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新闻 南部新闻 营山新闻 蓬安新闻 仪陇新闻 西充新闻 阆中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南充市 > 西充新闻 > 正文

抚慰乡愁 领悟生活聆听南充“打工诗人”

来源:南充日报 2014-12-16 18:40   https://www.yybnet.net/

  • " target="_blank">●本报记者 钟林 见习记者 杜杰

    南充市庞大的外出务工大军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曾满怀激情走向未知天地,在生活的磨难中不忘本心,用文字记录那些在工厂车间里、在拥挤人潮中、在月圆思乡时,所感悟到的点点滴滴。他们,被称为“打工诗人”,许岚、郑小琼正是其中的代表人物。近日,记者走近这个群体,以聆听者的角度,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1、有一种领悟叫做‘生活

    “行走在流浪的途中,简陋与迂拙的步履,鞋跟上沾满落花与泥土的那份生之行役的沉重,使我有了对人生、生命的思考,学会了给苦难以燃烧和欲望。”简短不失厚重,透出对生命的感知,这是42岁的许岚对自己早年打工生涯的概述。

    许岚出生于西充县鸣龙镇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采访中,他一直强调自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是一个用诗歌感恩庄稼,却没有土地种植庄稼的人,“即便辗转各地打工,乡情依然环绕着我,每到收获季节,家乡的亲朋好友总会寄来醇香可口的玉米和大米。”

    1996年,年轻气盛的许岚从家乡小镇的单位辞职,仅带着一床铺盖,只身来到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广东。回想起当年的抉择,许岚不禁唏嘘,放弃安稳的工作,来到广东的第一份工作竟然是在工地上搬砖。白天,他拖着超过体重数倍的砖车到几百米以外的晒砖场,将砖一块一块卸下来晾晒,反复循环;晚上,他蜗居在工棚里,蹲坐在铁床旁,默默看书、含泪啃馒头。

    初尝磨难,许岚对生活的残酷有了更深的了解。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许岚写下他的第一首诗《流浪南方》,倾吐自己的思乡之情。也正是从那天开始,许岚的生活中除了折磨与隐忍,还多了一样东西———诗歌。

    或许连许岚自己都未曾想到,本为消遣、发泄的偶作,竟开辟了他的写作之路。不久后,《流浪南方》在《广州日报》发表,并获得第三届路遥青年文学奖。从此,“打工诗人”的光环笼罩在他的身上,爱情、婚姻,幸福和甜蜜的日子也开始光顾,许岚的诗歌中便多了一些关于爱情的词句。

    在整个珠三角地区兴起文学风潮的时候,徐岚意识到“打工诗歌”的价值,并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他说:“南方并不是我一个人的南方,它属于千千万万跟我一样流浪的打工者,我们应该有自己的精神家园,有自己的生存天堂!”

    刚开始,“打工诗歌”这一“下里巴人”被许多人歧视,但它却以顽强的生命力茁壮成长。许岚说:“当初和诗友在广东一起搞民刊《打工诗人》,就是想为农民工提供一个精神家园。不管是工作之余的解乏,还是内心深处的共鸣,血汗、艰辛、控诉、发泄,全在一张小报上,一个个浸湿衣衫的文字中。”

    2002年春天,许岚带着首期《打工诗人》拜访了广州《华夏诗报》总编辑、著名诗人野曼。那次拜访后,《华夏诗报》特意开了“打工仔诗群”专号。“有了一个不错的平台,我们的心里产生了一股强烈的冲动,一定要将《打工诗人》办得更有特色,更有力量,让更多人认可。”许岚说,2006年,《华夏诗报》以整版的方式报道和发表了《打工诗人》的部分作品,专号的名字却由“打工仔诗群”变成“打工诗群”。一字之差,天壤之别,许岚和诗友们明白,他们已被认可。

    从广东回到四川后,许岚在眉山一家公司担任文化总监,无需再为生活奔波,但他从不曾放弃“打工诗歌”。2013年,在“非常梦想———四川省首届农民工原创文艺作品大赛”中,许岚的组诗《农民工博物馆》获得文学类(诗歌)一等奖。许岚说,诗中内容是他在南方打工和流浪的场景,既鲜活又辛酸,既迷茫又坚强,既伤痕累累又积极进取。

    2、灵感的源泉来自乡愁

    在“打工诗人”这个群体中,“80后”的郑小琼属于小字辈,但她的经历丝毫不逊他人。2000年,20岁的郑小琼从南充卫校毕业后,在一家小诊所当护士,由于收入低无法偿还欠下的学费,她不得不到东莞打工。

