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荣
12月20日上午,在西充县青狮镇黄庆沟村的水田里,今年40多岁的杨勇君身穿黑色水裤,在田里搜寻着乌鱼、鲫鱼,很快便装满了一筐又一筐 (如图)。“今天要捉200斤乌鱼和50斤鲫鱼,顾客10点就要过来拿。”杨勇君笑眯眯地说。
初次养鱼 遭遇销售难
1997年,杨勇君把孩子托付给父母,带着妻子远赴新疆打工。凭借吃苦耐劳的精神,夫妻俩用17年时间挣到100余万元。2014年,杨勇君怀揣资金和创业梦想回到老家黄庆沟村,开始养鱼。
“我从小的梦想就是养鱼。”杨勇君说,如果按照常规养殖,不会有多大利润,于是他另辟蹊径,搞乌鱼养殖。2014年,杨勇君只用了0.5亩小田块来试养。在夫妻俩的精心呵护下,产值高达8000元。这样的收获让杨勇君坚定了养殖乌鱼的信心。
随后,杨勇君将养殖面积扩大到10亩。很快,鱼儿长大可以出售了。在一次与客商洽谈时,杨勇君因为价格原因不愿出售。盘算着冬季时价量双双上涨,收入更可观。然而,当冬季来临时,产量涨了,价格却下跌很多,还没有了销售渠道。“每天从塘里起的鱼卖不出去,资金无法回笼。”急得杨勇君团团转,2万多公斤乌鱼和草鱼、鲫鱼等的销售问题,让他寝食难安。
儿子帮忙 网络营销订单多
“我在网络上帮忙找销路,想办法渡过这个难关。”杨勇君的儿子杨玉川说。
杨玉川利用元旦假期回到老家,用手机拍下父母养殖的全过程。“拍下视频,上传到网上进行销售。”杨玉川耐心地向父母解释,图片和在线视频能够让顾客买得放心。杨玉川回学校一周后,要杨勇君按照他的包装要求和地址,把鱼邮寄出去。“人都没有见到,鱼是寄出去了,钱咋收得回来,还要倒贴运费。”杨勇君有些不解。
杨玉川在网络上进行营销后,订单渐渐多了起来。“我的网店主要是代销西充土特产,有一定的客户资源。”杨玉川说,只是还没有在网上卖过鱼,没有想到效果非常好。
“这3万多元是儿子在网上卖的,你数数。”当妻子李玉华把现金递给杨勇君时,杨勇君露出了久违的笑容。2014年,杨玉川通过网络销售了近万公斤鱼。
扩大规模 成立养殖合作社
“老公养鱼技术好,儿子销售强,这是扩大规模的最好时机。”李玉华说。儿子毕业回到家里,投入到养殖当中。流转水塘15亩、稻田90亩、旱地100余亩,扩大规模发展循环生态农业。
“今年产出6万斤乌鱼和3万斤草鱼、鲫鱼等,毛收入有75万元。”杨勇君说,加上鱼苗的收入,共有80万元。儿子杨玉川还建了渔业销售微信群、渔业养殖交流群等,将鱼以批发的形式销往了遂宁、成都、重庆、广州等地。
“今年效益很好,有些群众想跟我一起干。”杨勇君说,有很多群众纷纷前来向他“取经”。“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全程跟踪服务,签订回购合同。”杨勇君成立了乌鱼养殖专业合作社,统一种苗、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病虫害防控、统一销售。
“感谢他的帮助,我今年也卖了10多万元。”西充县鸣龙镇的乌鱼养殖户蒋大爷开心地说,如果不是杨勇君的指导,今年的养殖将会血本无归。原来,蒋大爷发现乌鱼有血丝,拍了视频传给杨勇君,杨勇君连夜带着药剂前往,“如果不及时下药,最多一个星期,乌鱼全部死光。”
杨勇君说,现在又有10多户群众主动要求加入合作社。
新闻推荐
西充县观凤乡小学校建于1940年,距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学校位于西充县观凤场镇,距离西充县城12公里,是一所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一直以来,学校继承优良的传统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教育目标体系。...
西充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充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