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新闻 南部新闻 营山新闻 蓬安新闻 仪陇新闻 西充新闻 阆中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南充市 > 西充新闻 > 正文

党员示范、专合社引领、电商定制三带动模式 拓宽贫困户增收路

来源:南充日报 2017-08-24 03:20   https://www.yybnet.net/

●赵荣

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今年以来,西充县围绕“45个贫困村退出、12879名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下足绣花功夫、发扬工匠精神,以党员示范、专合社引领、电商定制的“三带动”扶贫模式,带领贫困户脱贫奔康。

党员示范 贫困户跟着干

党员“1+2”结对帮扶,实现588个行政村(包括97个贫困村)、50238名贫困群众全覆盖

8月21日,伴着凉爽的晨风,记者沿着蜿蜒的村道走进仁和镇莲花台村,只见当地村民有的在翻晒白芷、有的在挖半夏、有的在收割益母草……趁着早晨凉快,村民们抓紧时间收割,以便利用晴好天气及时晾晒。

“今年的半夏可以卖5000多块。要不是遇上天干,会卖更多钱。”该村50多岁的贫困群众杜芝均捡拾着从土里翻挖出来的半夏,不大一会儿,就装了一篾筐,足足有10公斤。“别小看这点点,要卖300多块,值钱!”他起身直了直腰说,今年种了一亩半,可以收200公斤左右。“这得感谢徐书记,是他鼓励我种半夏的。又借给我钱,又帮我订种子。跟着他干一定能赚钱。”

杜芝均是莲花台村党支部书记徐一举的帮扶对象。杜芝均的爱人常年多病,孩子身有残疾,家里经济困难。2016年,徐一举借给杜芝均2000元,并帮他购买来半夏种子,让杜芝均有了信心和底气。在徐一举的帮助下,杜芝均平时外出务工,忙时回家收半夏,妻子在当地农业企业打工,日子越过越好。

据了解,该村实行1名党员带动2户贫困户的“1+2”结对帮扶模式。党员杜长猛带动身有残疾的贫困群众杜芝红种植益母草3.5亩,年收入1万多元。该村“第一书记”任进带动程本芳等贫困户种植白芷;党员杜长城带领贫困群众杜长蛟种植黄精;党员杜长松带领贫困群众杜长朋种植白芨……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带着贫困户一起干。”仁和镇镇长雍国栋介绍,通过“1+2”结对帮扶,该村17名在家党员带领41户贫困户种植白芷150亩、半夏60亩、益母草30亩、黄精白芨20亩,其间套种玉米,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

近年来,西充县开展“党员示范带动”工程,让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引领和推动农村产业发展中创先进、争优秀,形成了“支部带党员,党员带贫困户”的良好格局。截至目前,该县30名县级干部、115个部门负责人、5740名县乡干部、147名“第一书记”、2.5万党员结对帮扶588个行政村(其中97个贫困村)的50238名贫困群众,实现了全覆盖。

专合社引领 贫困户“抱团”干

全县建成各类专合社931个、家庭农场536家,带动贫困户1万余户

“明天先收你家的银杏叶,要帮你多找几个人不?”8月22日,仙林镇维莫湾村银杏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何君恩来到贫困户何培恩家,商量他家银杏鲜叶的采收问题。何培恩家人手少,种了3亩银杏,合作社帮他请人采收。

“合作社没有要我的树苗子钱和肥料钱,还教我咋个管理。现在赚到钱了,我很感谢他们。”何培恩说,他和老伴身患癌症,儿子身有残疾。他家最早加入合作社,去年银杏鲜叶卖了1500元,今年预计有4000元收入。据介绍,该村52户贫困户全部加入银杏种植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销售、统一价格、统一标准、统一采购生产资料、统一发展规划,实现“抱团”发展。

据何君恩介绍,有劳动力的贫困户自己管理银杏树,无劳动力的贫困户以土地或现金入股合作社,非贫困户还可以用劳动力入股,每年每股保底分红300元,去年每股分红450元。

