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力
地处西充县东岱乡龙泉山村的升钟水库灌区二期工程南充干渠二标段内的鹅背山隧洞控制性工程,正在紧张施工。随着该工程开工建设,标志着升钟水库灌区二期工程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施工中将会遇到怎样的困难?施工方将在工程建设中采用哪些先进技术?12月18日,记者对此进行了探访。
掘进机钻洞 每天将推进10米
当天上午,记者在鹅背山隧洞出口施工现场看到,在狭窄的施工通道内,一台悬臂式掘进机旋转着巨大的钻头,与坚硬的岩石碰撞,发出巨大的声响。掉落的岩石碎片通过位于机器前方的星轮收集后,从位于机器后方一条传送带输送到运渣车上,再转移到指定的建筑渣场。
“这是我们首次采用掘进机进行隧洞施工,也是针对鹅背山复杂地质情况作出的创新尝试。”南充干渠二标段施工技术人员介绍,掘进机在挖井工程中使用较多,在隧洞工程中使用甚少。在对鹅背山地质勘查时发现,从山体外壁向内延伸约40米都属于五类岩层,如果采用传统的爆破开凿技术,很容易造成山体塌方,对施工安全不利。
据了解,掘进机仅需1名工作人员操作,而使用爆破方案一般需要6名工作人员。利用掘进机施工,不仅提高施工安全系数,还可节约大量的人力。
鹅背山隧洞工程全长4800多米,其中洞内工程超过4000米。隧洞随鹅背山山势走向变化,在山腹内形成3次转弯,将给施工增加一定难度。由于该项工程属于控制性工程,工程进度直接影响着升钟水库灌区二期工程的完工时间。
工程技术负责人告诉记者,鹅背山隧洞工程,以支洞为界,分进出口两段。首先,从支洞到出口段实行双向掘进;贯通后,再从进口到支洞段实行双向掘进,计划工期13个月。“由于考虑到安全问题,施工前我们先对隧洞出口端山体进行了支护处理,然后进行隧洞挖掘。”现场工程技术负责人说,建设单位克服了复杂的地质状况,开工近两天就掘进了7米。此后,预计每天可掘进10米。同时,隧洞支护工程同步推进。
破解“用水难” 自建循环供水系统
“龙泉山村是一个典型的旱山村,今年7月因为旱灾,村民80%农作物绝收。”当地一位村民介绍,由于此地不属于升钟水库一期工程灌溉范围,村民只能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我们施工需要用水,所以想尽办法将水利用到极致。”现场施工负责人告诉记者,像龙泉山村这样恶劣的用水条件在以往施工中从没遇到过。
据了解,施工单位到了现场后,在山中寻找到几处水源,再从源头挖掘了简易的水渠将山水引至修建在半山腰的、容积约20立方米的蓄水池沉淀,然后供施工使用。位于山体下方的隧洞周围,施工方又利用一条水渠将施工中产生的废水收集在不远处的一个较大蓄水池中。“这个池子的水经过沉淀后,我们又利用水泵提升到半山腰的蓄水池,继续使用。”施工现场负责人介绍说。
工地上数十名工人的生活用水只有靠施工单位打出的一口井。“现在人少,井水勉强够用。”施工现场负责人说,工人的生活用水也被收集在蓄水池中,沉淀处理后再用于施工。随着施工人员不断增加,用水将成为工地中的难题。“办法都是人想出来的。”这位负责人表示,他们会尽力克服缺水困难,保障施工顺利推进,力争早日让旱山区群众用上升钟水。
升钟水库灌区二期工程是四川省“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的重点水利工程,总投资31.4亿元,工程设计灌溉面积67.48万亩,涉及南充、广安、遂宁三市的顺庆、嘉陵、西充、武胜、蓬溪5个县(区),主要建设两条干渠、3条支渠、38条斗渠,总长468公里,以及赵子河、应家沟2座中型囤蓄水库,分别位于南充市嘉陵区和遂宁市武胜县境内,蓄水量将分别达2200万立方米和1200万立方米。
新闻推荐
●李同周大灯山位于西充县义兴镇花木山村与碾垭乡敬二垭村的交界处,山上有一座鲜为人知的古寺———大慈寺。2014年12月29日,记者探访了这座有着神秘色彩的古寺。驾车从西充县城出发,向义兴...
西充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西充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