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亮
一个其貌不扬的老年男子,一把古色古香的二胡。7月20日晚,蓬安县文化馆内,退休干部蔡新安娴熟地拉奏了一曲《二泉映月》,当最后一个音符飘出琴弓时,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结缘:夏夜飘来“天籁之音”
蔡新安1954年出生在蓬安县马回(现长梁)乡的一个小山村。聊起二胡,蔡新安很是感慨,如此简单的乐器,竟能演奏出如此悠扬的旋律,这让他痴迷了半个多世纪。如今,他还清晰地记得初闻二胡声的情景。一个夏天的晚上,10岁的他正和小伙伴们在院子里乘凉,远处传来一阵优美的音乐声,时而如潮水般奔腾而出,时而低沉哀怨,如泣如诉。“感觉就是天籁之音。”蔡新安说,第二天,他挨家挨户打听“天籁之音”的来源,但找遍了整个村子也没找到。从村里的老人那获悉,这“天籁之音”是用二胡演奏出来的。从那以后,蔡新安对二胡有了特别的感情,总盼着早点揭开那神秘的面纱。
后来,蔡新安在村里一名叫蔡守财的老人家找到一把破旧的二胡,但这把二胡已经不能演奏。蔡守财告诉他,可以自己动手做二胡。在蔡守财的指点下,蔡新安找来毛竹筒做成琴筒,又和小伙伴们抓来一条蛇,把蛇皮用水浸泡后黏在琴筒上口。再拔几绺牛尾毛做成弦,扎上千斤,扣上琴马,一把二胡就做成了。
学艺:勤学苦练终成才
“二胡有了,可不会拉,就想拜师学艺。”蔡新安说,他读书的学校来了一位实习老师。课间休息时,这位老师总喜欢拉二胡。一下课,蔡新安便跟在老师身边,听他拉二胡。老师发现蔡新安如此喜欢二胡,表示愿意教他。蔡新安带着自己做的二胡来到老师跟前,但老师看了后说这把二胡不能用。
回到家,蔡新安缠着父亲给他买二胡,父亲却绷紧脸说:“咱家祖祖辈辈都是种田的,你想学拉二胡,难!”在蔡新安的软磨硬泡下,母亲偷偷去乐器店里为他买回了一把。从那之后,蔡新安便跟着老师学习二胡。在老师实习的这段时间里,蔡新安初步入门,但拉出的曲子枯燥生硬,缺乏韵味。
1976年,蔡新安考入蓬安县广播局,进入升钟湖水库水泥工程蓬安指挥部文艺宣传队。来到这,蔡新安才发现,自己是个“野路子”。宣传队里的老师大都是来自重庆的知青。担任二胡演奏的就有五六人,且个个都很专业,这让蔡新安倍感压力。
得知蔡新安在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情况下还有如此水平,宣传队的老师们对他十分关照。排练闲暇,蔡新安就向老师们请教,每天加紧练习。
宣传队的二胡演奏家文志远自愿担任蔡新安的老师,传授他指法和弓法等技巧,规范他的坐姿、表情等细节。在文志远的指导下,蔡新安的演奏技艺逐渐提升。
1986年,蔡新安以一曲《地道战》站上该县最高级别的群众文艺汇演舞台。当最后一弓停下时,演出现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传承:心血换来硕果香
退休后,蔡新安利用周末或节假日教亲戚朋友的孩子拉二胡。为了教好这些孩子,蔡新安买来《全国二胡演奏考级作品集》等教材,根据孩子的资质和年龄,制订出适合每个孩子的教程。蔡新安说,要想让二胡这种民族乐器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就要从娃娃抓起。
记者见到蔡新安时,他正在该县文化馆二胡免费培训班里教学生拉二胡。“运弓要平稳,要用心去拉,把感情带进去,没有感情的曲子是没有生命的。”虽然是免费上课,当蔡新安依然一丝不苟。
从2002年至今,蔡新安已经教了600多名学生。他的辛勤付出换来了累累硕果。这些学生中,大部分通过了全国音乐等级考试。还有一名学生考入专业音乐学院,担任该院首席二胡演奏演员。
“二胡是我一生的爱好,我会一直拉下去,并将带动更多的人爱好、学习二胡。”采访快结束时,蔡新安对记者说。
新闻推荐
2015年7月20日,林川西等15名农民工向蓬安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保障监察大队投诉,称这些农民工于2015年3月至2015年4月20日在四川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承建蓬安党校办公楼做泥水工、砖工等工...
蓬安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蓬安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