    南方的打工生活,孤苦中夹杂着无奈。那时候,郑小琼性格腼腆,总是显得很沉默。在最初的两三年里,郑小琼的诗歌大多表达思乡之情,一棵树木、一道风景、一位亲人,都是她创作的灵感。她说,乡愁是每个中国人内心最真挚的情结,她有很浓的乡愁,每年都会写一些回忆故乡的诗歌。随着年龄的增长,视角会发生改变,但对故乡的情感和对童年的回忆,是她诗歌中永恒不变的主题。

    打工第一个月,月底结算工资时只有284元。她不敢想象未来,在那间被现实淹没的宿舍里,诗歌成为郑小琼唯一的精神寄托。那时,郑小琼是流水线上的工人,工人都不叫名字,只叫编号。数字背后的冷漠,郑小琼常常为之落泪,她把这些感受全都写进了散文《铁》中。

    不懈的努力和坚持,让郑小琼渐渐在文学界崭露头角。2007年,郑小琼的组诗《黄麻岭》获得东莞年度诗歌奖,《铁》获得人民文学奖“新浪潮”散文奖。之后的几年,她创作了大量描写打工生活的诗歌,生动真实地揭示了打工者群体的境遇,引起社会高度关注,而她的才华也赢得文学界的广泛赞誉。

    此后,郑小琼拒绝了东莞作家协会的驻会聘请。郑小琼说:“和所谓的主流文学不同,我写的东西,是作为一个亲历者去展示,而不是作为旁观者去想象。机器砸中自己与砸中别人感觉是不一样的,会更疼痛,感觉会深刻得多。”

    2012年,郑小琼的诗集《女工记》出版。作为打工浪潮的亲历者和见证者,郑小琼的目光一直聚焦社会底层。为了完成《女工记》,她7年时间访问了成百上千名流水线上的女工,倾听她们不为人知的喜怒哀乐,并在她的笔下化作诗歌。

    如今,郑小琼成为广州《作品》杂志社编辑。她说,文学道路上,她始终在努力;对于打工者的关心,她永远不会放弃。

    3、他们都是时代的印记

    据记者了解,我国目前约有1万名“打工诗人”,主要集中在沿海各地。南充“打工诗人”有数十人,郑小琼、许岚、唐以洪、李笙歌等都是其中的杰出代表。由于大多数“打工诗人”生活在社会底层,他们的诗歌都与各自的生活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创作素材大多为流水线、漂泊、怀乡、寻梦、爱情等。“打工诗歌”成为“底层文学”的典型代表。

    可能有些人对此并不理解,“你打工就打工嘛,还写些文绉绉的东西做什么?这不是哗众取宠吗?”对此,许岚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建筑工地上,他看到一位60多岁、矮小瘦弱的老太太,喘着粗气,把一斗车水泥沙浆从陡坡上拉到升降机里。老人只顾埋头做事,突然抬头看到许岚正在关注她,随即报以淡然的微笑。“当时,我很震惊,她内心的刚毅与外表的瘦弱,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老人身上,我感受到生命的强大,微笑的力量,而我的诗歌,就是为生活呐喊。”

    “打工诗歌”从形成到发展再到成熟,走过了一段曲折且漫长的道路。如今,“打工诗人”用他们的心血和汗水换来了社会的尊重和认可。“诗人”只是一个文学上的称谓,对他们而言,并不忌讳“打工”二字。记者发现他们有这样一个共同点:很庆幸自己的打工经历,庆幸自己浑身沾满铁锈、泥土的气息,为打工者呐喊,是他们一辈子的责任和义务。

    目前,第一代“打工诗人”大都走上了有收入保障的工作岗位,他们虽然数量较少,却为“打工诗歌”开辟了道路;第二代“打工诗人”主要是“80后”、“90后”,群体比较庞大,正逐渐成为“打工诗歌”的创作主体。“‘打工诗人\’是时代的印记,尽管环境发生了改变,但责任应当一致。由于第二代‘打工诗人\’生存和工作的处境比第一代要优越得多,所以无需刻意去要求他们一定要吃什么苦,受什么累,他们能站在自己的角度,用心写出对生活的领悟,真实记录这个时代,就已经足够了。”许岚说.

    作为第一代“打工诗人”,许岚最操心的事,就是通过《打工诗人》这个平台,鼓励第二代“打工诗人”,热爱生活、热爱社会,多创作一批积极向上、富有正能量的作品;鼓励他们不管人生多么艰辛,都不要放弃梦想。

    新闻推荐

    52万多人参保新农合

    本报讯(谢博)12月22日,记者从西充县农合办获悉,目前,该县2015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工作已经完成,全县新农合参保村民超过52万人,参保率达100%。近年来,西充县积极探索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

    西充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西充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抚慰乡愁 领悟生活聆听南充“打工诗人”)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