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云华 本报记者 易立权 实习生 柴梓嫣
高温、洪水、暴风雨轮番折腾,今年夏天,蓬安县海田乡长沟村里,那条“服役”多年的老桥垮了。修桥的钱不够,怎么办?
“我出5000块钱!”刚脱贫2年的郑爱国带头捐款。
在郑爱国等村民的带动下,余下的钱很快凑够,桥顺利动工,预计过年的时候就可以通车了。
A 桥垮了!
这座桥,横跨在长沟村一条河沟的两端,原本是村民出入村庄的重要通道。
这个叫做“长沟村”的村庄,离县城至少一个小时车程,村里有许多贫困户,多是留守儿童和老人,青壮年基本在外务工。
如今,桥坏了,过不了河,可以绕很远很远的路,可以慢慢淌水踩着石头过。可是,车怎么过,老人、孩子怎么办?
桥垮了,这可急坏了村民、村委会干部。
村委会召开多次会议商量、探讨,也拿到了“急之所急”的政府拨款。但这笔钱只够修起便民桥。
拿到修筑“便民桥”资金的村委会干部们,又一次聚在了一起。
这一次,是商量这座桥该怎么修的问题。如果只是修“便民桥”,当前过河的难题是解决了,但“便民桥”毕竟承载范围和重量有限,使用年限也是有限的。修好一点的桥吧,资金缺口怎么解决?
B “我捐5000元”
村民郑爱国路过村委会时,听到了村干部们说的话,于是走进了村委会办公室。
“要修桥,修一座更好的桥!”郑爱国说:“大家都来集资,一家凑一点,把桥修得好一点,就当是为子孙后代造福了。”
集资?大家不是没有想过。可是,在这个以留守儿童和老人为主要居住人群的村庄里,还有许多贫困户的村庄里,村干部开不了口。
见大家纷纷无奈的摇头,郑爱国急了!“如果是为了修桥,我出5000元钱!”他急忙地说道。
什么?在场的人都抬起头来看他。
郑爱国老实、热心,但他家的经济状况不容乐观。孩子还未成年,父母年龄已大了,都没有赚钱的能力,只有他和妻子苦苦支撑着这个“上有老下有小”的五口之家。
以前,为了摆脱贫困,郑爱国和许多长沟村的村民一样,远赴他乡、务工赚钱。但命运没有眷顾他。2013年,外出务工不久的郑爱国,突发脑溢血……不得已,他只得返乡。家中的主要劳动力无法再从事繁重的工作,让这个本就贫困清苦的家雪上加霜。
就在为生活所迫的时候,郑爱国一家被海田乡政府纳入扶贫奔康帮扶对象。考虑到郑爱国家的具体情况,海田乡通过帮助发展养殖业的形式,带动郑爱国家增收致富。在政府的帮助、扶持下,郑家靠着养殖牛、猪、鸡、鸭等家畜家禽,终于将日子过得红火起来。2016年,郑爱国一家实现脱贫。如今,父母在家操持家务,妻子在家附近做零工,身体慢慢好起来的郑爱国也能外出找一些活干了,家庭小养殖也在继续补贴着一家人的收入。
这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好!
“我为什么要出钱?”郑爱国说,“因为我不想当一个忘恩的人!我贫困的时候,是党和政府帮助了我,是村委会帮助了我,村民们也帮助过我。现在,我在大家的帮助下脱了贫,我也想出点力,为大家做点事情。”
C 新年过新桥
郑爱国出了5000块钱集资修桥的事情,很快就传遍了整个长沟村。
5000块钱啊!对于修桥所需的资金来说,不多,但对郑爱国来说,却不少。
想到这些,村民们都感动了!于是,在郑爱国的影响下,大家奔走相告,纷纷捐款。
许多人在微信群里、朋友圈里说到了郑爱国捐款的事情,这下好了!连在外面打工的人都坐不住了,大家发红包、转账……通过各个渠道和方式,都要为长沟村集资修桥的事情捐款出力。据统计,仅一天时间,大家就筹集到了近三万元钱。
所有的钱聚集到一起,终于能够修一座更好更实用的桥了。
2018年9月,经过前期的精心筹备,桥的修建工作开始了。许多在附近干活的工人“慕名而来”,领了工作任务,就开始干活,不问工资、不提要求。
“先干了再说,少一点没关系,先把桥修好,至于工资,我们知道肯定没有在外面做工的工资高,因为修桥资金不足,工资可能会很少。不管了,先修吧!”
“顺利的话,明年过年桥应该能修好通车了,大家新年过新桥。”如今,村民会天天去“看桥”关注工程进度,11月13日,长沟村党支部书记郑德胜对“看桥”的村民说道。
新闻推荐
本报讯11月7日,记者从蓬安县文化广播影视体育局获悉,由该县文化馆创排的作品《嘉陵江船工情歌》获得“天籁之音·石海...
蓬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蓬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