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晓江 周晓琪
今年70岁的严明瑜是蓬安县凤石小学的一名退休教师,10多年来,他多地走访,收集资料,创作出了70万字的长篇小说《嘉陵烽云》,展现红四方面军在川东北一带的战斗经历。
历时10余年 创作70万字小说
日前,记者在蓬安县严明瑜家中,见到了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
“当年红四方面军在南充这块土地上转战了三年,留下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这是我创作的初衷。”严明瑜开门见山地道出了创作的原因。
巴中、苍溪、阆中……从2000年起,严明瑜带着历史书本、行囊,开始了自己的“长征”之行。他不仅探访红军曾战斗过的地方,还与老红军交流,真切感受那段历史。“我四处寻找见证人,并通过历史资料还原当年历史。”严明瑜回忆说:“我读《蓬安县志》读了8遍,重要部分仔细地研究了10多遍。”
严明瑜从柜子里抱出一大筐教案本,足足有70多本,每本都密密麻麻地写着文字,有些已经泛黄,这是他当年写作的手稿。到2005年,40回61万字的长篇小说《嘉陵烽云》初稿完成。此后几年,经过前后10余次的修改,小说增加到了70万字。
根据真实事件创作 再现红色历史
“每当在写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我就到红军曾经战斗过的地方走一走。”在严明瑜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蓬安县周子古镇红军街,严明瑜深情地讲述起红军的故事。
《嘉陵烽云》以红四方面军在川东北的主要活动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夏白杜参加革命的经历。“小说中的故事情节都是源自真实的历史记载,包括发生战斗的场景、地点等,基本再现了那段历史,只是具体的故事情节用笔墨进行了渲染。”严明瑜告诉记者,《嘉陵烽云》耗费了他大量的心血和时间,他希望更多的人能读到它,了解红军在川东北的战斗史实,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子孙后代铭记历史。
“弘扬和传承革命精神,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今,每当有人到蓬安了解红军的故事,严明瑜都高兴地当起了义务讲解员。
新闻推荐
看了演出贫困户脱贫信心更足了 本报讯 (记者 庞峰伟)12月24日,“文化列车·同心艺术团”送文化下乡慰问演出走进巴中市恩阳区柳林镇和群乐乡,为当地群众送上群舞
“勤快点,不等不靠,才能早点脱贫!”柳林镇罐子沟村贫困户王明秀对小品《好好干》《幸福生活》深有感触。尤其是《好好干》讲述一个“等靠要”的贫困户转变为苦干实干的脱贫先锋的故事,让王明秀意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