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安平
近年来,蓬安县巨龙镇部分村有的通过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有效破解了农村土地撂荒的“老大难”问题;有的以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抓手,通过探索利益联结机制,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村民之间的利益分配基本公平。通过这些举措,最终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农民持续增收。
土地撂荒怎么办?“一条龙”服务 村里无闲田
“以前田土上到处都长满了杂草,地就那么荒着没人种,村民收入也少得很,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11月12日,巨龙镇羊角嘴村党支部书记何继明指着村里一片片绿油油的田感触地说,“现在不一样了,村里的撂荒地全部都耕种起来了。”
从撂荒到应种尽种无闲田,这归功于4年前由7个老农发起成立的腾飞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
“前几年,我们村的荒田荒土太多了,非常可惜。”发起人之一、73岁的老农白居成说,“经村干部牵头,利用市上一个部门帮扶我们村的机会,争取到机插秧试点项目,我和余茂春、陈才明等7个种粮的‘老把式’发起成立了农机专业合作社。”
专合社利用项目资金、贷款及自筹,采购了2台小型耕整机、2台小型收割机、2台插秧机,通过统一耕种、统一收割等“一条龙”服务,第一年就把村里的300多亩撂荒地耕种起来。此后,农户纷纷加入农机专合社,从成立之初的82户到全村238户基本都成为社员。专合社插秧机达到7台、大型收割机2台、旋耕机73台。
农机专合社免费提供种子,为农户提供从育秧到栽插的服务,收费100元/亩;机收服务收费100元/亩。“一条龙”的服务和实惠的价格,很快使专合社的业务扩大到邻近的6个村,有效解决了撂荒地的问题。
“这几天,我们的农机服务队都出去帮人家种油菜去了,还有到贵州去机收水稻的。”何继明说。
收入从哪来?土地集约化经营 村民入股享分红
眼下,巨龙镇分水岭村300余亩莲藕喜获丰收。分水岭种养农民专合社正组织工人挖藕。“过去的分水岭村,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该社理事长、村党支部书记李杰说,长期以来,村民们“守土而居”,起早贪黑种植水稻、小麦等传统农作物,但也只能勉强糊口。
迫于生计,村里的年轻人纷纷选择外出务工。渐渐地,村里的土地开始大面积抛荒。“全村土地1490亩,2013年4月以前,土地撂荒400多亩,撂荒率约27%。田土多劳动力少,耕种实在无能为力。”李杰感叹,“最难那会儿,村里712个劳动力只有60多个在家。”
这样一来,“靠天吃饭”的村民收入也不高。村民谭永文给笔者算了一笔账:按照传统的种植方式,原来的1亩水稻收成最高只能达450公斤左右,按照每公斤2.4元计算,每亩田一年的毛收入仅1000元左右。除去耕田费,农药、化肥及薄膜等农资费,“就算加上各种补贴,不算人工,每亩净收入才200元左右。”他叹了口气,“我家原先有6亩地,一年才挣1200元。”
地荒着不种太可惜,辛苦种一年又没多大收益,原本赖以生存的土地成了“鸡肋”。这样的窘境困扰了分水岭村村民很长一段时间,也成了当时村“两委”的“心头梗”。
为了发展村集体经济、搞集约化经营,2015年,在镇党委、政府的引导下,分水岭村成立了种养专合社,将全村1490亩土地都集中到专合社,采用长效产业与短效产业相结合的方式,于2016年栽下了1150亩柑橘,去年又种了300多亩藕。专合社还建立了周到的利益分配机制,让全体村民“人人一点红”,都能享受到合作社发展产业的红利。
“我们的分配模式是4∶4∶2,即全体村民184户、712人(专合社成员)分40%,村集体分40%,20%作为产业发展资金。”李杰说,村里将全体村民184户、712人(专合社成员)的红利,拿出总额的30%分配给地少人多户。
蓬安县农牧业局总农艺师胡春明认为,分水岭种养农民专合社的利益分配机制,体现了村民自治,既有利于集体经济的发展,又使村民之间的利益分配基本公平,兼顾了人多地少户或无地户获得土地收益的权利。
效益如何提高?机械化生产 传统农民转型
“去年,县农牧业局还专门派专家来我们这进行技术指导,我们从中也学到了不少实用技术。”羊角嘴村党支部书记何继明称,土地相对集中后,羊角嘴村大胆探索,以村“两委”干部为领头人,积极培育种养带头人和专业农机人才,促进入股村民由传统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型。
收入增加,效益变好,也得益于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成立。70多岁的李民富说,“现在我只需付钱,合作社就能提供育秧插秧、田间管理、病虫防治、机器收割等一条龙服务,很省心。”今年,李民富承包了18亩土地,出栏生猪12头。
据他介绍,为防治病虫害,种植专业合作社拥有6支植保防治小队。“合作社打药专业,能有效降低农药污染。”
如果所有环节都亲力亲为,不仅成本高,而且负担重。2014年初,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成立,更为村民们提高粮食产量添了“一把火”。
推行农业生产机械化,村集体经济的效益越来越好。2017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0万元,其中机栽秧收入21万元、收割机收入30万元。今年,羊角嘴村又“大手笔”花费17万元添置了一台大型收割机。
近年来,由村集体领办的合作社还向县农牧业局申请农机补贴、种粮大户等各种补贴,纳入集体经济收入。2016年,羊角嘴村领取农机补贴3.7万元、种粮大户补贴26.7万元,让周边的村羡慕不已。“我们通过创办合作社,带动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再把村集体收入又用来添置大型农机入股合作社,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农民持续增收。”何继明介绍说。
新闻推荐
■南充晚报记者张松“儿子打来电话喊我跟他爸都不要太劳累。但事情有这么多,咋个能停下来呢?再说,停下来也不习惯……”...
蓬安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蓬安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