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天空阴沉,蓬安县金溪镇俞家坝村里,一群荷枪实弹的“红军”躲藏在战壕里,等待时机发起总攻。战壕一旁,烧焦的木桩,被“炸弹”炸得坑坑洼洼的土地,足见“战事”之激烈(如图)。如果不是围观的群众和现代化的摄影设备,记者还以为穿越到了战火纷飞的年代。
客串红军 群众演员“过把瘾”
这里是北京卫视大型纪录片《长征》的拍摄现场。记者看到,化妆师正在给演员化妆造型,摄像师反复调试镜头,寻找最佳拍摄角度,导演组商量拍摄方案……摄制现场一片忙碌。
“各位同志,今天拍摄进攻的战斗场面,一会儿有爆炸的镜头,请大家注意听从指挥,按照指定点位各自就位。”工作人员反复叮嘱首次参加演出的群众演员。
“请大家安静,先来试一下戏。”随着导演一声令下,演员们全身心投入到演出之中。“红军战士”个个精神饱满,做好了迎接战斗的准备。
负责摄像的王老师告诉记者,每个镜头都精益求精,要通过最好的画面再现红军当年浴血奋战的情景,让观众深切体会到长征路上的艰辛,同时,也是向英雄们致敬的最好表达方式。
砰、砰砰……此起彼伏的“爆炸”声中,飞扬的尘土几乎让人睁不开眼睛,惨烈的厮杀、拼死的冲锋,“红军战士”冲出战壕,英勇杀敌。就在此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记者眼前———石凉老师。只见石凉抱着一挺机关枪,在战壕中匍匐前进,躲避不时呼啸而过的炮弹,赢得场外观众不停叫好。
“能够亲眼目睹石凉老师的表演真是太高兴了。我平时非常喜欢石凉老师主持的《档案》节目,非常精彩。”围观群众李亮激动地说。
“穿上红军服装,手持钢枪的那一瞬间,我仿佛真的站在了战火纷飞的战场。”饰演“红军战士”的群众演员周晓平告诉记者,他当兵10余年,前几年刚刚退伍回来,没想到此次能够再次穿上军装,感受红军长征的精神。据介绍,该纪录片中,共有20名当地群众参加了演出。
致敬先辈向长征胜利80周年献礼
“来蓬安拍摄《长征》主要是片中有几个与江河有关的场景需要在此取景。蓬安的地形地貌、江水开阔程度以及当地现代建筑较少的特点,比较适合该片的拍摄。在蓬安大概要拍摄10天左右。”《长征》执行制片人刘晓彤介绍说。
据了解,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北京卫视《档案》栏目拟于今年10月推出10集纪录片《长征》,每集时长60分钟。摄制组追随红军长征的足迹一路前行,带领观众透过历史的迷雾,跨越时空,还原红军长征故事,弘扬长征精神。该纪录片以红军长征时间和线路为主线,每集都通过不同的主题,挖掘长征过程中红军战士鲜为人知的故事,以宏观的视野、翔实的细节和丰富的视觉呈现,向80年前这段伟大的历史致敬,向革命先辈用青春、热血、信念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致敬。
据了解,摄制组计划历时1年,沿着红军长征的足迹,途经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四川等省,用电影化的拍摄手法再现红军长征场景,并选取普通红军战士最具震撼力和情感共鸣度的故事进行实景讲述。节目采取双讲述人行进式的讲述和多时空叙事结构,打通历史和现实的通道,抚今追昔,最大可能地拉近观众和历史的距离,带领观众走近长征过程中红军战士的内心。
新闻推荐
(记者陆待君)5月17日,蓬安县碧溪乡新桥村现代农业塑料大棚内,技术员李兴元正在察看香蕉西葫芦的挂果情况。“你看,它们形若香蕉,还穿着黄色‘外衣\’,所以叫它们香蕉西葫芦。”李兴元告诉记者,香...
蓬安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蓬安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