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蓉萍 实习生 柴梓嫣
源远流长嘉陵江,千年绸都南充城。作为“南方丝绸之路”的发源地,南充是西南地区规模最大和产业配套最齐全的丝绸工业产区、四川省规划的“蚕桑丝绸文化旅游名城”。日前,在南充举行的“天府十大文化地标”颁奖典礼上,位于嘉陵区的中国绸都丝绸博物馆荣获“四川十大产业文化地标”荣誉称号。
“南充丝绸当之无愧的成为丝绸发展史上的‘独特见证者\’,是中国乃至世界丝绸产业链上的一颗明珠,璀璨而闪耀。”10月8日,南充丝绸协会会长李伟在采访中如此评价道。
千年底蕴 孕育南充特色丝绸文化
南充茧丝绸历史悠久。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南充早在3000年前的巴子国时期,就已盛产桑蚕。汉唐时期,民间栽桑养蚕更为普遍,唐代诗人贾岛曾夜宿南充,在《题嘉陵驿》中写下诗句“蚕月缫丝路,农时碌碡村”。清光绪《蓬州志》记录了古代南充桑农所采用的桑蚕栽养方法,如“点桑”育种、“地桑”疏条以及“压桑”三道栽桑工序。“这种先进的栽桑技术,在明清时期已普遍为南充人所用。”李伟介绍,清末,南充为振兴蚕桑产业,各地先后成立蚕务局,设立蚕桑传习所,大力培养蚕业人才,南充蚕丝业得以迅速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几千年来,南充民间妇女“蚕桑纺绩,咸勤厥职,不以刺绣为工”,故而南充制丝织绸技术在古代就有较高水平。西汉时期,丝绸成为朝廷贡品。唐代,“果州之绫已为重于长安”,又从长安“出口”日本,日本皇室将其珍藏并视为国宝。明代,南充之绫因比苏杭之绫较为疏松,“惟其疏松故最适于书画”,所以明代书画名家如董香光、杨龙友多乐用绫,其绫皆自南充出。1910年,实业家何慎之与富商常俊民、乔合兴合股开设吉庆丝厂(后来的南充第三丝绸厂),该厂1912年投产,其丝可与苏丝、杭丝媲美。同年,西充富商傅俊三在当时的南充县都京坝创办兴隆丝厂(原四川第二缫丝厂、现南充六合集团前身)。1915年和1925年,南充丝绸曾经两次荣获巴拿马万国(国际)博览会金奖,丝绸产品畅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如今,伫立在市五星花园丝绸女神雕塑前,或在清风拂面的嘉陵江滨,追寻一段被历史尘封的文化记忆,静静感悟“万家灯火春风陌,十里绮罗明月天”的诗情画意,我们不能不为绸都南充灿烂的丝绸文化深深陶醉……
南充茧丝绸的斑斓绚丽,在南充民间历史文化中也得到充分体现。从古至今,南充各地都一直使用众多与蚕、丝相关的地名,如,顺庆区丝绸路、茧市街、鸡市口丝市、丝绸村;嘉陵区桑园坝与盐溪乡染房湾村、八角乡染房院村;西充县织机山和青龙乡蚕华山;营山县灵鹫镇染坊村;蓬安县城桑树街、龙蚕镇、利溪镇万桑园村和徐家镇染坊村;南部县柳树乡蚕丝宫村,以及阆中市蚕丝崖、白绫坪、滚经坪、茧丝山,保宁街道丝市街、机房街以及妙高镇蚕丝庙村……“这些都反映出南充茧丝绸文化的丰富多彩。”李伟说。
“天上取样人间织,满城皆闻机杼声”。1949年后,南充农民发展蚕桑生产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桑树栽种量与蚕茧产量迅速增加。1954年,南充兴建绸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新建的阆中丝绸供电厂、阆中绸厂、南充绢纺厂、南充纺机厂等丝绸企业相继开工营运。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南充丝绸印染与丝织服装、绣品、领带以及丝毯、丝被等产品陆续产出,南充丝织生产在国内外丝绸界占有重要地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南充丝绸产业蓬勃发展,达到辉煌时期,一举成为全国丝绸工业中心;成功举办五届南充丝绸文化节,先后有200多个产品荣获国家银质奖、部省优质奖和新产品奖,产品远销五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5年4月2日,中国丝绸协会授予南充“中国绸都”称号;2016年,中国丝绸协会再次授予南充“中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丝绸源点”称号。2018年3月,中国蚕学会授予嘉陵区“中国桑茶之乡”称号,并在南充市成功举办中国绸都复审和“中国桑茶之乡”授牌仪式大会。据统计,目前南充市已创建与丝纺服装产业相关的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中华老字号、高档丝绸标志认证产品、国家原产地保护标志、四川省著名商标、四川名牌产品28个。
发展壮大 南充赋予丝绸文化新内涵
南充丝绸的繁茂精致和生产盛况,一度成为无数文人的创作源泉:诗圣杜甫在南充留下《屏迹》一诗,写下“桑麻深雨露,燕雀伴生成”的诗句,赞誉南充桑麻种植的广泛和桑田的美景。明代学者郭子章的《蚕论》记载,阆水一带“绿荫冉冉,女桑姨柔,参差墙下”,道出了嘉陵江流域桑事繁盛。
与南充丝绸有关的诗词文章多得可以成集,甚至还留下了碑刻和遗迹,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奇观。“1987年,文物部门在阆中朱家山整理一个被毁坏的墓葬时,发掘出一块唐代的墓葬碑文,记述了阆水一带蚕业的兴盛;2015年,高坪区境内出土两段10多米长的粗大乌木,经鉴定为桑树。这都是古老的桑业和蚕业在南充勃兴和发展的重要证据。”李伟说。
如何在发展丝绸产业的同时保留珍贵的丝绸文化记忆?发展旅游业就是答案。10月8日,记者走进高坪区都京街道看到,“中国绸都·丝绸第一镇”的牌坊赫然在目。在六和集团生产厂区,机声隆隆,银丝穿梭;在展览区,络绎不绝的游客或是参观民国时期的丝绸生产车间、古桑、古井、乌木等景点,或是乘坐小火车游览丝绸文化产业园,或是购买丝绸制品。如今,六合集团已发展成为集缫丝、织绸、炼染、丝绸产品生产于一体且拥有完整产业链的企业集团,从生产原料转变为生产终端产品。
从丝绸产业衍生出工业旅游,南充计划以丝绸文化寻根之旅为载体,打造特色丝绸小镇、绸都南充文化旅游品牌等,发扬丝绸文化,重振南充丝绸雄风。“丝绸文化已成为促进南充旅游发展的主要动力。目前南充市大力实施‘155发展战略’,紧紧依托中国绸都,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抓好蚕桑基地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建设,把南充打造成中国蚕桑丝绸文化旅游名城和蚕桑丝绸产品集散交易中心。”李伟说,南充市着力打造行业龙头产业,加强对蜀锦、蜀绣传统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六合等丝绸老字号企业的保护;支持四川丝绸博物馆、中国绸都丝绸博物馆和丝绸老字号企业等,加强对丝绸文物的收集、整理、修复、保护,推进丝绸历史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多媒体化;深入挖掘南充丝绸文化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把历史文化内涵渗透到产品设计、生产、销售以及产业平台建设中,提升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为培育丝纺服装千亿产业集群作贡献。
新闻推荐
□何源胜(西充)西充素有苕国之称,大人小孩、男女老幼无不对红苕充满感情,尤其金山红苕最具特色,所以金山乡又被称为苕乡。...
西充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西充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