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玉竹
深秋时节,西充县金源乡九叶青花椒产业示范基地里仍是一片郁郁葱葱,上万株花椒树整齐排列,长势良好。这是创业者唐雄投资数千万元建成的产业园,更是众多残疾人增收致富的希望之园。从一个人的创业梦到一群人的致富梦,九叶青花椒产业园在回馈社会中不断发展,在集聚人气中不断壮大。
一次邂逅 他把创业梦植根西充沃土
“在我老家,家家户户种植青花椒,都靠着花椒发家致富了。听说西充的有机农业发展得非常好,我就想来这里创业,在农村大干一场。”唐雄出生于素有“花椒之乡”美誉的重庆市江津区,他深知花椒产业市场需求量大,是一个比较有前景的产业。2015年,唐雄结识了因车祸致残的西充人冯智勇,他被冯智勇自食其力的坚强所感动,共同的创业目标让二人一拍即合。唐雄来到冯智勇的家乡西充县金源乡考察,准备发展青花椒产业。
“西充的土壤条件非常适合种植花椒。”唐雄说,花椒产业所需劳动强度不大,留守老人和妇女都可以胜任。2016年,他创办了四川飞沃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着手建九叶青花椒产业园。
唐雄说,在西充做农业,最令他感动的是当地的农民。“他们积极支持、参与产业发展,我对他们既有感恩之心,又有敬佩之情。”唐雄说,在园区务工的绝大多数是老年人,他们热情善良、勤劳坚毅,对于出生于农村的唐雄来说,他们就像家乡的长辈一样亲切。
“村里有了产业园,我们可以打工挣钱,老板人好,我们都支持。”75岁的周绍友老人患帕金森综合征,看到别人都在园区打工挣钱,他也不想闲着。唐雄就给他安排了丈量土地、计时、分苗等轻松的工作。
从2016年种下第一批花椒树苗至今,唐雄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建成青花椒产业园4000多亩,辐射带动金源及周边9个村,安排农民长期就业100多人,采收花椒时节用工多达500多人。
一种感动 他让利返包助残疾人增收
随着园区规模的逐渐扩大,管理难度也增大了,唐雄注意到,在园区务工的村民中有70余人都是残疾人。唐雄和冯智勇商议,决定制定一个好的机制,既解决园区管理问题,又能帮助残疾人增收。
在西充县残联的指导下,结合江津以家庭为单位精细管理的种植模式,唐雄探索出让利返包的模式,建立了西充丰创助残青花椒种植专业合作社,残疾人零成本就可以从公司返包花椒树,公司提供统一的农资和技术指导,收入除去成本后,公司和返包户按照3∶7的比例分红。
贫困户谢永江是第一批返包花椒树的农户之一。65岁的谢永江患有白内障,89岁的老母亲需要照顾,儿媳患有癌症,孙子因病过世,家庭负债累累,被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赚钱还债,从花椒产业园开建之初谢永江就一直在这里务工,出勤率最高。谢永江的不幸令唐雄十分同情,除基本工资外,还按劳动日另给他每天20元的特殊补助,谢永江和老伴每年可以从公司挣到3万多元工资。今年8月,谢永江和公司签订协议,返包了20亩花椒树,平时仍在公司打工,利用下班时间管理自家的花椒树,挣工资、种自留地两不误。
针对残疾人的让利返包模式不仅给像谢永江这样的贫困户带了增收的新路,也吸引了更多怀揣致富梦的残疾人加盟,谢绍平就是其中之一。
左上肢残疾的谢绍平原本在外做小生意,50多岁的他带着落叶归根的想法回到老家,看到欣欣向荣的花椒产业,能干又有闯劲的谢绍平从公司返包了26亩,“花椒树成形了,技术上有农技员手把手教,销路有保障,可以说是‘零风险’。”谢绍平乐滋滋地给笔者算了一笔账:26亩花椒的产值估计能有13万元,除去成本后,和公司按照7:3的比例分红,自己可以净赚6万多元。花椒树要到第5年才进入丰产期,如果管护得好,收入还能翻番。
目前,已有28名残疾人从公司返包了281亩花椒树。
丰创助残青花椒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让利返包模式得了县残联的支持,并将其列为2018年西充县残疾人脱贫奔康产业示范园予以扶持,“这种让利返包模式风险小、实惠大,能有效帮助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自食其力,勤劳致富。”该县残联副理事长蒲鹏阳介绍,在产业园返包花椒树的残疾人,县残联还给予每户800元的扶持资金。
“这里是我的创业园,我更希望它能成为残疾人的创业乐园。”唐雄说,目前,他和冯智勇正在加紧规划修建青花椒加工厂,生产花椒油、干花椒等产品,延伸产业链条。
新闻推荐
四川经济日报南充讯(赵荣记者李国富)“把备案资料按要求填写好并上传到网上,审核通过后,直接到县政务服务中心来取证照就可以...
西充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西充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