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衡器叫杆秤,有一种技艺叫手工制秤。
几十年前,在那个做生意离不开杆秤的年代,杆秤遍布大街小巷; 几十年后的今天, 杆秤正被电子秤所替代,其制作工艺更是成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制秤技艺亟待传承。
一门技艺 三代坚守
在高坪区鹤鸣路,一个简易的衡器经营店还坚守着制作手工杆秤这门技艺。 近日,记者见到了经营店店主、年轻的手工杆秤制作技艺传承人郭辉。郭辉今年47岁,从十几岁起就跟着舅舅陈启华学习制秤,已有三十多年。“舅舅最早是当时的南充县度量厂的工人,在同厂的制秤师傅杨武杰手下做学徒,后来这门技艺也成了他的‘饭碗’,开了这个经营店。现在舅舅年纪大了,把经营店交给了我, 希望我能传承下去。”郭辉说。
“过去,一天可以卖五十多杆, 如今杆秤已鲜有人问津。”郭辉说,他们的杆秤以零售为主,主要是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定制服务。“但是仅靠杆秤无法维持经营, 因此在售卖杆秤的同时,店里也销售电子秤。”郭辉说。
小小杆秤 大有学问
一个秤砣、一个秤杆、再加一个秤盘, 三者的组合就是历史悠久的衡器———杆秤。
秤杆是杆秤的灵魂。“秤杆的度量一定要准确。” 郭辉告诉记者,在秤杆制作过程中,最精细的就是定位脊面、怀面和校秤定星、钉装星花。他说,将线绳在打磨好的秤杆上弹出两条横向墨线,确定星花横向排列的位置, 再在秤盘中依次放上不同重量的砝码,在秤杆上测定距离, 标出星花位置。杆秤匠用戳子对着记号打眼,再将一段段细铜丝或铅丝嵌插眼中割断、锤实,星花也就完成了。
经过大大小小的工序后,就是施染上色和修整抛光。秤杆上色、打蜡之后,一杆秤就算制作完成了。
杆秤制作 亟待传承
为保护和传承手工制作木质杆秤的技艺,早在2016年高坪区就将此项目列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对制作木质杆秤的工艺流程进行了影像和文字记录并建立了项目档案;到2017年12月, 制作木质杆秤入选第五批南充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制秤技艺得到更好地保护。
郭辉表示,现在的年轻人接触的都是电子秤,连杆秤的识读都难以做到,更不要说了解制秤工艺了, 杆秤制作技艺亟待传承。郭辉说,作为衡器,杆秤的路可能走不通了。让杆秤永不褪色的办法,只能与其他产业相融合。近日将在蓬安县举行南充市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节,郭辉计划展示一批手工木质杆秤, 并进行现场制作,让更多人亲身接触杆秤制作,去体验和感受杆秤的文化和魅力。
南充晚报记者 伍罗文博
实习生 徐燕平 文/图
新闻推荐
本报讯(汪泽民)经过一个月紧张施工,蓬安县抚琴大道于日前完成改造并顺利通车。笔者在改造完成后的抚琴大道看到,新铺设的...
蓬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蓬安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