南充丝绸的美名, 成为她此次采访的目的。
“我们都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在去六合丝博园的途中,记者发现,每一位小记者都做了一番准备。 有的在父母的帮助下,通过网络、书籍、报刊等渠道,查询了关于丝博园以及南充丝绸文化的相关资料,有的小记者还拟定了采访提纲,将自己想问的问题写在了采访本上, 准备到丝博园后,通过采访寻找答案。
上午9时30分,小记者一行抵达六合丝博园。 讲解员告诉小记者,1912年,西充人傅骏山投资白银万两,在都京镇开办兴隆丝厂,后改名为六合丝厂,这也是南充丝二厂最早的前身。而且,在1915年,“六合丝绸”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膺国际金奖。 小记者们手拿采访本,边听边做记录。
打破砂锅问到底
紧接着,小记者们进入到园区的第一站—蚕趣馆。蚕趣馆里关于丝绸的形成、蚕的种类等基础知识,通过图片、文字、实物相结合的方式呈现,讲解员还简要介绍了南充的丝绸文化历史以及桑树的种类。 小记者们脸上充满了好奇, 他们有秩序地跟着讲解员叔叔,认真地在采访本上记录, 对于不解的问题,不少小记者大胆提问,打破砂锅问到底。小记者认真采访的模样,让游客竖起了大拇指。
随后,小记者们参观了桑园、缫丝设备馆、丝绸体验馆等。了解了丝绸是怎样形成的,记者看到在讲解员附近,总是围着一群发问的小记者, 拉着讲解员问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小记者焦林波的妈妈告诉记者,经过这么几次的课程之后,她明显看到了孩子的进步, 现在更加主动的记笔记、问问题了。
采访结束后, 小记者们的采访本上都记得满满的, 有的还将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标注。孩子们都说,以前和爸爸妈妈来玩时,大多是走马观花,也没留意这里竟然藏着这么多“知识宝藏”。
坐小火车赏银杏
不过,在两天的采访中,最让小记者们兴奋的是, 乘坐观光小火车和自由活动时间了。当小火车“哐当哐当”地发动,沿着围绕着老厂房建成的火车轨道,随着小火车滴滴的鸣笛声, 勾起了小记者们的兴趣。 观光小火车带着小记者们走过六合集团的部分车间、厂区、民居、桑园。“这条线路再现了当年丝绸人生产、生活的景象。”讲解员说。
为了让小记者们有更多的时间了解南充丝绸文化和感受银杏叶带来的不一样的秋韵, 训练营的老师们给小记者们留下了自由活动的时间,有些小记者们和伙伴们一起玩银杏叶、 一起拍照,感受这份秋韵,还有一部分小记者再次来到刚刚参观的地方,把刚刚没记下的知识再了解一次。最后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了两天的课程。
新闻推荐
西充多丘陵,平坝、田块少,农作物多以小麦、胡豆、豌豆、红苕为主,改革开放前,这里连玉米都种得不多,水稻产量低,大米不充裕...
西充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充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