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伍罗文博 实习生 谷芳
10月11日,记者在西充县金山乡庙子坝村看到,一条条水泥路纵横交错,一幢幢独具特色的川北民居在青山绿树间排列,一辆辆大货车沿着村道公路进进出出。村里一处地里,机器轰鸣。原来,庙子坝村村民张宏在用机器挖红皮黄心苕。“红皮黄心苕是我们村的特色农产品,通过网店销售,供不应求。”张宏乐呵呵地说,他们的收入也因销售红皮黄心苕有保障。
西充县金山乡庙子坝村的产业发展,得益于当地坚持“一村一品、一村一特”的产业布局。
网络销售黄心苕 企业村民双受益
“西充县有种植红苕的传统,红皮黄心苕是特产。”西充县金山乡政府副乡长张云介绍,今年3月、5月,金山乡先后在庙子坝村、金山村等村成片种植两批红皮黄心苕,面积达1500多亩。红皮黄心苕生长周期为120天,分批栽种可错开市场供应高峰期,保障村民收益。目前,金山乡红皮黄心苕销售市场一片火热,该乡计划明年扩大红皮黄心苕种植面积。
11日上午,记者在西充县金山乡庙子坝村看到,地里种满红皮黄心苕,村民们在忙着挖地里已成熟的红皮黄心苕。“过去,这是一片长满野草的撂荒地,如今种上红皮黄心苕,成了‘聚宝盆\’。”张云说,庙子坝村引进业主、整村流转土地种植红皮黄心苕,建起产业园。村民不仅有了土地租金收入,有劳动力的村民还就近务工,赚得劳务收入。目前,该村有100多名村民在产业园打工。
“销售高峰时期,每天通过网络平台接到的红皮黄心苕订单就达5000余单,日销红皮黄心苕总量达1.5万余公斤。”入驻庙子坝村的业主李志强表示,除了在产业园发展红皮黄心苕产业外,还带动村民种植。
“产业园免费给村民提供红皮黄心苕苗子,1亩地可产苕500余公斤。红皮黄心苕成熟后,产业园向村民收购,再通过电商平台销售。村民不愁销路,入驻企业的红皮黄心苕产量也有保障,双方都获益。”李志强说。
“村民来产业园务工,从事种植红皮黄心苕的工作,每天收入70元;从事挖红皮黄心苕的工作,每天收入80元。如果村民会操作机械,工资会更高。”李志强告诉记者,下一步,该乡将建红皮黄心苕储藏库、灌溉系统、农家乐等,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村有支柱产业 户有增收门路
“金山乡桂花村成立有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有脱贫奔康柑橘产业园。”西充县金山乡党委书记胥渊介绍,桂花村距西充县城12公里,过去,该村因地处偏僻、基础设施薄弱、缺乏主导产业,有的村民家庭贫困。为持续稳定增加贫困村民收入,桂花村因地制宜,根据村民年龄偏大、劳动力缺乏、资金短缺、无技术特长等实际,引进南充舜之本农业有限公司,流转整村土地,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经营模式,发展柑橘产业2000多亩。
“公司计划今年内把柑橘种植面积扩大至2800亩。”南充舜之本农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公司在柑橘地里套种中药材半夏,形成“短期有产出,长期有效益”的盈利模式。村民一年四季均可在园区务工。
据了解,通过利益联结机制,让桂花村贫困户尝到了入股分红的甜头。“真安逸,果树还没有挂果,我就从村里的合作社领到分红资金2300元。”桂花村村民周永春高兴地说。
通过“一村一品、一村一特”的产业布局,西充县金山乡庙子坝村、桂花村有了支柱产业,这只是金山乡的一个缩影。据悉,在西充县金山乡打船坝村,建有占地近20亩的养猪场,当地贫困村民在养猪场务工,负责喂猪和打扫清洁等工作,有了稳定收入;在金山乡维摩院村,当地建成面积达400余亩的脱贫奔康香椿和李子产业园,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务工。
新闻推荐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民是主体,人才是关键。西充县把破解人才瓶颈制约作为“突破点”,采取多种形式激活“乡土人才”,补齐...
西充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充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