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蓬安县南部的海田乡,地理位置较为偏僻,资源较为贫瘠,如何发展产业,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实的支撑,助力乡村振兴?这是海田面临的一大考验。海田乡党委书记李玉新上任以来,从海田当地的资源禀赋出发,强化规划引领,同时贴近业主,提供全方位服务,走出了一条农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的路子。
A 政府贴近服务 做大做强养羊产业
海田乡以低丘陵地貌为主,多页岩,易风化,山坡青松翠柏,树木繁茂,百草生长,历来有养羊的传统,李玉新上任后便开始琢磨,如何将养羊这一产业做大做强,做出品牌。靠传统养羊业自身慢慢发展,要有大的改变不太现实,引入业主是一条必由之路。
李玉新的这一想法跟打算回乡养羊的邓凌、周世莲夫妇很快产生了碰撞,双方敲定了合作意向后,海田乡党委、政府迅速介入整个项目的前期工作,让这一产业在海田乡三青沟村落地生根并发展壮大。
从海田乡三青沟村一山顶新修的观光平台远眺四川省世联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川中黑山羊养殖基地,“生态牧场”的标志牌在山岭间非常醒目。李玉新指着这片生态牧场说:“规划面积2000余亩,明年可望建成,到时候不仅养羊基地有充足的牧草来源,还可以建设体验式牧场。”
这里也是海田乡最大的养羊基地。2013年,老家在海田的邓凌、周世莲夫妇放弃在成都的高薪职位,成立四川省世联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和领头羊专业合作社,回到三青沟养羊。
当时的三青沟村地处偏远,仅一条毛马路通村,很多村民对邓凌、周世莲夫妇在这个穷山沟养羊不理解。现在,5年过去,夫妇俩的羊场存栏种羊600多只,肉羊1500多只,种植珍贵药材近1000亩,带动蓬安兴旺、济渡、罗家、南燕四个乡镇100余户贫困户脱贫致富,仅三青沟村就带动贫困户12户,梨坪村带动贫困户18户,群众入股53户,合作社每年支付当地村民的工钱达60多万元。
“三青沟村有养羊的传统,邓凌、周世莲夫妇回来养羊,乡上和村上都非常支持。包括土地流转、通水通电、建设养羊场,乡、村两级都做了很多工作。”李玉新说。
这一点,周世莲的印象很深。听说周世莲夫妇要来三青沟投资养羊,海田乡党委、政府协调夫妇二人做了很多前期工作,三青沟村两委主动上门联系,协调解决了路、电、水、圈舍修建、用工等一系列问题。
“尤其是打井水和用电的问题,当时的村委会副主任,现在的村党支部书记陈建清等村干部利用各种资源,还跑到广安找人打水井,又联系国网供电公司,增加一台变压器,解决了用电问题。村干部们在严冬里艰苦奋战,为合作社积极奔走,保证羊场建设快速进行。”周世莲说,村里人的热心支持让人非常感动。
随后,专合社在三青沟村附近的3个村流转了1000多亩荒坡林地种植牧草。不到一年,丰茂的牧草便发挥了作用。12月11日,记者在现场看到,工作人员把牧草和柏树叶打碎,再装好一一投进食槽,羊儿都争抢着吃。看着一只只健硕的山羊,周世莲告诉记者,这样搭配是让羊吸收的营养更加均衡。
不仅在饲料上下功夫,周世莲夫妇还在羊的生活环境上追求标准化。在新建成的川中黑山羊繁育基地,9栋彩钢结构的标准化羊舍错落有致,场区分为生产区、生活区、孕产舍、配种室、隔离室等,羊全部实行分阶段饲养,圈舍内还安装了自动饮水、消毒等设施。
随着繁育基地的建成和山羊养殖体系的形成,夫妇俩组建了蓬安领头羊羊业协会,在海田乡和周边乡镇推进“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在这种模式的带动下,三青沟村的李兴文果断地加入了领头羊羊业协会,如今他养殖的黑山羊已发展到近100只。他告诉记者,在养殖过程中,基地负责提供种养和技术医疗方面的服务,羊长到一定程度由基地进行回收,并且回收的价格不会低于市场价格。如今李兴文的年收入达到6万余元。下一步,李兴文规划着,再修建240平方米的羊圈。
和李兴文一样慕名而来的兴旺、济渡、罗家、南燕四个乡镇的5家养殖大户,与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并加入羊业协会。
在用工方面,合作社固定用工30多人,他们都是村里的贫困户,每人包食宿每月收入1500多元,平时用短工(种草、割草等)上百人,平均每人增收1万余元,合作社用工年开支60多万元,村民们也实现了就近务工、就近就业、就近增收。
B 大学生回乡养牛 年产值达70余万元
除了养羊业,养牛也是海田乡养殖业的主打产业之一。
从沱牌酒厂拉过来的一大车酒糟卸车时,整个养牛场都是酒香味。酒糟是郑豪的养牛场所需的饲料之一,另一种青饲料则是郑豪引进的“秘密武器”。这种被称为甜草的青饲料就像小一号的甘蔗,粗细和高度都跟巴茅草差不多,带甜味,打碎之后跟酒糟和豆粕混合,既很合牛的胃口,也容易上膘。
