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安平
深秋时节,走进蓬安县锦屏镇西拱桥村,成片的大棚里,圆滚滚的冬瓜睡了一地。一排排青瓦白墙的农家小楼,在周边青山绿树的掩映之下,煞是美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作为蓬安县脱贫攻坚农村面貌改造提升的重点村,西拱桥村变了。
补基础欠账从民生难题入手
“这次改造提升重点,就是从百姓最直接受益的民生难题入手。”锦屏镇党委书记胡晏波说,除了民居改造、村庄绿化等常规“动作”外,他们把“五改三建”(改水、改路、改厨、改厕、改圈;建池、建家、建园)作为主攻方向。
“以前平房老宅的排污管道太细,污水流得家门口都是,挺闹心的!”村民张青平告诉记者,今年村里对排污管进行了改造,让全村的生活污水都能流进污水管网,不仅环境美了,产生的中水还能用于果树浇灌。
西拱桥村是柑橘专业村,家家户户种果树,以前修剪下来的树枝堆放在门前屋后,杂乱不堪。为维持村庄整洁,村里还建起了以树枝为原料的秸秆沼气池,为农户提供清洁能源。
尊重农民意愿留住美丽乡愁
10月10日,记者看到,在西拱桥村,施工人员正在用鹅卵石“妆点”辅路。胡晏波说,村里就地取材,用紧邻江边的鹅卵石,统一贴上一米多高的围墙。同时,对村内一些原有的石头房、石头墙,保留原貌,不搞大拆大建。保护好一间间古朴农舍、一条条古街老巷,打造出具有川东北田园风情的新农村。
西拱桥村尊重农民意愿,几乎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新建了或大或小的菜园,不少村民还在自家院子里开辟了小菜地,种上大葱、萝卜、白菜、油菜等各种蔬菜。村道两侧建设了多个小绿地和小游园,除了原有树木,新栽植了各种花草,给乡村增色不少。
走进西拱桥村,村广场上的一排宣传栏引人注目,其中一项内容是252个字的西拱桥村“村规民约”,“西拱桥,是福地;相如里,人称奇……”用三字经的形式展示出来,形式新颖,朗朗上口。“这是我们将“村规民约”制定好以后,找来本地的乡贤和老师专门编写的。”西拱桥村第一书记马晓勇说。
除了“村规民约”,宣传栏里还有光荣榜,按长寿之星、新乡贤、致富之星、学习之星等分类,比如长寿之星栏目里,介绍了村里两位95岁的老人;学习之星栏目里,介绍了成为2014年蓬安中学文科状元的陈晟……
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只依靠展板宣传还不够。“在产业帮扶的同时,我们注重文化帮扶,宣传栏只是举措之一。”马晓勇介绍,村里坚持输血与造血结合,扶贫与扶志并重,先后4次组织群众代表外出考察,举办了3期劳动技能培训班。与此同时,建设了村文化室、村民活动中心和健身文化广场,举行了“勤劳、朴实、感恩”教育活动,引导村民感恩奋进、勤劳致富。
除此之外,西拱桥村文化帮扶的另一个亮点,就是组织成立了文艺演出队伍。队伍由村民组成,节目由村民自编自演,内容多为孝老敬老为主题。文艺演出互动性突出,无论是当观众还是当演员,村民们都能在潜移默化中受教育。除了在村里演,文艺队还到附近村落巡演。“文艺队非常受欢迎,演出的频率越来越高,到今年底还能巡演10多场。”马晓勇说,作为驻村干部,他明显感觉到,受宣传栏、文艺队等宣传形式的影响,村里的风气得到明显改善,村民更加团结上进。
发展生态产业好环境才更持久
10月10日,在西拱桥村村民关福元家的院子里,堆满了刚刚收获的大冬瓜。关福元告诉记者,今年他家的2亩蔬菜地收了1500多公斤冬瓜,正在分箱准备出售。
蓬安县农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不光是农村环境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关键是要发展富民产业,把产业链做长,确保村民致富。“产业发展了,美丽乡村才是可持续的。我们鼓励村民发展生态产业,鼓励他们考技能证书,从传统农民向职业农民转变。”
这些天,不少外地人来到西拱桥村———慕名前来参观该村蔬菜产业园。该村村主任汪长家说,“最近一个多月时间,每天来的车都在几十辆以上。为了保障外地车辆通行,村干部临时当起村里的交通疏导员。”
汪长家感慨颇多,西拱桥村位于蓬安县锦屏镇城乡接合部,距县城5公里,由于村民就近进城务工,村里常住人口不足百人,80%以上的土地撂荒。如今村庄美了,环境好了,来的游客也多了,今年就有21户农民向村上表达了办农家乐的意愿。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周晓琪)24岁的蓬安男子辛某喝酒后与女朋友发生争吵,为发泄心中不快竟无故踢翻停放在路边的一排摩托车,致部分摩托车损坏。近日,记者从蓬安县公安局获悉,辛某因寻衅滋事已被处以行政拘留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