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荣
“现在,空起的土地那么多,就不要为了边界吵架了哈!”1月3日,在西充县华光乡水磨庙村新房子坝上有位两鬓斑白的老人,正在调解两位留守老人因庄稼边界而争吵的事情。他就是村里公认的“编外调解员”文树春。今年71岁的他,在40多年里,调解过3000余件邻里纠纷、家庭矛盾。
巧妙“解救”被抓小偷
文树春居住的村子比较偏僻,紧邻顺庆区永丰乡。村民们家庭矛盾、邻居纠纷常因鸡毛蒜皮的小事闹得不可开交,甚至吵架动手。为了平息矛盾、解决纠纷,自然少不了文树春。
1988年12月一个寒冷的冬夜,文树春在熟睡中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他随手抓起棉袄往身上一披,迅速起身开门查看。只见本村村民张某一脸焦急地站在门口,此时,外面飘着大雪,张某一把拉住文树春说:“书记,快点!打惨了,要出大事了”。文树春来不及听他细说,就跟着张某边跑边了解情况。
原来,有一小偷趁着寒冷的冬夜,连续偷了本村3家农户的鸡鸭。当小偷继续蹑脚蹑手地潜入张某邻居的鸡圈内行窃时,惊动了邻居家的大黄狗,吵醒了睡梦中的村民。大家纷纷起床,手持棍棒追赶小偷。快出村口时,小偷被大家逮住,对小偷一阵棍棒“侍候”,大家还不解气,扒光他的衣服将他捆绑在电线杆上。张某担心小偷被冻死,情急之下,他才匆忙跑来找到文树春帮忙解决。
文树春和张某赶到现场时,只见小偷冷得直哆嗦,已经无法正常说话了,在场的村民情绪激动。“把这个小偷给我带到屋里来,好好审问审问。”文树春回忆道,当时如果要群众放了小偷,他们肯定不会同意的。“我就假装说要审问小偷,群众才同意放了小偷。”他说,当时群众的法制意识淡薄,认为小偷被冻死是活该,并未意识到这样做是违法的。
进屋后,文树春给小偷穿好衣服,并详细了解情况,然后让村民将小偷送到华光乡的治安室处理。第二天,文树春将村民组织起来开会,讲解相关的法律知识,让村民明白了打死小偷也是违法的。“土办法”化解砍树纠纷
在40多年的调解工作中,文树春摸索出的一些“土办法”,在调解棘手纠纷时挺管用。
华光乡水磨庙村与喜凤山村的耕地中间有一条小溪,20年前,喜凤山村村民沿河栽了芙蓉树。树越长越高,目前影响到水磨庙村庄稼的生长。水磨庙村的村民让喜凤山村的村民砍树,对方坚决不砍。于是,双方争执起来,矛盾升级,随时可能打群架,甚至发生流血冲突。
文树春得到消息后,着手调解此事。他冒着大雨赶到喜凤山村,挨家挨户地做思想工作,但一直没有效果。
文树春后来了解到,其中有几棵树是喜凤山村何某栽的,何某与他还是远房亲戚。文树春买了两瓶白酒和下酒菜到何某家。何某见亲戚上门自然高兴,他们边喝酒边拉起了家常,同时也提到砍树的事情。就这样,何某被他劝动了,当即拍着胸脯说:“我明天就带头砍树。”
第二天一早,何某砍掉了自家的那几棵树。文树春又在大喇叭里劝说其他人也砍树。不到一周的时间,芙蓉树全部被砍完,一场纠纷就此平息,两村的村民和好如初。
帮助别人“委屈”自己
文树春常说:“村民需要法律我就讲,村民有难我就帮,村民有事我就管……”尽管如此,文树春也有被气得不行的时候。
去年10月,文树春接到一起纠纷,水磨庙村的文家盖了一栋楼。三层楼房盖起后,遮挡了后面张家的光线。张家认为文家楼房影响自家,找村干部说理。两家为此闹得不可开交,村干部调解不了,只好找文树春。
文树春到现场了解情况后,耐心向张家解释法律法规,说他的要求不合理。张家说文树春偏心,并气急败坏地破口大骂文树春。随后,张家仍然不依不饶。村干部也给他做思想工作。文树春说:“你以后也要修楼房,你这样胡闹,以后怎么办?”通过一周时间的劝解,张家不再提及此事,终于调解成功。像这样在调解中受委屈的事情,对于文树春来说,可谓家常便饭。
“大家都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难免有情绪,很正常的。”文树春说,作为“编外调解员”,就是要想办法疏通矛盾双方的情绪,最终,让双方达成共识、相互理解、和睦相处。
新闻推荐
"target="_blank">●马玉竹在西充县老年学雷锋服务团里,有一位85岁高龄的老党员,从服务团成立至今的18年里,他坚持免费为群众代写书信、义务资助孤寡残疾人、化解群众间矛盾纠纷、教育感化失足...
西充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充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