“最开始选择种什么青饲料的时候,我们也纠结过,考虑过几种牧草,但是要么在蓬安水土不服,要么产量不高。”郑豪告诉记者,朋友后来给他推荐了原产地广西的甜草。
经过在海田乡长沟村试种之后,发现这种甜草不仅适合种植,而且产量非常高。郑豪最后在养牛场周边种植了15亩甜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介绍自己的养牛经时,郑豪特别专注,感觉比养牛的老农还有范。谁能想到,这个大学生并非毕业于畜牧专业,5年前对养牛还一窍不通。“当时有朋友在重庆,那边的牛肉非常好卖,价钱也比蓬安高,销路完全不是问题。”郑豪说,那时村里有人养牛,但是成规模养牛的少,而且投资养牛场需要一笔不菲的资金,他又不懂技术,虽然市场好,但风险大。就在这时,郑豪认识了一个曾在养牛场工作过的退休兽医,既懂技术也有经验,这让他有了一定底气。
“那时候也没考虑过多,贷款,跟亲朋好友借钱,就把牛场盖了起来。还好乡上和村里帮了很多忙。”郑豪告诉记者,乡上帮助协调办理开牛场的很多手续,养牛场需要的土地,并疏通到养牛场的生产便道,村里花费了大量的力气,总算把牛场建了起来。
“尤其是通往养牛场的道路,要是没修通,不说把牛拉出去卖,及时把酒糟、豆粕这些饲料拉进来都成问题。”郑豪说。
环保问题是畜牧业必须要解决的问题,郑豪的养牛场配有干湿分离机,将牛的排泄物进行干湿分离,干的牛粪发酵后作为优质有机肥出售,每吨售价能达到160元。而牛尿等则流入四个专门修建的发酵池进行发酵后,用来给甜草种植基地、周边种菜大户作有机肥。
现在养牛场已经走上了正轨。“2017年,养牛场的产值已达70余万元,今年可望进一步增长。”郑豪告诉记者,除了他的亲戚在养牛场工作外,他还在村里请了两个工人长期在牛场工作,每天的报酬60元。
目前,包括郑豪的养牛场在内,海田乡一共有4个养牛场,全乡肉牛存栏数量在400头。“一头牛的利润约3000元,去年全乡养牛产值在500万元左右。”李玉新说。
C 连片发展花椒产业 建加工基地提升附加值
浓雾散去后,黑白寺村的花椒园沐浴在冬日的暖阳里,66岁的毛修平正忙着给花椒除草。
“我们村一共有160多亩花椒,去年4月种下去,地里草疯长。我们除草剂用得很讲究,靠近花椒树的草都人工清除,花椒园外面的田坎才用除草剂。”毛修平一个人负责管护20余亩花椒地,主要做除草工作。他说,“长草的季节忙一些,平时还算好。”一年下来,他在花椒园的务工费有3600多元。除了务工收入,毛修平3亩地入股合作社,每年还有租金收入。
和毛修平一样,村里18户贫困户,其中16户都入股合作社。入股的资产包括50万元的产业周转金,110亩土地。“除了产业周转金分红,我们的土地租金每亩60元,另外每亩还有180元的退耕还林补贴,加起来每亩有240元。”毛修平说。
据了解,黑白寺村2013年被评定为贫困村,2017年出列。在发展什么脱贫致富的产业上,黑白寺村曾经颇为纠结。
“水田少,山地多,我们经过多方考察发现,种果树效益不明显,种植花椒倒是很适合,为了进一步提高花椒的附加值,我们还从成都引进了一个从事花椒加工的业主,目前,花椒加工基地很快就要完工了。”李玉新告诉记者,黑白寺村去年成立了黑白寺村花椒奔康产业园,目前第一批花椒已经完成销售,干花椒产量达到1.2吨左右,产值约8万元,以后随着产量的进一步增长,以及花椒加工产业的兴起,花椒园的产值会更高。
发展花椒,仅有100多亩只是小打小闹,李玉新计划在海田扩大花椒种植面,除了黑白寺村,海田乡在10、11、12、13、14村5个村发展了花椒产业,花椒连片,总面积达到3000余亩,与碧溪乡连片总面积达到1万亩。“面积上万亩,产量有保障,花椒加工业才有充足的原料来源,加工业也才真正做得起来。”李玉新说。
除了种植养殖业,海田也在积极谋划旅游产业,将旅游和农业融合发展。据悉,海田乡将和碧溪乡等邻近乡镇联合打造碧溪河风景区旅游开发项目。规划漂流河道5公里,打造5000平方米冰雪欢乐世界,开发索道攀岩等参与性项目,同时为景区配套景观设计(万亩花海),包括景区种植1000亩各种花卉、花卉外围种植1000亩果树、建设面积12000亩的木本油料基地、建设占地面积50亩的初榨厂, 计划选址在蓬安县海田乡宝定村,解决当地就业等。
“开发这些项目,既有效保护碧溪河流域资源,又有力地推动蓬安旅游资源的合理、有序开发,有利于做大做强蓬安县生态旅游项目,同时促进当地村民就业。”李玉新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铭记“一二·九”,弘扬爱国情。12月11日上午,蓬安县红旗学校“一二·九”爱国运动歌咏比赛举行,一首首歌曲响彻校...
蓬安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蓬安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