“发展银杏产业可实现短、中、长期增收。”该镇党委书记黄坤介绍,短期效益是卖银杏树苗,中期效益是卖银杏鲜叶,长期效益是卖成树和风景。依托银杏产业,仙林镇打造特色银杏小镇,发展乡村旅游,夏季开展银杏茶制作、品茶活动,秋季开展“金色银杏”赏景活动。同时,该镇采取“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建设农业示范园,为贫困户拓宽致富路。全镇12个村(包括3个贫困村)共成立了12个银杏专业合作社,栽植银杏树5000余亩、5万余株,今年预计可带动400余户贫困户户均增收900元。

近年来,西充县鼓励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其中,粮油合作社带动贫困户1.1万户,香桃合作社带动贫困户1500余户,红薯种植合作社带动贫困户400余户,花椒种植合作社带动贫困户150余户……在全县形成了“建一个组织,兴一地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的格局。同时,推行“合作社+基地+农户”“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政府+银行+合作社+贫困户”等扶贫模式,引导贫困户用资金、劳动力、土地等入股合作社,建立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截至目前,该县已建成各类合作社931个、家庭农场536家,带动贫困户1万余户。

电商定制 贫困户大胆干

100余种特色农产品上线销售,上半年网上销售额达1.8亿元

8月22日,金泉乡板凳垭村一派丰收景象:水田里,村民正在收割金黄的稻谷;旱地里,红彤彤的辣椒挂满枝头;树枝上,晾晒着成串的干豇豆、萝卜干;院坝里,油亮的绿豆颗粒饱满……

“选20斤好的送到电商驿站,下午要发货走。”村子深处,贫困群众张良纯和老伴正在屋里挑选鲜红的干辣椒。他说,这是西充县电商协会订单种植的“二荆条”,以每公斤50元的价格给他家下了200公斤订单。种植前期由公司垫付农资、跟踪服务,种植户卖辣椒时才扣除成本,“订单种植心里更踏实,能放开胆子干。”他家的蜂蜜、鸡鸭、干豇豆、萝卜干、绿豆等农产品都是通过电商销售出去的,价格还比市场价高些。

据板凳垭村“第一书记”赵威介绍,订单种养解决了贫困户销售的后顾之忧,同时价格更高、收入更稳定。该村有18户贫困户采取订单模式发展种养业。

板凳垭村采取订单模式发展产业,只是西充县电商协会推行“电商协会+公司+贫困村”扶贫模式的一个缩影。该县电商协会还与双洛乡老家湾村、仙林镇石老嘴村、凤鸣镇迦释院村、金山乡何玉沟村、青狮镇大寺垭村等10个贫困村签订合作协议,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种植粮油类500余亩、水果类300余亩、红薯类400余亩、蔬菜佐料类300余亩、莲子900余亩、豆类400余亩,养殖禽蛋类10000余只(头),带动贫困户300余户。

“‘互联网+营销’是今后发展的趋势。通过电商,\‘土货’的进城路更顺畅,村民将获得更多实惠。”西充县电商协会会长徐艳梅说,该县建成县级电商运营中心1个、乡镇电商服务中心12个、村级电商驿站200个,规划整合物流到村线路3条,搭建了以邮乐网为主体,淘宝网、京东商城及本地电商平台为支撑的“农产品进城”线上渠道,形成了线上线下、城市乡村全覆盖的网络体系。据介绍,该县有100余种特色农产品上线销售,上半年网上销售额达1.8亿元。

新闻推荐

绿色引领 西充建生态经济强县

●本报记者李奎西充记者站马玉竹漫步西充城区,绿树成荫,花香四溢,街道干净整洁;行走乡村,生机盎然,空气清新,庭院洁净如新。西充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给全县人民庄严承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

西充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西充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党员示范、专合社引领、电商定制三带动模式 拓宽贫困户增收路)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