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旭)昨日上午,记者在西充县晋城镇一家丝业公司看到,工人们忙着收茧、烘炕、煮茧、缫丝、织绸。该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自从采取“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后,打消了茧丝绸企业和种桑养蚕农民的诸多顾虑,经营状况一年比一年好。目前,西充县共有类似丝纺、丝绸企业10余家,年产值超过4亿元。
据了解,该模式由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牵头组织,茧丝绸企业或协会和农民签订合同,解决农民在种桑、养蚕等环节的技术和资金难题,并高于市场价进行收购,确保蚕农“零风险”。
市茧丝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协会)+基地+农户”模式弥补了以前产业断链、不配套的短板,让企业和农民在合作中实现“双赢”。目前,西充县蚕桑基地面积增至15万亩,桑园11.5万亩,蚕农6320户,平均每户增收1700元以上。近日,西充县还被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授予“中国丝绸之乡”称号。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李同周)一排排宽敞的蔬菜大棚、一座座错落有致的新房、一条条平坦整洁的村道……2014年12月29日,记者在西充县凤鸣镇双龙桥新村看到,青山绿水之间,成片的穿斗小青瓦、白墙坡屋顶的民居与乡...
西充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西充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