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推进法治阵地建设过程中,南充市打造了10余个各具特色的法治宣传教育中心(法治体验馆)、法治广场、法治长廊、法治公园、法治景区,通过不断创新法治宣传教育形式,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群众法治意识。 本报记者 张力 摄
" target="_blank">依法治市实招频出:举行法纪知识考试,组建党委、政府法律顾问团,配备村(社区)法治指导员……
●本报记者 易立权
去年以来,南充市始终把依法治市作为一项战略性、基础性、治本性工程,凝聚推动法治南充建设的强大合力,在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学法用法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确保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依法治省战略部署在南充落地生根,走出了依法治市的南充路径。
依法执政 抓住“关键少数”
市委副秘书长、市依法治市办主任周鲲告诉记者,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建设法治南充,既是落实中央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省委“治蜀兴川重在厉行法治”战略部署的具体实践,也是推动南充各项事业迈入法治化轨道的根本路径,更是凝聚人心、提振士气、专注发展、保障民生、重塑形象的根本保障。依法治市的关键是依法执政,其核心又在于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防止“权力任性”。
市委对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提出“三个带头、四个管好”的明确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遵纪守法、带头敬畏党纪国法、带头管好自己;领导干部要管好自己、管好家人、管好身边人、管好干部队伍。
去年3月5日,《中共南充市委常委会议会前学法制度》等制度以市委名义印发。随后,相继出台《建立健全各级各部门党委(党组)抓法治建设工作责任制》等十余项制度,让领导干部头上有剑、心中有弦、脚下有路。
制度规定,市委常委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会前学法每月至少开展一次,每次学习时间不低于20分钟。看似这20分钟时间不长,但是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全市各级各部门紧紧跟上。如今,在南充,各级部门都建立了各级党委常委会、人大常委会、政府常务会、政协常委会会前学法和党委(党组)中心组学法、各单位学法等制度,形成了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
去年3月12日,南充市组织全市两万余名干部参加法纪知识考试,将考试成绩作为领导干部、公职人员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之一。
去年3月28日,市委书记李仲彬等向被聘用的13位法律顾问颁发聘书,标志着南充市委、市政府法律顾问团正式成立。法律顾问团成员负责为市委、市政府涉法事务和重大决策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为承办事项出具法律顾问意见,根据需要协调处理市委、市政府有关重大涉法事务。南充市凡有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签约、重大工程上马、重大决策出台,都要征求法律顾问的意见,请法律顾问把关。从去年5月以来,市领导提交市委、市政府审查的70余件重大决策事项,联系律师提出意见建议30余条,确保了决策的合法性,无一项与法律法规相抵触的事件发生。
目前,南充市形成了三级法律顾问体系,广大律师积极为党委政府重点工程提供法律意见和建议。各县(市、区)政府均已组建法律顾问团,多数市级部门和近百个乡镇建立了法律顾问队伍,聘请法律顾问258名,行政决策更为依法、民主、科学。
在抓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的同时,南充市通过举办“法治南充大讲堂”、中干轮岗、执法部门开展法治培训和考试等措施,让广大机关干部成为法治南充建设的中坚力量。
依法行政 划定权力边界
法律的生命力和权威在于实施。各级政府在党的领导下依法行政,关键在于认清权力来源、划定权力边界、规范运行程序、完善权力监督,加快法治政府建设。
去年11月,市政府正式印发《南充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规则》,将重要决策事项、重要人事事项、重大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事项纳入重大行政决策的事项范围。
市政府法制办主任何朝安告诉记者,去年,南充市还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意见》、《南充市人民政府2015年度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安排》等文件。同时,市政府与9个县(市、区)和36个市级部门签订了《依法行政责任书》,依法行政有了系统的制度进行保障。
为办道路运输资格证,王晓东去过市政务服务中心两次,从去年8月4日申请到8月6日拿证,一前一后没有超过2天。“我查过了,国家法定办理时限是20天,真没想到这么快!”拿到新本本,王晓东欣喜不已。
他的欣喜,源于南充市市本级行政许可项目的再次提速。去年7月29日,南充市下发《南充市市本级行政许可项目办理时限汇总表》,将市本级230个行政许可项目在国家法定办理时限基础上,再次平均提速65%以上。
去年上半年,南充市对市级部门的行政许可事项进行了清理,将市本级保留的230项行政许可事项按照职能职责逐项落实到35个市级部门实施,并编制了《南充市市本级行政许可项目目录》,报市政府审定后向社会公布。同时,指导各县(市、区)按省政府公布的统一目录编制了县级行政许可项目目录,向社会公布。此外,南充市对市级各单位的权责事项进行逐项审查、梳理,编制了共10大类、6489项市本级行政权力清单,并向社会公布,为实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提供了依据。“法律七进” 夯实基层法治基础
“听了村干部的讲解,我弄清了土地流转、新农合、医疗补助等方面的政策和法律知识。”1月27日上午,蓬安县河舒镇桃花村村民姚顺东来到村里的农家书屋借书,村干部正在进行普法宣传,他顺便就坐了下来。
该村党支部书记王强告诉记者,通过普法宣传,村民学法用法的意识大大增强。该村一村民在某公司打工长达10年之久,去年被无故辞退,他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要回了4万多元经济补偿。
建设法治南充,建设法治社会的基础在广大人民群众,让群众知法、懂法、守法,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这既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出发点,也是建设法治社会的落脚点。
南充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法律进机关、进单位、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工地等“法律七进”活动,让法治的光辉,照进每个公民的内心,着力夯实法治南充建设基层基础。
此外,南充市制定出台《关于集中开展“以案说法”工作的实施意见》,对46个司法、执法部门“以案说法”工作进行统一规划,对每月集中开展“以案说法”工作的重要时间节点进行任务分解。
去年以来,全市组织开展“百日整治”期间重大刑事案件电视台实况直播,邀请资深律师到现场为社区群众开展“以案释法”,解答法律疑问,并通过南充综合广播电台全程直播,全市共设置200余个集中收看点,20余万干部群众通过电视观看了直播,同时还组织“法律大讲堂进高校”等大型以案说法活动10余场,在春节、清明节、安全生产月等重要节点开展“以案说法”活动30余场。
为让学法变得简单易懂,南充市还深入推进法治阵地建设,在全市打造了10余个各具特色的法治宣传教育中心(法治体验馆)、法治广场、法治长廊、法治公园、法治景区,通过不断创新法治宣传教育形式,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群众法治意识。
普法工作正在深入南充市乡村的每个角落。去年8月以来,南充市建立了一村(社区)一名法治指导员制度,旨在用基层力量推进基层法治建设。目前,全市配备村(社区)法治指导员5181名,配备率达100%,共收集社会保障、物业管理、土地承包等与基层群众息息相关的法律需求9000余条,提供法律咨询服务4000余次,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1.2万余场次,协助化解矛盾纠纷6000余件。
站在新起点的南充,法治良序正向前坚实迈进!
新闻推荐
本报讯(王陈)2月1日,蓬安县济渡乡石山包村村委会外临时搭建的诊疗台前挤满了前来咨询、看病的群众,护士们热心地为群众测血压、量体温。医生则耐心地为群众看病、开方、答疑解惑。短短3个多小时,...
蓬安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蓬安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