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玉竹 李同周
在南广高速西充东出口,一片雕梁画栋的仿古建筑巍然屹立,那就是“中国西部绿谷”呈现给人们的又一张靓丽名片———福镇。1月18日,“福镇与福文化研讨会”在福镇举行,二十名专家学者齐聚西充,共论“福”文化内涵,“把脉”福镇发展前景。
拍照留念
游人纷纷前往品“福”
进入福镇,所有建筑均为明清川北民居风格,广场上、街巷中,用鲜花、彩绘演绎的各种“福”字给人以身临“福境”之感。福镇虽未全面开放,但已完工的广场、塔楼、牌坊等区域已游人如织,游客纷纷用手机、相机拍照留念。
“福镇全面开放后,将开展种福田、看福戏、写福字、饮福水、住福栈、敲福钟、穿福衣等民俗活动,将成为游客品味福文化的最佳去处。”据该项目建设负责人介绍,已基本完工的“福镇”建设一期工程共有39幢建筑,占地面积160亩。
2012年,西充县委、县政府经过充分的考察论证,决定在多扶片区规划建设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园,在西充到多扶镇之间建立一条长9公里、总面积为43.6平方公里的集生态、影视、文化、疗养、创意为核心的旅游城镇长廊,福镇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实施的一个福文化旅游项目。福镇既是一个福文化风情区,也是一个新兴的商旅小镇,由多福广场、多福路、幸福大道、状元街、滨河上街等组成。整个项目计划用地2000亩,总投资约50亿元,建设周期为10年左右。
多元演绎
打造福文化主题公园
“文化就是财富,把文化作为资源,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形态,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据该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杨平介绍,近年来,该县将文化项目建设融入旅游发展总规划中,结合县域丰富的文化遗址、历史古迹和民间传说,规划建设包括福镇、化凤山森林公园、中国微电影创作拍摄基地、凤凰山景观公园、华严圣境佛文化风景区等文化旅游项目。“福镇”选址多扶,不仅仅是谐音,还因为多扶地名原叫多宝寺,又名多福镇。
针对西充传统文化中的福文化元素,四川省社科院宗教研究中心研究员、省宗教与社会城乡民俗文化规划咨询专家梁胜兴认为,西充文化最大的特色就是圣贤垂范与耕读传家。圣贤垂范是德行的感召,耕读传家则是自强精神与智慧的培养,这些正是致福的根本。而西充地域文化的福元素又以佛文化为特色,通过将佛文化和“福文化”融合,可凸显西充文化空间的整体性。
四川省民协理事、西南民族大学副教授郭建勋认为:西充文化与其生态环境密不可分。近年来,西充发挥生态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以有机农业为核心的现代农业,明确了以“处处都有好环境、家家都有好收成、天天都有好心情、人人都有好发展”为目标的县域福文化目标,其良好的生态环境、乡村风光和安全、健康的有机农产品,对外地游客来讲,也是寻福的动力之一和享福的主要内容。
据了解,福镇对传统“福”文化的演绎,将通过建筑群的布局呈现出递进式,整个福镇建设分3期实施:第一期以传统祈福文化揭开序幕,讲述福的起源、发展,在历史上有哪些既影响深远又有趣的故事;第二期,将着重讲述流传至今的福又有哪些表现形式,新时代下福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提倡人人都要身体力行实现有福;第三期,创意地展示福的演变,引导大家的思想和健康的生活取向。
专家把脉
共话福镇美好发展前景
众多与会专家认为,福文化主题是一个很好的选题,其内涵深广,极具包容性和延展性,福镇建设更是一项民生工程,将会造福周边百姓。
成都市文物管理办公室主任、研究员、中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书画篆刻展工作部部长李南甦说,西充打造了这样一个大规模的福镇,项目策划充满着大胆的创意和智慧。因为福文化不受地理的界定,又可兼容众多的相关文化,结合西充根基深厚的传统文化。同时,这也是一个民生项目,弘扬传统文化对周边百姓影响深远,希望能做成一个传世项目。
在论及“福镇”未来的发展方向时,重庆旅游新报社有限公司CEO江省悟先生说,希望西充的福镇能营造出一种令人向往的生活方式,如丽江古城、云南的彝人古镇般令人流连忘返。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哲学与巴蜀文化研究专家向世山说,福镇要成为幸福的一个小镇,要解决三个问题,即:让福镇游成为人们向往之行,成为集福的灵地;成为乐和之行,人们能够在这里享受美景,享受福气;祈福之行,人们能在这里祈求福祉。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中国民间文化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李耀宗说,文化是水,是流动的,希望福镇建设要保留多扶的原有价值的东西,把新与旧的衔接做好。
新闻推荐
一个鸭蛋引纷争 两位七旬太婆闹出命案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致人死亡的张太婆有期徒刑11年
●本报记者钟林实习生万美伶张太婆在自己女儿的田里捡到一个鸭蛋,刚好被邻居蒋太婆看到,并认为张太婆偷了她家的鸭蛋,双方为此发生争吵……因一个鸭蛋翻脸后,两人经常发生争吵,最终大打出手,酿出命...
西充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充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