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奎 实习生 曾明辉
昨日上午,在全省唯一一家有机桑果基地———西充县扶君乡泥巴寺村千亩果桑基地内,采摘工人忙着将筐装满,并搬往称重处过秤;游客三五成群,嬉笑穿梭于桑树间,将乌黑饱满的桑果摘下,还不忘拍照留念;业主跑前跑后,忙着为游客服务……
扶君乡引入业主发展蚕桑产业,在泥巴寺村和黄家沟村建成1100亩桑园,这些昔日仅用来喂蚕的桑树,成就了一条绿色经济产业链,不仅火了乡村采摘游,也带动村民增收及当地经济发展。
采摘一天桑果可挣70元
天刚亮,西充县扶君乡泥巴寺村村民陈琼芳就赶往离家不远的果桑基地。果桑基地里,已有30余名村民在采桑果。陈琼芳迅速戴上手套,端着采摘筐,加入采摘行列。记者看到,不到1个小时,陈琼芳端着装满桑果的采摘筐往称重处走了好几回。“我每天采摘8个小时,一天能摘120多斤,每斤6毛钱,一天下来能挣70元左右。”陈琼芳说,采摘旺期近一个月,她可以挣2000多元。
果桑基地业主张荔告诉记者,四五月份是桑果成熟期,她每天都会雇请30余名当地群众帮忙采摘。“采摘的活不累,只要注意不把桑果弄破,不把桑树枝弄断就行。工资每天现结,附近的村民都愿意来。”张荔说,蚕桑基地有1100余亩,每亩能产桑果1吨,产值在2万元左右。如今,张荔正计划把桑果园扩大,种植更多的桑树,带动更多村民共享绿色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
不多时,桑果园逐渐热闹起来。来自成都、重庆、南充等地的游客领了采摘工具,分散进入果园,手上嘴里忙个不停。酸甜多汁的桑果吃饱后,采摘筐也装满了。
建成全省唯一有机桑果基地
“无籽桑果,有机产品,别处吃不到。”业主张荔告诉记者。
自2011年在生态环境优美的扶君乡泥巴寺村和黄家沟村流转1100亩土地创业以来,张荔的果桑基地一直按照有机农业标准种植,在生产中坚持采用有机肥。如今,果桑种植基地已通过有机转换认证,所有桑果都是有机产品,从土地培育到栽种树苗再到桑果采摘,都有记录可查。“这片果桑种植基地,目前是全省唯一一家有机桑果基地。”张荔自豪地说,别人家的桑果每公斤卖12至20元,她家的桑果每公斤可卖到60元。
有机产品价格比普通产品高出许多,会不会影响销量?张荔说,虽然价格比别处要高,但前来采摘桑果的游客仍然络绎不绝,桑果采摘节第一天,就有2000余名游客慕名前来,当天销售了500多公斤桑果。现在,平均每天也有好几百名游客。
“桑树浑身是宝,有机桑果更是市场稀缺。”张荔告诉记者,仅依靠游客入园品果摘果,还是难以消化掉这1100亩桑树产的桑果,因此,她又投资千万余元,在多扶食品工业园区成立了食品公司,主要从事果桑酒、果桑饮料及农副产品加工。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李然现年67岁的李正东是西充县中南乡邓家沟村远近闻名的孝星。从1985年起,他坚持照顾二叔李仁峰夫妇,从不间断。30年来,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孝”的含义。早年父母双亡二叔...
西充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西充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